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12年1月,白某以分期付款方式從某汽車運輸公司購買了一輛水泥泵車,雙方簽訂了協議,在該車未付清所有款項前,水泥泵車登記所有人為某汽車運輸公司,但由白某獨立經營管理該車輛,并向保險公司投保了機動車交強險、20萬不計免賠商業三者險。周某系白某雇請的司機從事駕駛任務。2012年6月,周某駕駛該水泥泵車發生交通事故,致兩人受傷。經交警部門認定周某負全部責任。事故發生后,兩傷者將白某、周某、保險公司、某汽車運輸公司等訴至法院,要求其連帶賠償兩傷者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
【分歧】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對出賣方某汽車運輸公司是否擔責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分期付款購買的機動車在交付購買人后,出賣人雖保留車輛所有權,但這種所有權的保留只是擔保債權的實現,而不是承擔機動車的風險,車輛的占有、使用等運行支配權和收益權都是歸于買受人的,因此保留所有權的出賣人某汽車運輸公司不是民事賠償主體,不應擔責。
第二種意見認為,白某未付清所有購車款前水泥泵車屬于某汽車運輸公司的,發生交通事故時出賣方某汽車運輸公司作為登記車主,應對該交通事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評析】
筆者同意第一種意見,具體理由如下:
1、分期付款買賣即所有權保留買賣是在購買方付清所有的款項前動產的所有權仍歸出賣人所有,等待購買方付清款項后才轉移所有權的行為。這種特殊形式的買賣合同通常用在比較昂貴的消費品買賣如汽車當中。在分期付款所購車輛發生交通事故時,判斷承擔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依據,不是車輛所有權的歸屬,而是從誰能夠支配車輛運行并從車輛運行中獲取利益兩個方面來判斷。本案中某汽車運輸公司雖為肇事車輛登記車主,在白某未付清車款前僅保留車輛所有權,其無法控制車輛營運,也未從中獲益,又不存在掛靠關系,故依法不承擔本次交通事故責任。
2、最高人民法院法釋[2000]第38號《關于購買人使用分期付款購買的車輛從事運輸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保留車輛所有權的出賣方不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明確規定:“采用分期付款購車,出賣方在購買方付清全部車款前保留車輛所有權的,購買方以自己名義與他人訂立貨物運輸合同并使用該車運輸時,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的,出賣方不承擔民事責任。”故根據上述規定,本案將未能實際支配車輛運行的所有人某汽車運輸公司排除在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主體范圍之外,認定其不擔責,是于法有據、公平合理的。
(作者單位:江西省豐城市人民法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