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青林 李舒 楊巍
單位: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
轉載須在文首醒目注明作者和來源(侵權必究)
閱讀提示
民間借貸中出借人有時會要求第三人作為保證人或者見證人在借款憑證上簽字,但如果第三人只是簽署了姓名但未表明具體身份,此時如果發生爭議,出借人能否請求第三人承擔保證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此明確:第三人在借款憑證上簽字或者蓋章,但未表明其保證人身份的,如果通過其他事實能夠推定其為保證人,出借人可以請求第三人對借款承擔保證責任;如果通過其他事實不能推定其為保證人,出借人無權請求第三人對借款承擔保證責任。本文將結合各地法院的司法實踐、最高法院法官的權威解讀、地方高院的指導意見等對此問題進行詳細闡述。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
在借條上簽字的第三人未表明保證人身份但通過其他事實可以推定其為保證人的,出借人可以請求其承擔保證責任
裁判要旨
第三人在借條上簽字,但未表明保證人身份,通過其他事實可以推定其為保證人的,出借人可以向法院請求其承擔保證責任。
案情簡介
一、2014年1月,徐存勇出具借條一份,載明:今借到李慶來17萬元。仲富國在借條上日期的下方簽名。后徐存勇向李慶來交付借條時,李慶來對仲富國是擔保人還是借款人提出疑問,徐存勇即在仲富國簽名前添加“擔保人”。
二、李慶來要求徐存勇、仲富國還款17萬元未果,向姜堰區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徐存勇、仲富國償還借款17萬元。仲富國答辯稱其簽名是同意見證,而不是同意擔保,借條上的“擔保人”是未經其同意添加的,請求駁回李慶來的訴訟請求。姜堰區法院判決:徐存勇返還李慶來借款,仲富國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仲富國承擔保證責任后有權向徐存勇追償。
三、仲富國不服姜堰區法院判決,上訴至泰州中院。泰州中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四、仲富國不服泰州中院判決,向江蘇高院申請再審,江蘇高院駁回其再審申請。
敗訴原因
本案中雖然仲富國只在借條上簽署了姓名,借條上的“擔保人”字樣是借款人徐存勇事后添加,但現有事實也能夠推定仲富國為保證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一條的規定,他人在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或借款合同上僅簽字或者蓋章,而未表明其保證人身份或者承擔保證責任時,如通過其他事實能推定他人為保證人的,仍應承擔保證責任。因此仲富國仍應對本案借款承擔保證責任。
法院認為,“從仲富國就其在涉案借條上簽字過程的相關陳述內容來看,借款人徐存勇與出借人李慶來的妻子呂小琳共同找到仲富國要求其在借條上簽字時,系要求仲富國作為涉案借款的擔保人來進行簽名的。即借款人徐存勇及出借人李慶來關于仲富國簽名身份要求的意思表示是明確的。此種情形下,如仲富國不愿作為涉案借款的擔保人,則其完全可以拒絕簽字,或者即便簽字也可同時標注其他身份,以表明自己不愿作為涉案借款擔保人的意思表示。然而仲富國卻直接在借條上簽署姓名,而未標注任何其他身份。上述簽字過程,可以表明仲富國系作為涉案借款的擔保人在借條上簽字的。因此,即便該借條上的‘擔保人’字樣系借款人徐存勇事后添加,但也不能據此即認定該添加行為違背了仲富國的真實意思表示。”
敗訴教訓、經驗總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為避免未來發生類似敗訴,提出如下建議:
一、對于民間借貸的見證人而言,其在借條、欠條等債權憑證上簽字,一定要在簽名前冠以“見證人”字樣,否則容易引起爭議。如果簽字人只簽署姓名而其他證據可以推定簽字人為保證人的,出借人仍然可以請求其承擔保證責任。
二、對于民間借貸的出借人而言,一定要要求保證人在借款憑證上表明其保證人身份,否則出借人只有在結合其他事實證明簽字者為保證人的情況下,才可以要求簽字者承擔保證責任。
三、民間借貸的保證人在借條、欠條等債權憑證上簽字,也應主動在簽名前冠以“保證人”字樣,如果保證人在“借款人”字樣后面簽名,可能會引發其系借款人還是保證人的爭議。
相關法律規定
第二十一條 他人在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或者借款合同上簽字或者蓋章,但未表明其保證人身份或者承擔保證責任,或者通過其他事實不能推定其為保證人,出借人請求其承擔保證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第十九條 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以下為該案在法院審理階段,判決書中“本院認為”就該問題的論述: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一條規定,他人在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或者借款合同上簽字或者蓋章,但未表明其保證人身份或者承擔保證責任,或者通過其他事實不能推定其為保證人,出借人請求其承擔保證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根據上述規定,當他人在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或借款合同上,僅簽字或者蓋章,而未表明其保證人身份或者承擔保證責任時,如通過其他事實能推定該他人為保證人的,則仍應由其承擔保證責任。本案中,從仲富國就其在涉案借條上簽字過程的相關陳述內容來看,借款人徐存勇與出借人李慶來的妻子呂小琳共同找到仲富國要求其在借條上簽字時,系要求仲富國作為涉案借款的擔保人來進行簽名的。即借款人徐存勇及出借人李慶來關于仲富國簽名身份要求的意思表示是明確的。此種情形下,如仲富國不愿作為涉案借款的擔保人,則其完全可以拒絕簽字,或者即便簽字也可同時標注其他身份,以表明自己不愿作為涉案借款擔保人的意思表示。然而仲富國卻直接在借條上簽署姓名,而未標注任何其他身份。上述簽字過程,可以表明仲富國系作為涉案借款的擔保人在借條上簽字的。因此,即便該借條上的“擔保人”字樣系借款人徐存勇事后添加,但也不能據此即認定該添加行為違背了仲富國的真實意思表示。綜上,現有事實能夠推定仲富國系涉案借款的保證人,故仍應由其承擔相應保證責任。
案件來源
李慶來與仲富國、徐存勇民間借貸糾紛再審復查與審判監督民事裁定書,[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蘇民申3096號]。
延伸閱讀
一、他人在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或者借款合同上簽字或者蓋章,但未表明其保證人身份或者承擔保證責任的相關案例
(一)通過其他事實能夠推定簽字人為保證人,法院應認定其為保證人
案例1:陶永生與孔繁輝、崔建忠等民間借貸糾紛申訴、申請民事裁定書[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申字第2928號]認為,“一、二審法院將孔繁輝認定為共同借款人不當,雖然孔繁輝在2010年2月11日《借條》的借款人落款處簽字,但綜合本案證據分析,孔繁輝應為案涉借款的保證人。(一)陶永生與崔建忠系朋友關系,與孔繁輝并不熟悉,除案涉借款外,陶永生還給崔建忠借款300余萬元,雙方間存在多次借款的經歷。(二)《借條》出具后,收款人為崔建忠一人,崔建忠認可是其個人借款,且一審庭審時陶永生亦陳述‘單獨借給崔建忠我不同意,要有共同借款人,就找孔繁輝擔保’。(三)2010年8月10日,孔繁輝及瑞盛建筑公司出具《承諾書》,承諾的是‘本公司付給崔建忠的工程款必須打入陶永生本人賬戶。如果在此期間由于監督支配不利,造成陶永生經濟損失一切后果由本人及本公司承擔’;可以看出孔繁輝承擔的是監督還款責任,而非還款責任。(四)2012年2月5日,崔建忠出具《還款承諾書》,承諾其于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11日,將包括案涉130萬元借款在內共計358萬元欠款全部還清,并沒有孔繁輝共同還款的意思表示。(五)2012年9月18日,崔建忠向安家房地產公司出具的《特別授權委托書》,載明‘因本人工程施工周轉借陶永生人民幣448萬元,至今未還。本人特別授權陶永生全權處置本人承建平羅御景安家小區33#38#43#樓工程的工程款以沖抵以上借款’,與2010年8月10日孔繁輝及瑞盛建筑公司出具的《承諾書》內容相互印證。(六)2013年1月8日,崔建忠向安家房地產公司發函稱‘懇請公司將我公司在安家公司施工的工程款或抵頂房地產直接轉給陶永生用于協調幫助償還所欠陶永生欠款,在公司結算之前給陶永生解決130萬元現金或房產,并且本人保證沒給陶永生還清欠款之前,不從公司拿一分錢。’雖然該函孔繁輝亦署名,但從該函孔繁輝署名的位置及相關內容看應是崔建忠出具,孔繁輝是基于崔建忠工程款的劃轉和使用與其相關而簽名。至于該函‘本協議生效后,執行完畢,本人和孔繁輝向陶永生借款130萬元借條隨即作廢’的內容,其重點是強調有二人簽字的《借條》作廢,并非體現孔繁輝與陶永生為共同借款人的意思表示。”
(二)通過其他事實不能推定簽字人為保證人的,法院應認定出借人不能要求其承擔保證責任
案例2:趙其與賈春歡、王雅宏、袁三民間借貸再審審查民事裁定書 [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2016)內民申212號]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一條的規定,他人在借據、收據、欠條等債券憑證或者借款合同上簽字或者蓋章,但未標明其保證人身份或者承擔保證責任,或者通過其他事實不能推定其為保證人,出借人請求其承擔保證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本案中袁三雖然在借據上簽字,但趙其并未提供其他證據證明袁三有過為該筆借款擔保的意思表示,現袁三及借款人均否認保證擔保的事實,本案其他事實亦不能推定袁三為保證人,在此情況下,原審法院對趙其請求袁三承擔擔保責任的主張不予支持并無不當。”
二、最高人民法院負責人(杜萬華)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答記者問節選(2015年8月6日)
問:民間借貸糾紛中,經常會有其他人在借條、欠條或者收據上簽名,并容易引發糾紛。請問,本《規定》是如何規范這一問題的?
答:經過調研,我們發現,審判實踐中存在相當多的糾紛是由于在他人出具的借條或者欠條上簽名而引發對民事責任承擔的爭執,進而引發矛盾形成訴訟。應當看到, 傳統的民間借貸更多地存在于熟人社會中,基于親屬、朋友、同事或者其他社會關系,他人或者作為借款人的保證人,或者作為借貸的見證人,或者作為中間人,或者出于其他原因而在借據上簽字。然而,他人的簽字是否意味著其應當承擔保證責任,則存有爭議。
正是由于民間借貸實踐中,第三人在債權憑證或者借款合同中簽字蓋章的法律意義具有多種可能性,所以本司法解釋才作出明確規定,包括三層意思:第一,僅有他人簽名或者蓋章的,不足以認定保證人身份,他人也就不承擔保證責任。所謂“僅有”,是指既未在借款憑證或借款合同中表明保證人身份,也未在其中約定保證條款并指向簽字或蓋章人,同時也無其他證據證明該簽字或蓋章人為保證人。第二,只有在“通過其他事實不能推定其為保證人”的情況下,才能作出他人非為保證人的判斷。第三,僅有第三人在其中簽字或者蓋章,但其中表明了簽字或者蓋章人是保證人,或者通過其他條款或事實能夠推定出其為保證人的,則應當對借款承擔擔保責任。
三、地方高院指導意見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2016年7月27日發布)
26.第三人在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或者借款合同上簽字或者蓋章,但未表明其保證人身份或者承擔保證責任的,出借人在訴訟中應當提供與前述合同締約過程、交易習慣、履行過程相關的證據,用于證明行為人簽字蓋章具有提供保證責任的意思表示。如出借人不能證明第三人在債權憑據或借款合同中的簽字蓋章有承擔保證責任的意思表示,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出借人主張第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請求。
作者簡介
唐青林律師、李舒律師,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從事法律工作十余年,實踐經驗豐富。專業論文曾發表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及《法學研究》等。曾代理多起在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疑難復雜案件并成功獲得勝訴,參與辦理的各類案件總金額累計達百億元。領銜的專業律師團隊專門辦理來自全國各地的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團隊“十大金剛”最低學位為碩士學位,全部畢業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著名高校,均取得法學專業博士或碩士學位,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在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等出版《公司訴訟法律實務精解與百案評析》、《公司并購法律實務精解與百案評析》等法律專業著作十余部。團隊深度耕耘的業務領域:公司法(含公司并購及公司控制權)、合同法、擔保法、金融、土地與礦產資源法、工程建設與房地產法、高端婚姻家事糾紛、重大財產保全與執行。
歡迎聯系就文章所討論的法律問題與我們聯系
深度探討或咨詢個案問題
電話:010-59449968
郵箱:bj13366636649@qq.com
手機:186-0190-0636(唐青林律師)185-0132-8341(李舒律師)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38號北京國際中心3號樓9層(來訪請提前預約,否則恐無時間安排接待)
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研究中心
常年面向全國征集疑難法律問題
為了豐富研究素材,有效解決相關問題,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研究中心常年征集疑難復雜案件,我們作為選題進行深入研究。我們在取得研究素材的同時,協助您解決棘手的問題。
(1)要求提供的案件問題新穎、前沿或者案件系某個行業典型性、代表性的問題。
(2)必須是面臨糾紛或訴訟的真實案件。可以由當事個人或企業提供,也可以由代理律師提供。
(3)專業領域: 公司法(公司并購重組、公司控制權爭奪)、合同法、擔保法、金融、土地與礦產資源法、工程建設與房地產法、高端婚姻家事糾紛、重大財產保全與執行。
(4)相關問題請發至:bj13366636649@qq.com
(5)我們承諾對征集到的疑難案件問題進行保密。
延伸閱讀:
最高法院:原告以借條提起訴訟,被告主張非借貸關系應承擔舉證責任
最高法院公報案例:債權人能否以“不知法”為由主張對擔保合同無效沒有過錯
最高法院:債權轉讓如何通知債務人,登報通知是否可行|附六種被法院認可的通知形式
最高法院:債務人在債務逾期催收通知書上簽字或者蓋章,法院可認定當事人之間存在債務關系
未經批準以劃撥地作為投資訂立的合作開發合同是否有效,有無例外情形
企業向員工集資后轉貸他人的借貸合同是否有效|附多地高院關于借貸合同無效情形的指導意見
最高法院:只要相對方有過錯(無論故意和過失),就不適用表見代理,不產生有權代理法律效果|附9個真實案例
最高法院:對約定結算期的工程合同提供擔保,但實際結算時間晚于約定,保證期間從何時開始起算?
最高法院:因土地出讓合同產生的糾紛應提起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
擔保合同可否約定擔保人的違約責任?債權人能否要求擔保人在擔保范圍之外承擔違約責任?
最高法院:民間借貸借款人涉嫌犯罪,出借人可否訴請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附多個地方高院指導意見
最高法院:土地部門簽成交確認書屬具體行政行為,未簽出讓合同的僅可行政訴訟;民事訴訟的,駁回起訴
最高法院:最高額抵押權可否隨主債權一并轉讓?有何前提條件?謹慎操作避免踏空
最高法院公報案例:土地轉讓簽訂陰陽合同,轉讓價款以哪份合同為準?
最高法院:債務人未經債權人同意向第三人清償,對債權人不發生法律效力,仍負有向債權人清償的義務
最高法院:借款本金中預先扣除利息,應以實際借出金額認定本金數額|房姐龔愛愛借貸1億判決
最高法院公報案例:抵押權預告登記人能否直接主張對抵押物行使優先受償權
最高法院:民間借貸涉嫌非法集資犯罪,出借人能否直接提起民事訴訟|附各省高院相關指導意見
閱讀提示
(一)本公號解讀的判決文書案件事實紛繁復雜和證據較多、往往涉及多個法律焦點。為了寫作和理解方便,我們可能僅選取某個具體角度、某個焦點問題進行解讀和評析,難免掛一漏萬。需要完整了解某個案件,請通過法院官方網站或其他渠道獲取判決書原文進行研讀。
(二)與此同時,有些案件事實似乎相同的案件,卻出現不一樣甚至相反的判決結果,這可能是因為案件事實看似相同實際上卻存在某些細微但關鍵的差別,也可能是最高法院根據社會發展的變化調整裁判規則和思路,甚至可能是法律法規本身出現了變化。判決書一旦做出就固化了,但是立法和司法實踐是不斷向前發展變化的。
(三)我國不是判例法國家,除非是最高人民法院正式發布的指導性案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第七條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各級人民法院審判類似案例時應當參照),否則即使是最高法院的判決書也并不具有指導另案判決的法律效力。
著作權聲明:轉載需在文章首部醒目方式注明:作者+單位名稱+來源于公眾號民商事裁判規則。否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