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中,若戶內家庭成員死亡,有些村集體組織便會抽回相應份額承包地,這種行為是否合法?
文章來源:山東高法
投稿:tougao@askmylawyer.cn
土地
是農民的基本生產資料
也是主要的生活來源
我國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
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
以戶為單位
通過家庭承包的方式
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
但在實踐中
若戶內家庭成員死亡
有些村集體組織便會抽回相應份額承包地
這種行為是否合法呢
一起來看看
這個案例
案情回顧
王某是臨沭縣某村村民
1998年,王某作為戶主
以其父、母在內8口人為家庭單位
承包了該村委會的12.76畝耕地
當年12月20日,臨沭縣人民政府向王某頒發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載明,戶主為王某,承包耕地人口8人,承包耕地面積12.76畝,承包期限自1998年12月20日起至2028年12月20日止。
2004年2月份、7月份
王某的父母相繼去世
2006年1月
村委會將王某承包地中其父母的份額
共計2.4畝抽回
另行發包給他人承包經營
王某多次與村委交涉未果
后將村委告上法庭
請求返還土地或賠償經濟損失
村委會將王某父母份額的承包地
抽回另行發包給他人
是否合法呢?
庭審中,村委會辯稱,土地承包經營權雖屬于用益物權的一種,但由于集體土地所有權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人不享有所有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屬于個人財產,故不發生繼承問題。村委抽回土地的行為并無不妥,王某的請求不合理。
【法官釋法】
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六條規定:“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即我國家庭承包經營權是以戶為單位,而不是以個人為單位。因此戶內某個成員死亡時,作為承包方的戶仍存在,該戶下的其他人均為承包經營權人,無需繼承即有權繼續經營承包地至承包期滿。
本案中,王某作為戶主承包了8口人的耕地,其父母僅是戶內部分成員,二人的死亡并沒有使該戶消亡,在承包期內王某仍依法享有對訟爭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村委會強行將王某父母份額的2.4畝土地收回的行為不合法,侵犯了王某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法院經審理后支持了王某的請求,判令村委會賠償其損失。
什么情況下村集體可以收回承包地呢?
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但耕地歸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是農戶基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無償取得的財產權,不屬于該戶的私有財產,當戶內家庭成員全部死亡即作為承包主體的“戶”消失時,承包經營合同即終止,土地應當由集體經濟組織收回或另行發包。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還規定,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承包地是否可以繼承?
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條規定:“承包人應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繼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五十四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該承包人死亡,其應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在承包期內,其繼承人可以繼續承包。”
公司法律事務:提供涉及公司法各方面的法律咨詢和法律意見,協助建立、完善內部風險防控與外部風險防控方案。
知識產權服務:全面介入知識產權的取得、管理、應用與保護活動,設計知識產權保護、侵權糾紛解決方案。
稅務籌劃:為幫助客戶在符合國家稅法和稅收政策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稅務籌劃,降低稅負,規避稅務法律風險。
投融資綜合服務:提供投行、財務顧問、并購顧問、債權管理及不良資產處置、專業領域項目投資等服務。
企業風險管理及危機應對:提供包括優化資產、剝離債務包袱、化解法律風險、切斷擔保鏈、保衛現金流、維護經營鏈等綜合應對方案。
重大疑難案件管理:為重大疑難案件當事人及辦案律師提供最佳解決方案、系統的法律服務,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