蘇聯元帥鐵木辛哥應該是蘇聯歷史上資格最老的將領了,他在蘇軍中的威望相當于龍德施泰特元帥在德軍中那樣令人尊敬,即便是斯大林這樣鐵血無情的領袖也對鐵木辛哥情有獨鐘,在戰爭初期鐵木辛哥幾乎每戰必敗的情況下也沒有解除他的職務,仍舊委以重任。曾經是鐵木辛哥下屬的朱可夫也對這位老上級贊譽有加,稱其“性情堅韌,意志堅強,精通戰役戰術法則”。
鐵木辛哥的輝煌歲月是在國內戰爭和蘇芬戰爭期間,尤其在蘇芬戰爭中表現突出,他在1940年2月組織西北方面軍成功的突破了芬蘭的曼納海姆防線,挽回了蘇軍在1939年末的慘敗所丟失的顏面。正是因此鐵木辛哥被任命為國防人民委員,這相當于西方國家的國防部長,是蘇聯軍隊中僅次于斯大林的第二號人物。上任后的鐵木辛哥展開了對紅軍大刀闊斧的改革,盡管并不徹底,但是鐵木辛哥提拔了一大批優秀的指揮員,他們在不久后的蘇德戰爭中發揮出了重大作用,這可能是鐵木辛哥對蘇聯最大的貢獻,其影響遠遠超過了他所戰役指揮上的戰果。
蘇德戰爭爆發后不久,鐵木辛哥便被派往了戰局最嚴重的中央方向,接替巴甫洛夫的西方面軍司令一職,負責重振這支近乎被殲滅的方面軍,而巴甫洛夫則被斯大林以叛國罪處決。不久后鐵木辛哥又兼任新組建的中央方面軍司令員和西方向總指揮部司令員,負責整個中央方向的作戰,但是鐵木辛哥沒能阻止住德軍進一步的推進,在斯摩棱斯克會戰中,鐵木辛哥遭遇了嚴重的失敗,損失超過了此前巴甫洛夫指揮的明斯克戰役。在德軍于斯摩棱斯克暫時轉入防御后,鐵木辛哥在斯大林的授意下組織了對德軍的大規模反擊,除了朱可夫的預備隊方面軍在葉利尼亞突出部有所斬獲外,大部分的反擊都失敗了,蘇軍損失慘重。
隨著德軍將注意力轉向了南方的基輔,戰爭的焦點開始轉向南方,當時的西南方向總指揮部司令員布瓊尼請求放棄基輔以避免南翼蘇軍被合圍,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絕,斯大林隨即將鐵木辛哥派往南方接替布瓊尼的職務,鐵木辛哥堅決的執行了斯大林的命令,但代價是整個西南方面軍的覆滅,盡管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歸咎于斯大林本人,但作為前線指揮員的鐵木辛哥顯然也難辭其咎。鐵木辛哥并沒有因基輔的失敗而被解職,他仍舊負責南方的戰事,并在冬季將德軍逐出了羅斯托夫,這應該是鐵木辛哥最大的一次戰果。1942年初鐵木辛哥策劃了對哈爾科夫的一場大規模進攻戰役,這場進攻的失敗程度甚至比基輔會戰還要嚴重,蘇軍損失了近30萬人,而德軍只有2萬人。
隨著德軍在南翼的勢如破竹,鐵木辛哥不久即被調離了這里,前往北方出任西北方面軍司令,不再參與決定性的南方戰事,以鐵木辛哥的能力確實無法應付現代化的作戰模式,他的思想難以時代的步伐,戰爭的舞臺交給了那些年輕而又有能力的將領們,如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葉廖緬科等人。但鐵木辛哥仍舊在次要戰場上發揮著自己的余熱,一直在前線指揮作戰直到戰爭結束,為了表彰他的突出貢獻,他被授予了最高級別的勛章—勝利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