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一線城市中最嚴厲的南京版“限購令”,雖細則未出,業內關于如何鉆政策空子的招數猜想已經五花八門。律師提醒:準備規避政策的市民須提前考慮到相關風險。
猜想一:假債權關系
限購令后,“假債權關系”的猜想風傳。具體操作如下:受限購令影響的投資者,以傭金聘請不受限購令影響的人為自己買房,同時與代購人簽訂與所購房產價值等同的欠款合同。然后以對方不能還錢為由訴至法院,要求法院強制執行房產抵債。
風險點評:這種方式雖能逃避“限購令”,但是過戶時依然要按照正常的房產交易繳納稅費。一旦中途出現債務人拒不履行,或者以產權過戶要挾更多傭金而拖延過戶時間等,買家就損失大了。
猜想二:假公司名義
私人企業主以公司的名義購房,也是談及較多的鉆空子方法之一。“個人獨資的私營公司或者幾個人合股的小公司,公司老板可以公司經營的名義到銀行貸款,然后用這筆貸款買房投資,賺錢后雖然名義上是公司的財產,但實際上還是歸公司所有者支配。”江寧某別墅的開發商透露,這種鉆“限購令”空子的方式已經得到個別銀行內部人士的認可。
風險點評:如果以公司名義購房的是一人公司,且不能證明公司財產與個人財產彼此獨立的話,一旦投資出現風險,將承擔連帶責任,個人財產也將計入公司財產承擔償債責任,反之則只需以公司財產承擔有限責任。如果購房的是多股東公司,則很可能在利益分配過程中出現糾紛。
猜想三:假他人之名
時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買房人通過借用他人名義貸款買房,上演“帽子戲法”。例如A名下有一套房產,再買房必須按二套房首付和利率貸款,與首套房貸款相比,購房成本較高;若以沒有買過房的B名義購房,并作為主貸人,而A作為實際還款者,并把A的名字加在房產證上,就可以作為共同產權人,同時成為首套房貸款的實際受惠者。有銀行表示,只要主貸人已經成年、擁有南京戶口(包括集體戶口)、無房,都可以按首套房貸款政策計算。
風險點評:由于存在貸款,A和B雖然是房產的共同產權人,但無法對房產份額進行劃分。為了避免糾紛,雙方可以通過私下約定的方式對房產份額進行劃分,但這也只能起到預防作用。而B以后再在南京購房時就會變成二套房,受到現有貸款政策限制。
猜想四:假離婚
假離婚規避“限購令”已愈演愈烈。據統計,南京鼓樓區婚姻登記處9月份開出了1099張“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單身證明的需求量多了。工作人員表示,來辦證明的人中絕大多數是為買房子。南京多家房產中介公司表示,近期假離婚的案例確實有所增加,有的是為了避開二套房、三套房限制,有的是為了省過戶費。
風險點評: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宏認為,假離婚面臨兩個層面的風險。一是夫妻關系難以恢復的風險,假離婚變成真離婚;另一個層面是財產處置分配不可恢復的風險,失去房產的一方可能面臨巨大財產損失。另據了解,假離婚逃避稅費屬于逃稅漏稅行為,按規定情節輕微的,要補繳稅款,并被處罰一倍以上的罰金。情節嚴重的,要承擔刑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