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目標是實現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的實現必然伴隨著不確定性,即風險。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管理就是風險管理。法律風險管理作為風險管理中的一種越來越受到眾多企業特別是跨國企業的重視。現就企業法律風險管理的相關內容提出法律意見如下。 法律風險概述 提到“風險”,人們往往聯想到“損失發生的可能性”,這與其稱之為“風險”,不如稱之為“危險”。“風險”的范圍應該比“危險”的范圍廣,它不僅包括損失發生的可能性,而且包括收益發生的可能性。但在本文中,為了論述的方便,我們將風險限定為企業發生潛在經濟損失或其他損害的變動程度。這樣,法律風險就是企業處理法律事務發生潛在經濟損失或其他損害的變動程度。 1、法律風險管理可以減少企業損失。 法律風險,融通于各種企業風險中,不是孤立的一種企業風險,從形成原因和表現形式上看,有直接的法律風險,即法律因數導致的、或者由于經營管理時缺乏法律支持而帶來的各種企業風險,例如:企業決策判斷時缺乏法務支持而導致的決策風險、企業管理體系中合同管理、知識產權管理、管理人員法律意識等欠缺而導致的管理風險、立法調整而導致的非經營風險; 有間接的法律風險,即非法律因數導致的企業風險發生后,給企業帶來的各種風險,例如:財務風險帶來的法律風險、企業經營失敗后給股東帶來的企業清算責任、企業決策在實施中因為戰爭、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導致的經營失敗給企業帶來的民事賠償以及法律糾紛。 可以說,企業任何一種行為都潛藏著法律風險。法律風險,只是企業在社會海洋中航行時觸碰到的各種“暗礁”(風險)的一種;但是,企業的任何一種“撞礁”風險,最后都會帶來法律風險。 2、法律風險管理可以提升企業價值。 法律風險管理是企業全面標準化管理體制的核心內容,與公司治理、內部控制體系、企業道德規范和相關合規體制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細密的企業管理體系。說其可以提升企業價值,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理由: (1)在“公司治理”成為熱門話題的今天,良好的法律風險管理(風控網)本身就可以增強企業外部利害關系人如作為債權人的銀行對企業管理的信心,有利于企業融資。 (2)良好的法律風險管理體系的存在表明了企業良好的治理結構,可以吸引更多的戰略投資者,支持企業的長遠發展。 (3)企業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債權人及股東,還有消費者、供應商、社區居民、政府等,良好的法律風險管理體系可以為企業贏得公眾信任,有利于企業發展。 (4)中國企業正在或已經進入全球市場,良好的法律風險管理可以有力的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增強競爭力,獲得市場的認可。 法律風險識別及評估 按照引發法律風險的因素來源,可以將法律風險劃分為環境風險和控制風險。(以下按重要性擇類簡述) 1、環境風險 (1)司法管轄 企業在不同司法管轄地域活動,面臨的風險是不一樣的。 就國內來講,雖然中國存在著法律形式上的統一,如存在著統一的中央立法權、統一的法院、檢察院系統等,但由于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主義、地方立法權以及各地文化風俗等方面的影響,導致企業在中國不同地域開展經營活動時存在著不同的法律風險。 站在國際經濟交往的角度看,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存在著不同的法律制度及文化,中國企業在對外經濟交往中如果不對此加以重視,將面對越來越多的法律風險,陷入法律危機之中。隨著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增加,中國企業的法律風險權重也相應增加。 (2)企業形式 國家對不同的企業形式采取不同的監管措施,從而使企業面臨不同的法律風險,如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就存在著很大區別。上市公司要面對證券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承擔信息披露等義務,由此面臨被證券監管部門處罰的風險及被眾多的證券投資者起訴的風險。 (3)行業類別 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監管環境。醫藥、生物技術、金融、信息技術、能源特別是煤炭等行業面臨政府嚴格的監管,這些行業的風險權重往往高于其他行業。 (4)采購和銷售活動 采購和銷售是企業的日常主要的經營活動,企業往往要面對著眾多的供應商和消費者,并與他們建立各種法律關系,產生法律風險。 中國企業的采購和銷售活動越來越國際化,相應的帶來了新型的法律風險。從外國采購原材料和零部件等商品的企業,面臨外國供應商破產、違約等風險。向外國銷售商品的企業面臨越來越多的產品責任糾紛及反傾銷。 (5)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對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對于一些嚴重依賴知識產權的企業如IT公司等,知識產權的獲得或喪失往往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 (6)其他 除了以上環境因素外,還包括其他一些系統性風險如國家立法行為給企業所帶來的風險,企業內部決策、勞動人事政策等所帶來的風險等。 2、控制風險 (1)法務投資 目前,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在法律事務上的投資,但與其所面臨的風險來講是很不夠的。眾多的私營中小企業只有沒有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很少有甚至沒有內部的法務部門。這些企業存在著潛在的法律風險,當這些風險積蓄到一定程度,將嚴重威脅企業的生存。 (2)法務機構設置 企業法律事務機構的地位顯示了企業對法律風險的重視程度。該機構的設置直接影響企業化解法律風險的效率。對于一些設有法務部門的中國企業來講,法務部門往往附屬于其他機構或處于邊緣狀態,法務人員往往被看成是處理企業訴訟事務的內部專職“律師”,較少參與企業合規管理。 (3)法務人力資源 (4)法務內控制度 市場經濟最重要的信條就是“契約至上”。企業每天要處理大量的合同,法律事務內控制度往往就是合同管理制度。法律事務內控制度采用以下幾個因素來評價:合規管理制度、合同管理、資源共享等 。 (5)外聘律師的協調 外聘律師作為法律專業人士,有著更加專業化的知識和經驗,更有利于企業法律風險的化解。因此,與企業外聘律師的協調程度影響企業法律風險的權重。 (6)其他 包括法務部門與企業部門的配合、政策的執行力度等。 通過以上對法律風險管理環境的分析,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簡略的法律風險評價體系。我們可以在此評價體系基礎上對企業所面臨的法律風險進行識別、評估。首先按照風險評價體系對企業所面臨的法律環境進行分析,識別出企業所面臨的主要法律風險。然后,評價企業內部控制是否足以提供化解這些風險的應對之道。最后我們就可以估計該企業的控制風險的大小。 另外,我們還應該認識到,企業總會面臨一些風險如立法、戰爭等,這些風險我們稱之為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往往與整個法律系統以及國家政治、經濟等宏觀方面相關,因此系統性風險往往隨國家宏觀發展趨勢而變化,企業無法通過自身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而消除它。 完善法律風險防范體系的建議 通過以上對企業法律風險的評估,本律師就完善企業法律風險防范體系提出以下意見。 中國企業法務部門的工作重點往往是為企業提供交易和訴訟支持,無異于外聘律師事務所,缺乏戰略管理職能,這不利于企業發展。企業法務人員應謀求作為高級管理隊伍成員參與企業總體戰略決策,參與管理預防性法律工作和相關合規事務,如公司治理、法規方面的合規事務以及企業行為規范等。聘請專業律師作為常年法律顧問指導企業法務建設。 目前企業對外投資時往往忽視相應的法務投入配合,導致投資項目面臨巨大的法律風險,甚至項目失敗。企業應在作出投資決策時相應加大法務建設,并做好預決算,在日常管理中應提升法務人員素質。 企業在制定商業戰略時,應制定法律風險管理戰略與之相配合,從而有效的實施商業計劃。 企業既要注意保障本企業的知識產權和相關商業秘密不被非法披露、使用、轉讓,還應預防企業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避免卷入知識產權糾紛或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糾紛。另外,隨著企業大力推進國際化、全球化的戰略,企業還應重視商標的國際注冊、專利的國外注冊、軟件的國外版權登記,并在國際化戰略實施過程中,避免外國的競爭對手利用知識產權手段對企業采取壁壘遏制戰術,避免侵犯外國企業的知識產權。 立法調整會對企業賴以生存的經濟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決定企業的命運。如果我們能夠對立法傾向作一定的跟蹤與研究,就會對企業投資、經營提供很好的參考作用。 企業的經營行為,在本質上表現為謀利行為,在形式上則通過法律行為而實現,企業在經營中,因此發生各種法律糾紛是難免的。法律糾紛解決不及時或者方法有誤,將會給企業擴大不必要的損失。對于潛在的法律糾紛,企業應當評估其顯性化的可能以及將會對企業的影響,并作好方案準備,提前化解法律風險。對于已經產生的法律糾紛,企業應當評估其法律風險并決定采用非訟方法解決還是訴訟方法解決,是讓步解決還是不讓步解決。另外,法律糾紛的解決,必須得到專業人員的支持,制訂詳細的方案和步驟,準備有關的法律文件。 套用一句時髦的話講,“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企業作為微觀經濟主體,只有將法律風險管理提升到戰略高度,才能真正提高競爭力,延長生存期限。
企業法務人員素質的高低影響著企業法律風險管理的水平。企業應當對這些人員制定統一的業績評價制度及培訓和升遷計劃。
來源:君明臣企業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