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各種茶的茶藝表演解說詞
       各種茶的茶藝表演解說詞

 ★★★三味書屋754》2015年06月09日搜集整理★★★

                                   ★★★★★ 

中國是茶的原産地,中華民族是發現、栽培茶樹和加工利用茶葉最早的國家。茶是中國人的國飲,茶藝體現出中國人的生活文化。
    茶藝是一個新生名詞,最早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的臺灣。
    1977年,以臺灣民俗學會理事長婁子匡教授爲代表的一批茶的愛好者,倡議弘揚茶文化。
    對于什麼是茶藝,如何理解茶藝,還沒有公認的觀點,當今有代表性的是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來界定茶藝。
    1、 廣義的茶藝,是指研究茶葉生産、制造、經營、飲用方法和探討茶葉的原理、原則,以達到物質和精神全面滿足的學問。
    2、 狹義的茶藝,是指如何泡好壹壺茶的技術和如何享受壹杯茶的藝術。
 壹位茶人曾說過這樣壹段話:“茶可以不喝,茶這種民族文化卻不可以漠不關心,不喝茶是個人小事,漠不關心則有損民族精神,喝茶也是民族精神振奮的壹種氣息”。
    茶初泡爲苦,繼而轉甘,後則淡然。細品則人生如茶。 
一、花茶茶藝表演解說詞
    花茶是詩一般的茶,她融茶之韻與花之香于一體,通過“引花香,增茶味”,使花香茶味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從花茶中我們可以品出春天的氣息。
    花茶是詩一般的茶,所以在沖泡和品飲花茶時也要求有詩他樣沒的程序。
    第一道:燙杯
    我們稱之爲“春江水暖鴨先知”,是蘇東坡的壹句名詩。蘇東坡不僅是壹個多才多藝的大文豪,而且是壹個至情至性的茶人。借助蘇東坡的這句詩描述燙杯,請各位嘉賓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看壹看在茶盤中經過開水燙洗之後,冒著熱氣的、潔白如玉的茶杯,像不像壹只只在春江中遊泳的小鴨子?
    第二道:賞茶
    我們稱之爲“香花綠葉相扶持”。賞茶也稱爲“目品”。“目品”是花茶三品(目品、鼻品、口品)中的頭壹品,目的即觀察鑒賞花茶茶坯的質量,主要是觀察茶坯的品種、工藝、細嫩程度及保管質量。今天請大家品的是特級茉莉花茶,這種花茶的茶坯多爲優質綠茶,茶坯色綠質嫩,在茶中還混合有少量的茉莉花幹,花幹的色澤應白淨明亮,這稱之爲“錦上添花”。在用肉眼觀察了茶坯之後,還要幹聞花茶的香氣。通過上述鑒賞,我們壹定會感到好的花茶確實是“香花綠葉相扶持”,極富詩意,令人心醉。
    第三道:投茶
    我們稱之爲“落英繽紛玉杯裏”。“落英繽紛”是晉代文學家陶淵明先生在《桃花源記》壹文中描述的美景。當我們用茶導把花茶從茶荷中撥進潔白如玉的茶杯時,花幹和茶葉飄然而下,恰似“落英繽紛”。
    第四道:沖水
    我們稱之爲“春潮帶雨晚來急”。沖泡花茶也講究“高沖水”。沖泡特級茉莉花茶時,要用90℃左右的開水。熱水從壺中直泄而下,注入杯中,杯中的花茶隨水浪上下翻滾,恰似“春潮帶雨晚來急”。 
    第五道:問茶
    我們稱之爲“三才化育甘露美”。沖泡花茶壹般要用“三才杯”,茶杯的蓋代表“天”,杯托代表·地”,中間的茶杯代表“人”。茶人們認爲茶是“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靈物。悶茶的過程象征著天、地、人三才合壹,共同化育出茶的精華。
    第六道:敬茶
    我們稱之爲“壹盞香茗奉知己”。敬茶時應雙手捧杯,舉杯齊眉,注目嘉賓並行點頭禮,然後從右到左,依次一杯一杯地把沏好的茶敬奉給客人,最後一杯留給自己。
    第七道:聞香
    我們稱之爲“杯裏清香浮清趣”。聞香也稱爲“鼻品”,這是三品花茶的第二品,品花茶講究“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聞香時“三才杯”的天、地、人不可分離,應用左手端起杯托,右手輕輕地將杯蓋掀開壹條縫,從縫隙中去聞香。聞香時主要看三項指標:壹聞香氣的鮮靈度,二聞香氣的濃郁度,三聞香氣的純度。細心地聞優質花茶的茶香,是壹種精神享受。您壹定會感悟到在“天、地、人”之間,有壹股新鮮、濃郁、純正、清和的花香伴隨著清悠高雅的茶香,氤氳上升,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第八道:品茶
    我們稱之爲“舌端甘苦人心底”。品茶是指三品花茶的最後壹品——口品。在品茶時依然是天、地、人三才杯不分離,依然是用左手托杯,右手將杯蓋的前沿下壓,後沿翹起,然後從開縫中品茶。品茶時應小口喝人茶湯,使茶湯在口腔中稍事停留,這時輕輕用口吸氣,使茶湯在舌面流動,以便茶湯充分與味蕾接觸,有利于更精細地品悟出茶韻。然後閉緊嘴巴,用鼻腔呼氣,使茶香直貫腦門,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領略花茶所獨有的“味輕醍醐,香薄蘭芝”的花香與茶韻。
    第九道:回味
    我們稱之爲“茶味人生細品悟”。茶人們認爲壹杯茶中有人生百味,有的人“啜苦可勵志”,有的人“咽甘思報國”。無論茶是苦澀、甘鮮還是平和、醇厚,從壹杯茶中茶人們都會有良多的感悟和聯想,所以品茶重在回味。
    第十道:謝茶
    我們稱之爲“飲罷兩腋清風起”。唐代詩人盧仝在他的傳頌千古的《走筆謝孟柬議寄新茶》壹詩中寫出了品茶的絕妙感受。他寫道:“壹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茶是祛襟滌滯,致清導和,使人神清氣爽,延年益壽的靈物,讓我們共同幹了這頭道茶後,再請各位嘉賓慢慢自斟自品,去尋找盧仝七碗茶後“兩腋習習清風生”的絕妙感受。好,請讓我以茶代酒,祝大家多福多壽,健康長樂。 
二、綠茶茶藝表演解說詞
    綠茶是茶葉的一種。經殺青、揉捻、干燥,大部分白毫脫落,浸泡后為綠湯綠茶。綠茶通過加工工藝的不同可分為四種:蒸青茶,烘青茶,曬青茶,炒青茶。常飲綠茶能防癌,降血脂和減肥。吸煙者可減輕尼古丁傷害。
    綠茶是我國曆史最悠久、品種最多、産量最高、消費面最廣的茶類。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
    俗話說:“泡茶可修身養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講究要平心靜氣。“焚香除妄念”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壹個祥和肅穆的氣氛,並達到驅除妄念心平氣和的目的。
    第二道:冰心去凡塵茶
    茶是至清至潔天涵地育的靈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需至清至潔。“冰心去凡塵”就是用開水再燙洗壹遍原本就是幹淨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潔,纖塵不染。
    第三道:玉壺養太和
    綠茶屬于芽茶類,由于茶葉細嫩,若用滾燙的開水直接沖泡,會破壞茶芽中的維生素並造成熟湯失味。只宜用80℃的開水。“玉壺養太和”是把開水壺中的水預先倒入瓷壺中養壹會兒,使水溫降至80℃左右。用這樣的水泡茶不溫不火,恰到好處,泡出的茶色香味俱佳。
    第四道:清宮迎佳人
    蘇東坡有詩雲:“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清宮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葉投放到冰清玉潔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甘露潤蓮心
    好的綠茶外觀嫩如蓮心,清代乾隆皇帝把茶葉稱爲“潤心蓮”。“甘露潤蓮心”就是再開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許熱水,起到潤茶的作用。
    第六道:鳳凰三點頭
    沖泡綠茶時也講究高沖水,在沖水時水壺有節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鳳凰在向客人們再三點頭致意。 
    第七道:碧玉沈清江
    沖入熱水後,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後慢慢沈入杯底,我們稱之爲“碧玉沈清江”。
    第八道:觀音捧玉瓶
    佛教故事是中傳說觀音菩薩捧著壹個白玉淨瓶,淨瓶中的甘露可消災祛病,救苦救難。茶藝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給客人,我們稱之爲“觀音捧玉瓶”,意在祝福好好人一生平安。
    第九道:春波展旗槍
    這道程序是綠茶茶藝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熱水如春波蕩漾,在熱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伸展開來,尖尖的葉芽如槍,展開的葉片如旗。
    一芽一葉的稱爲“旗槍”,一芽兩葉的稱爲“雀舌”。直直的茶芽稱之爲“針”,彎曲的茶芽稱之爲“眉”,蜷曲的茶芽稱之爲“螺”,在品綠茶之前先觀賞在清碧澄淨的茶水中,千姿百態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隨波晃動,似乎是有生命的綠精靈在跳舞,十分生動有趣。
    第十道:慧心悟茶香
    品綠茶要一看、二聞、三品味,在欣賞了“春波展旗槍”之後,要聞壹聞茶香。綠茶與花茶、烏龍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需用心靈去感悟,才能夠聞到那春天般的氣息,和清醇悠遠、難以言傳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
    綠茶的茶湯清純甘鮮,淡而有味,它雖然不像紅茶那樣濃豔醇厚,也不像烏龍茶那樣巖韻醉人,但是只要妳專心去品,就壹定能從淡淡的綠茶香中品出天地間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韻味來。
    第十二道:自斟樂無限
    品茶有三樂,一曰:獨品得神,壹個人面臨青山綠水或高雅的茶室,通過品茗,心馳宏宇,神交自然,物我兩忘,此壹樂也;
    二曰:對品得趣。兩個知心朋友相對品茗,或無須多言即心有靈犀壹點通,或推心置腹傾訴衷腸,此亦壹樂也;
    三曰:衆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師”世人相聚品茶,互相溝通,相互啓迪,可以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同樣是壹大樂事。在品了頭道茶之後,請嘉賓自己泡茶,以便通過親自實踐,從茶事活動中去感受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無窮樂趣。 
三、烏龍茶茶藝表演解說詞
        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酵茶,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是經過殺青、萎雕、搖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後制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品嘗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爲“美容茶”、“健美茶”。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愿您的心會伴隨著這幽幽渺渺的香煙升華到高雅而又神奇的境界。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說:“活水還需活火煮”,“火煮甘泉”即用旺火煮壺中的甘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借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各位嘉賓介紹今天所使用的精美茶具,:
    1、 茶盤:也稱之為茶海。
    2、 紫砂壺:主要是用來泡制烏龍茶。
    3、 公道杯:中和茶湯以免茶湯濃淡不均。
    4、 聞香杯:聞取茶香。
    5、 品茗杯:品茗和觀賞湯色。
    6、 茶道具:又稱紫檀六用它細分為:
  〈1〉、茶簀:量取茶葉;〈2〉、茶匙:播取茶葉;〈3〉、茶夾:夾取茶杯;
  〈4〉、茶針:疏通堵塞的紫砂壺嘴;〈5〉、干茶漏:放于紫砂壺口;防止干茶外益;〈6〉、養壺筆:保養茶壺
    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即是請各位嘉賓觀賞自己今天所要泡制茶葉的外觀和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浴,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制作的紫砂壺被后代嘆為觀止,視為至寶,所以后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大彬壺。“大彬沐浴”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并提高壺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開水洗茶的作用,“春風拂面”是用茶壺蓋輕輕刮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加清徹潔凈。
    第五道:烏龍如海,重洗仙顏
    品飲烏龍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泡沖出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為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所以稱為“烏龍如海”;“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這里喻意為第二次沖水,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后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于茶香的散發。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沖泡烏龍茶時要備有兩把壺,一把紫砂壺專門用于泡茶,稱為“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用于儲存泡好的茶湯,稱為“海壺”或“子壺”。現代人也有用“公道杯”來代替海壺儲存茶水,把母壺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壺,稱為“母子相哺”。母壺中的茶水倒干凈后,乘著壺熱再沖開水,稱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當海壺中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回快速斟茶改為點斟,這時茶藝師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為“鳳凰點頭”,象征著向嘉賓行禮致敬,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序稱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因這樣解釋充滿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為貴的基本精神,所以予以揚棄。
    第八道:夫妻和合,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后,將品茗杯倒扣過來,蓋在聞香杯上,稱為“夫妻和合”,也稱“龍鳳呈祥”。把扣合的杯子翻轉過來稱為“鯉魚翻身”。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跳過龍門可化龍升天而去,我們借助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嘉賓家庭和睦、事業發達。
    第九道:捧杯敬茶,眾手傳蠱
   “捧杯敬茶“是茶藝師用雙手把杯捧到齊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側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禮后把茶傳給他,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獨自先品為快,應當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藝師點頭致謝并按照茶藝師的姿勢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坐得離茶藝師最遠的一位客人為止,然后再從左側同樣依次傳茶。通過”捧杯敬茶,眾手傳蠱“可使在座的賓主們心貼得更緊,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 
    第十道:鑒賞雙色,喜聞高香
   “鑒賞雙色”是指請賓客們用左手把茶杯端穩,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呈清亮艷麗的琥珀色;“喜聞高香”是烏龍茶的頭一聞,即請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主要是聞茶香的純度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三龍護鼎”是請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身,用中指托住杯底,這樣拿杯既穩當有雅觀。三指手指頭喻為龍,茶杯如鼎,故這樣的端杯姿勢為“三龍護鼎”這表明做事穩重;“初品奇茗”是烏龍茶三品中的頭一品,茶湯入口后不要馬上咽下,而是吸氣,讓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使茶湯與舌頭、舌面舌側的味蕾都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這泡茶的火工水平,看有沒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為客人斟第二道茶。宋代范仲淹有詩云:“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蘭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是請客人第二次聞香,請客人細細的對比,看看這清幽、談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云腴”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對茶的美稱。“二品云腴”是請客人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是品茶湯的滋味,看茶湯過喉是鮮爽、甘醇,還是生澀、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蕩氣回腸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貢茶中的珍品,後人常用來代表烏龍茶。“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蕩氣回腸”是第三次聞香,品啜烏龍茶聞香講究“三口氣”即不僅用鼻子聞,而且可大口大口的吸入茶香,然後從鼻腔呼出,連續三次,這樣可以全身心的感受茶香,更細膩的辨別出茶葉的香型特征,茶人們稱這種聞香的方法爲“蕩氣回腸”。第三次聞香還在于鑒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華,領悟巖韻
   “含英咀華”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飲烏龍茶時說;“品茶應含英咀華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其中英和華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華”即在品茶時像是嘴裏含了壹朵小花壹樣,慢慢的咀嚼,細細的玩味,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烏龍茶所特有的“香、清、目、活”無比美妙的茶韻。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講;“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如水洽似在品飲了三蘊茶之後,再喝壹口白開水,喝這口白開水千萬不要急急咽下,而應當象含英咀華壹樣細細的玩味,直到含不住時在吞下去,喝下白開水後,再張口吸壹口氣,這時妳壹定會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甘甜,無比舒暢,多數人都會有“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壹個哲理—平平淡淡總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遊龍戲水
    好的烏龍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請客人自己動手泡茶,看壹看壺中的茶泡到第幾泡還能保持茶香味;“遊龍戲水”是把泡好的茶葉放到清水中,請客人觀賞泡後的茶葉,行話稱爲“看葉底”,武夷巖茶是半發酵茶,葉底三分紅七分綠,葉邊的周圍呈暗紅色,葉片的內部呈綠色,稱爲“葉綠紅鑲邊”在茶藝表演時由于烏龍茶的葉片在清水中晃動很像龍在玩水,故名“遊龍戲水”。
    第十八道:賓主起立,敬杯謝茶
    孫中山先生曾倡導以茶爲國飲,魯迅先生曾說;“有好的茶喝,會喝好茶是壹種清福”。飲茶之樂其樂無窮,之古以來,人們視茶爲健身的良藥,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徑,友誼的紐帶,在茶藝表演結束時嘉賓起立,共同飲了杯中的茶,以相互祝福來結束這次茶會。 
四、紅茶茶藝表演解說詞:
    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興于唐而勝于宋,傳承五千年,是華夏兒女不可遺忘的文化瑰寶。 
    紅茶,顧名思義,葉紅湯紅,在六大茶類中,發酵最重,濃度最高,包容性最強。她原産自中國,卻爲世界之茶,全球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在品飲紅茶,她更是西方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紅茶,不喜計較,肚大能容,酸如檸檬,辛如桂圓,甜如蜜糖,潤如牛奶,調配紅茶,皆爲佳品。
    紅茶的飲用極爲廣泛,如按花色品種而言,有工夫飲法和快速飲法之分;如按調味方式而言,有清飲法和調飲法之分;如按茶湯浸出方式而言,有沖泡法和煮飲法之分。
  祁門紅茶産于中國安徽省祁門縣,清光緒年間開始仿照閩紅試制生産。最終因其內質優異,與閩紅、甯紅齊名,國外也有將祁門紅茶與印度大吉嶺茶、斯裏蘭卡烏伐的季節茶並稱爲世界三大高香茶。
  主要用具:瓷質茶壺、茶杯以青花瓷、白瓷茶具爲好,賞茶盤或茶荷,茶巾,茶匙、奉茶盤,熱水壺及風爐電爐或酒精爐皆可。茶具在表演臺上擺放好後,即可進行祁門紅茶茶藝表演。 
  第一道:“寶光”初現
  祁門紅茶條索緊秀,鋒苗好,色澤並非人們常說的紅色,而是烏黑潤澤。國際通用紅茶的名稱爲“Blacktea”,即因紅茶幹茶的烏黑色澤而來。請來賓欣賞其色被稱之爲“寶光”的祁門紅茶。
  第二道:清泉初沸
  熱水壺中用來沖泡的泉水經加熱,微沸,壺中上浮的水泡,仿佛“蟹眼”已生。
  第三道:溫熱壺盞
  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壺及杯中,爲壺、杯升溫。 
  道:“王子”入宮
  用茶匙將茶荷或賞茶盤中的紅茶輕輕撥入壺中。祁門紅茶也被譽爲“王子茶”。
  道:懸壺高沖
  這是沖泡祁門紅茶的關鍵。沖泡祁門紅茶的水溫要在100攝氏度,剛才初沸的水,此時已是“蟹眼已過魚眼生”,正好用于沖泡。而高沖可以讓祁門紅茶茶葉在水的激蕩下,充分浸潤,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發揮。
  道:分杯敬客
  用循環斟茶法,將壺中之茶均勻的分入每壹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壹致。
  道:喜聞幽香
  一杯茶到手,先要聞香。祁門紅茶是世界公認的三大高香茶之壹,其香濃郁高長,又有“茶中英豪”、“群芳最”之譽。香氣甜潤中蘊藏著壹股蘭花之香。
  道:觀賞湯色
  紅茶的紅色,表現在沖泡好的茶湯中。祁門紅茶的湯色紅豔,杯沿有壹道明顯的“金圈”。茶湯的明亮度和顔色,表明紅茶的發酵程度和茶湯的鮮爽度。再觀葉底,嫩軟紅亮。 
 
  道:品味鮮爽
  聞香觀色後即可緩啜品飲。祁門紅茶以鮮爽、濃醇爲主,與紅碎茶濃強的刺激性口感有所不同。滋味醇厚,回味綿長。
  道:再賞余韻
  一泡之後,可再沖泡第二泡茶。
  十一道:三品得趣
  祁門紅茶通常可沖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細飲慢品,徐徐體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十二道:收杯謝客
  祁門紅茶性情溫和,收斂性差,易于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調飲。祁門紅茶同樣適于調飲。然清飲更難領略祁門紅茶先特殊的“祁門香”香氣,領略其獨特的內質、雋永的回味、明豔的湯色。感謝來賓的光臨,願所有的愛茶人都像這紅茶壹樣,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五、白茶茶藝表演解說詞
   安吉白茶的母樹生長在天目山麓海拔800米左右的高山之顛。它是安吉特有的壹種珍稀白葉種茶樹。它富含人體所需的13種氨基酸,含量達6.29%,是普通綠茶的兩倍,茶多酚含量卻只有普通綠茶的1/2,所以它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安吉白茶色、香、味、形具佳,在沖泡過程中必須掌握壹定的技巧才能使品飲都充分領略到安吉白茶形似鳳羽,葉片玉白,莖脈翠綠,鮮爽甘醇的視覺和味覺的享受。
    第一道:賞茶
    安吉白茶外形細秀,形如鳳羽,色如玉霜,光亮潤澤。
    第二道:溫杯
    爲了潔淨杯具,同時除卻杯中的冷氣,提高杯身的溫度,所以在正式沖泡之前,先要將杯具燙洗一遍。 
    第三道:投茶
    沖泡綠茶的茶與水的比例是1:50,所以我們需要在這個容量爲150ml的杯子中投入約3克茶葉。
    第四道:潤茶
    爲了更好的體現出茶葉的各種品質特征,在沖泡之前,我們先要潤茶,爲的是使茶葉初步吸收水分,使茶葉初步展開。我們茶人也把這道程序叫做醒茶,意思是把沈睡的茶葉喚醒。
    第五道:搖香
    顧名思義,搖香是通過搖動杯中的水,來加速茶葉對水分的初步吸收,這樣能更好的體現出茶葉的香味。
    第六道:沖泡
    我們用“鳳凰三點頭”的手法來沖茶,這樣可以用水的沖力使茶葉在杯中上下翻滾,加速茶葉中有效物質的浸出。“鳳凰三點頭”也寓意著鳳凰向客人三鞠躬,以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七道:奉茶
    大家看到安吉白茶的湯色鵝黃,清澈明亮,葉張玉白,經脈翠綠,因爲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是壹般綠茶的2倍,茶多酚的含量是壹般綠茶的1/2,所以它的香氣鮮爽馥郁,滋味鮮美甘醇。
    第八道:品茶
    品飲安吉白茶先聞香,再觀湯色和杯中上下浮動玉白透明形似蘭花的芽葉,然後小口品飲,茶味鮮爽,回味甘甜,口齒留香。  
    第九道:觀葉底
    安吉白茶與其他茶不同,除其滋味鮮醇、香氣清雅外,葉張的透明和莖脈的翠綠是其獨有的特征。觀葉底可以看到沖泡後的茶葉在漂盤中的優美姿態。 
六、普洱茶茶藝表演解說詞
    中國是茶的故鄉,而雲南則是茶的發源地及原産地,幾千年來勤勞勇敢的雲南各民族同胞利用和馴化了茶樹,開創了人類種茶的曆史,爲茶而歌,爲茶而舞,仰茶如生,敬茶如神,茶已深深的滲入到各民族的血脈中,成爲了生命中最爲重要的元素。
普洱茶茶藝表演解說同時,在漫長的茶葉生産發展曆史中創造出了燦爛的普洱茶文化,使之成爲香飄十裏外,味釅壹杯中的享譽全球的曆史名茶。今天很榮幸爲大家沖泡普洱茶,並將曆史悠久、滋味醇正的普洱茶呈現于大家面前。 
    第一道:擺盞備具  
    在正式沖泡之前,首先爲您介紹壹下沖泡普洱茶所用到的各類精美茶具。
    流水茶盤,用來盛放各類茶具;
    茶通: 寓意茶源廣通,共分5小件;
    茶夾: 用來夾洗雙杯;
    茶則: 用來量取幹茶;
    茶針: 用來疏通堵塞的紫砂壺壺口;
    幹茶漏: 用于較小的紫砂壺壺口,以防幹茶外漏;
    茶匙: 用來撥趕茶葉以及廢棄的茶渣;
    紫砂壺: 産自江蘇宜興,以紫砂泥制者爲佳,自古流芳百世的制壺名家有孟臣、供春、時大彬等,因普洱茶存放時間較久,茶氣較足,味濃而醇厚,所以選泡之壺,宜大不宜小,且要深圓、砂粗、壁厚,出水流暢者爲上佳;
    公道杯: 用來均勻茶湯以及鑒賞湯色;
    品茗杯: 用來品飲香茗;
    過濾網: 用來過濾茶渣;
    茶荷: 以瓷制造,用來盛放幹茶;
    杯托: 形狀如盤而小,用來放置品茗杯;
    隨手泡: 用來火煮甘泉。煮水侯湯,泉分三沸,壹沸太稚,三沸太老,二沸最宜,如若隨手泡內聲若松濤,水面浮珠,視爲二沸,用于泡茶最佳。   
    第二道:淋壺濕杯   
    茶自古便被視爲壹種靈物,所以茶人們要求泡茶的器具必須冰清玉潔,壹塵不染,同時還可以提升壺內外的溫度,增添茶香,蘊蓄茶味;
品茗杯以若琛制者爲佳,白底蘭花,底平口闊,質薄如紙,色潔如玉,不薄不能起香,不潔不能襯色;
而四季用杯,也各有色別,春宜“牛目”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葉”杯、冬宜“仰鍾”杯,杯宜小宜淺,小則壹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  
    第三道:賞茶投茶   
    普洱茶采自世界茶樹的發源地,雲南喬木型大葉種茶樹制成,芽長而壯,白毫多,內含大量茶多酚、兒茶素、溶水浸出物、多糖類物質等成分,營養豐富,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古木流芳,投茶量爲壺身的三分之壹即可。  
    第四道:洗茶
    玉泉高致,滌盡凡塵,普洱茶不同于普通茶,普通茶論新,而普洱茶則講究陳,除了品飲之外還具有收藏及鑒賞價值,時間存放較久的普洱茶難免存放過程中沾染浮沈,所以通常泡茶前宜快速沖洗幹茶兩至三遍,這個過程我們俗稱爲洗茶。  
    第五道:泡茶
    水抱靜山,沖泡普洱茶時勿直面沖擊茶葉,破壞茶葉組織,需逆時針旋轉進行沖泡。彩雲南現是雲南名稱的由來,傳說元狩元年,漢武帝劉徹站在未央宮向南遙望,壹抹瑰麗的彩雲出現于南方,即派使臣快馬追趕,壹直追到彩雲之南,終于追到了這片神奇吉祥的聖地,也就是現今的雲南大理; 
    第六道:賞湯
    普洱茶沖泡後湯色唯美,似醇酒,有茶中“xo”之稱,紅油透亮,賞心悅目,令人浮想聯翩;   
    第七道:分茶
    平分秋色,俗語說“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分茶以七分爲滿,留有三分茶情。     第八道:敬茶
    齊眉案舉,敬奉香茗,各位嘉賓得到茶杯後,切莫急于品嘗,可將茶杯靜置于桌面上,十秒鍾後靜觀湯色,會發現普洱茶湯紅濃透亮,油光顯現,茶湯表面似有若無的盤旋著壹層白色的霧氣,我們稱之爲陳香霧。只有上等年代的普洱茶,才具有如此神秘莫測的現象,並且時間存放越久的茶沈香霧越明顯。   
    第九道:握杯
    下面告訴大家一個正確的握杯方式,用食指和拇指輕握杯沿,中指輕托杯底,形成三龍護鼎,女士翹起蘭花指,寓意溫柔大方,男士則收回尾指,寓意做事有頭有尾,大權在握。  
    第十道:聞香
    暗香浮動,普洱茶香不同于普通茶,普通茶的香氣是固定于壹定範圍內,如龍井茶有豆花香,鐵觀音有蘭花香,紅茶有蜜香,但普洱茶之香卻永無定性,變幻莫測,即使是同壹種茶,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沖泡出來的味道都會不同,而且普洱茶香氣甚爲獨特,品種多樣,有樟香、蘭香、荷香、棗香、糯米香等。 
    第十一道:初品奇茗
    品字由三口組成,第壹口可用舌尖細細體味普洱茶特有的醇、活、化,第二口可用牙齒輕輕咀嚼普洱茶,感受其特有的順滑綿厚和微微粘牙的感覺,最後壹口可用喉嚨用心體會普洱茶生津順柔的感覺。
    結束語:魯迅先生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讓我們都來做生活的藝術家,泡一壺好茶,讓自己及身邊的人享受到這種清福



 《歡迎進入三味書屋754個人圖書館》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秋品茶習俗:一杯茶伴中秋
中秋飲茶度佳節,雁門清高寄思情!
體驗五個層次的普洱茶茶香
各種茶的沖泡方法
普洱生茶要怎么才能煮熟呢
茶香起,人與茶的對話就開始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连浩特市| 孟州市| 江口县| 义乌市| 高密市| 游戏| 宕昌县| 宁安市| 尼勒克县| 闵行区| 历史| 霍州市| 寿阳县| 板桥市| 广平县| 焦作市| 封丘县| 峡江县| 长岛县| 来凤县| 华阴市| 咸丰县| 远安县| 青冈县| 涪陵区| 黔东| 大方县| 聂荣县| 汝州市| 三江| 漾濞| 保亭| 南部县| 乡宁县| 且末县| 尚义县| 元朗区| 万年县| 宁安市| 桑日县| 珠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