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庫管,來源:Kindle電子書庫(ID:kindle10000)
這個人居然是陳道明!?
土氣的方框眼鏡,皺巴巴的淺色襯衣,慫著肩膀坐在一個簡陋的辦公室中……
這服活脫脫的小職員模樣讓庫管嚇了一跳。
真不是庫管大驚小怪,在我印象中陳道明扮演的角色那都是非富即貴啊:
《慶余年》中意圖統(tǒng)一天下的慶帝;
《康熙王朝》中的千古一帝康熙;
《唐山大地震》的高級軍官;
不論角色的命運起伏如何,但角色的身份從來是非同凡響。
庫管就好奇了,到底什么樣的作品,能讓陳道明“低頭”,去扮演這么一個普通人呢?
一查,“背景”果然不凡——
馮小剛導演,劉震云編劇,徐帆搭檔參演……這部劇叫做《一地雞毛》。
《一地雞毛》豆瓣評分8.7,改編自劉震云的同名小說。
小說故事發(fā)生在八十年代的北京。
一開篇就應了書名,說的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小林家的一斤豆腐變餿了”。
小林每天清早六點起床,到家附近的副食店門口排隊買豆腐。
為了買到這一斤豆腐,小林錯過了上班時間,因急著趕公交,他沒把豆腐放進冰箱,掛在門廳就匆忙地走了。
這大熱天的,豆腐哪里經(jīng)放啊!毫無意外,豆腐變餿了。
更倒霉的是,老婆小李又比小林早回家,變餿的豆腐就成了兩人爭吵的導火線,還因此翻起了舊賬,越吵越兇。
直到查水表的老頭上門,說起了小林家偷水這件事。
原來小李偶然知道了偷水的方法,斷斷續(xù)續(xù)地偷了幾噸水,雖然小林看不上老婆占小便宜的做法,但也沒有阻攔。
而結果就是丑事被外人道破,讓人臉上無光。
和這事一比,“豆腐餿了”就變得無足輕重。
自感慚愧的小李也不再跟小林吵嘴了。
從開頭見結尾,《一地雞毛》通篇說的都是這樣的生活小事。
平淡、瑣碎、單調(diào)、重復……流水賬一般的文字描述,卻細膩真實,平淡的力量戳痛人心。
那些似曾相識的生活細節(jié),讓庫管讀的時候多次懷疑劉震云是不是偷窺了我們生活。
初識小林、小李,大多人都會覺得他們俗不可耐。
但誰又知道,兩人都是正兒八經(jīng)的八十年代大學生。
小林曾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小李結婚前更是個文靜可人,帶著淡淡詩意的少女。
他們對工作、家庭都有著美好的向往,也立下過豪言壯語,要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象的樣子。
可現(xiàn)實教做人,生活從來不被人擺布。
經(jīng)濟壓力大、工作調(diào)動不順利、鄉(xiāng)下親戚來叨擾、被請的保姆看不起、與鄰居關系緊張、女兒生病又要找幼兒園……
兩人不可避免地陷入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各種繁瑣的家務事,慢慢磨掉了他們的志氣和脾氣。
庫管對小說中的一個情節(jié)感到尤為心酸:
小林和小李想送孩子進單位的幼兒園,卻四處碰壁,無能為力。夫妻倆都對此絕望了,關系不好的鄰居卻送了一個入校名額。
是“天上掉餡餅”了?還是鄰居大發(fā)善心?
人家肯幫孩子爭取名額,是因為想讓自己的孩子給別人的孩子當陪讀,陪讀這個說法太好聽了,實際上就是個跟班。
意識到這點,小林尤其不好受。
當天夜里,老婆孩子入睡,小林第一次流下了淚,還在漆黑的夜里扇了自己一耳光:“你怎么這么沒本事,你怎么這么不會混!”
生活的挫折磨平了小林和小李的棱角,最終向現(xiàn)實低頭。
小林丟掉大學剛畢業(yè)時的熱情、善良,學會送禮走關系,對單位領導拍馬屁;
小李也甩掉了安靜、文藝的氣質(zhì),學會精打細算,因為有單位報銷而一口氣買回500斤大白菜……
職場上,他們是摸魚受賄的老油條;生活中,他們是冷漠庸俗的市儈人。
隨波逐流的小林找到了舒服的活法,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改變,然后失去了那個意氣風發(fā)的自己。
《一地雞毛》赤裸裸地呈現(xiàn)了有志青年被現(xiàn)實打敗的過程。
就像劉震云說的那樣:
“生活是嚴峻的,那嚴峻不是要你去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下火海并不嚴峻。嚴峻的是那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日常生活瑣事。”
沒有什么波瀾壯闊、狗血算計,生活瑣事就是一個沉默的泥沼,讓人淪陷又毫無所覺。
劉震云是中國寫實主義的代表作家。《一地雞毛》是他在90年代初發(fā)表的作品。
時過境遷,生活條件的改善,很難讓我們再像小林那樣為了一塊豆腐去吵架。
但當你看到工作能力不如自己的同事被上司偏愛時;
當你為了讓孩子上個好學校卻被人忽悠時;
當你和家人因為比芝麻粒還小的事爭吵時……
你還是會在小林身上看到自己的生活縮影,看到被瑣碎打倒的那個平凡的自己。
《一地雞毛》對讀者的吸引力,從來不是因為劇情有多精彩,文筆有多華麗,而是描繪出的真實生活超越時間也能引起人們共鳴。
“一地雞毛”這個詞最具象征意義的表現(xiàn)是在書中小林做的一個夢:
“夢見自己睡覺,上邊蓋著一堆雞毛,下邊鋪著許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軟舒服,度日如年。又夢見黑壓壓的人群一齊向前涌動,又變成一隊隊祈雨的螞蟻。”
宏圖大志、事業(yè)理想的實現(xiàn)終歸是難的,隨波逐流的生活平淡無奇卻又十分安逸。
不管我們多么不甘承認,大多數(shù)人還是會過上一地雞毛的日子。
就連一線女星姚晨也陷入過這樣的生活。
她在生完兩個孩子后,除了新生命降臨的喜悅外,還有中年女性無法逃避的事業(yè)困惑。
尤其是當時的姚晨的年齡段能演的角色不多了,或許應該說是能讓她演主角的機會不多了。
是對現(xiàn)實妥協(xié),放下身段去演不適合自己的角色,獲取大眾關注;還是在兼顧家庭的同時,磨練演技,耐心等待最適合自己的角色……
在一地雞毛的生活中,最需要越過的是自己那一關。
小林沒越過,活成了他年輕時最討厭的樣子;而姚晨越過了,所以我們看到了《都挺好》的蘇明玉。
姚晨在節(jié)目《星空演講》中說道:
“連我自己都很感慨,我這一顆玻璃心,居然熬到了現(xiàn)在,我好像比自己想象的還強大一些……尷尬和困惑這對好基友,還將忠實地伴隨著我,在一地雞毛的生活中,奮勇前行。”
每個人其實都比自己以為的強大,只要向前,總有一天會遇見喜歡的生活。
作者:庫管,來源:Kindle電子書庫。全國最大的Kindle電子書愛好者聚集地,提供正版書籍推送服務,微信公眾號“Kindle電子書庫”(ID:Kindle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