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 鑫 通訊員 陳雪竹)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結一起怕麻煩房主未及時更名而引發的財產權屬糾紛案,最終因原告方證據充分獲支持,法院判決確認爭訴房屋為其所有,被告方在判決書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協助其辦理房屋的產權過戶手續。
原告羅某訴稱,1993年6月,自己與前夫吳某協議離婚,離婚協議明確約定,成都市區一套公房歸女方所有。之后,其與兒子一直居住該房內。1997年12月,國家政策規定可將該公房購為私房,羅某便向吳某提出將該公房的使用人名稱更換為羅某以便購買,但吳某卻提出更名太麻煩,稱羅某可直接將該房屋以吳某名義購買,將來其可以隨時將房屋過戶給原告。羅某考慮到吳某當時并未再婚,便聽從了其安排,于次年1月出資繳納了全部購房款,但產權登記卻是吳某名字。
2008年,羅某得知吳某再婚,便要求將該房屋過戶到其名下以免發生糾紛,吳某也為其出具了一份情況說明,但吳某以生意太忙為由,一再拖延拒絕辦理更名。
被告方吳某夫婦稱,原告找到吳某要求將房屋辦到吳某名下,說明原告已主動放棄了該房屋,該房屋應歸吳某所有。
但吳某出具的情況說明載明,該房屋自羅某與吳某離婚后就歸羅某,后來也是由她出錢變成私房的,所以該房雖然登記的是吳某的名字,但事實上是羅某的房產。
法院認為,雖爭訴房屋所有權證上登記的是吳某的名字,但結合原被告方所簽離婚財產協議書、離婚證協議內容欄中的載明及雙方確認原告繳納購房款等費用的事實,以及被告為原告出具的情況說明等,應認定訴爭房屋屬原告所有,故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此案承辦法官程文表示,當前因爭議房屋未及時更名而引發的糾紛較多。因我國采取的是登記制度,從法律意義上講,產權應屬登記人所有,其他人主張權利的,必須出具充分的證據加以證明方能勝訴。因此圖省事不及時更名,就有可能因時間久遠,關鍵證據丟失等引發不必要的糾紛使自身正當權利無法得到有效維護。尤其是離婚等析產后,需更明登記的,應及時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