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穴位按摩】
■按揉天樞穴
位置:肚臍兩側約3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壓天樞穴半分鐘,然后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并向整個腹部放散為好。
功效:治療便秘、腹痛、腹脹、腹瀉、痢疾等胃腸病,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患。
■按揉中脘穴
位置: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平躺,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向下按壓中脘穴半分鐘,然后順時針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如便秘、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等,此外對目眩、耳鳴、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
■按揉支溝穴
位置:手背腕橫紋正中上約4橫指寬處,在前臂兩骨頭之間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手指指面或指節向下按壓,或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習慣性便秘、脅痛、肩臂酸痛、小便困難、產后乳少等。
■按揉大腸俞
位置:腰部,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兩側各約2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位,按摩者用拇指或掌根按揉兩側大腸俞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便秘、腹痛、腹脹、腹瀉、腰背疼痛,還可治療男子早泄等。
■揉擦八髎穴
位置:在骶椎上,分為上髎、次髎、中謬和下髎,左右共8個穴位,分別在第1、2、3、4骶后孔中,合稱“八髎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位,按摩者站于一側,兩手掌指交替著力,一手扶其腰部,另一手緊貼骶部兩側八髎穴處,自上而下揉擦至尾骨兩旁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腰骶部疼痛、便秘、小腹脹痛、盆腔炎、小便不利、月經不調、痔瘡等。
【輔助穴位】
腹部:氣海、關元
腰背部:胃俞
上肢:曲池、合谷
下肢:陽陵泉、上巨虛
【局部按摩】
圓瓶滾腹:手邊有玻璃圓瓶如飲料瓶時,可以順手拿來,在腹部上下滾動,對便秘很有好處。
按揉腹部:雙手虎口交叉,掌心對準肚臍,緊貼肚皮,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120次,至微微發熱為佳。
溫沖肚臍:洗澡時可以用噴頭對著肚臍周圍沖擊腹部,水溫適當,可以促進胃腸的運動,預防便秘。
專家提示
便秘者應定時起床、經常跑步,并養成散步的好習慣,每天至少步行20~30分鐘,可以幫助胃腸消化、蠕動;早餐前喝杯熱開水,能幫助腸蠕動;多吃麩皮、麥片、蔬菜、水果,特別是韭菜、菜心梗等有纖維的青菜,避免食用辛辣、油炸食品,減少煙酒。
便秘的食療藥膳:
1.蜂蜜2~3羹匙,芝麻焙熟研細末2~3羹匙,對入開水(溫涼均可)200~300毫升,調成糊狀口服,早、晚各1次。
2.蜂蜜、香蕉適量,將香蕉剝皮以其肉蘸蜂蜜生食,每日數次,此法最適用于老年人及習慣性便秘者。
【足底按摩】
每次按摩30~40分鐘,每日1次,15~20天為1療程。
病理反射區:腎、輸尿管、膀胱、肺、胃、小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直腸等。
1.依次食指扣拳法頂壓腎、膀胱反射區各50次,按摩力度以局部脹痛為宜。
2.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輸尿管反射區50次。
3.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肺反射區50次。
4.食指扣拳法頂壓胃、小腸反射區各50次。
5.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拇指指腹推按升結腸反射區,從右向左推按橫結腸反射區,從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降結腸反射區,從足外側向足內側推按直腸反射區,各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