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男,16歲,高二學生,半年前出現斑禿,與情緒緊張有關,曾經在鄭州某醫院進行治療,效果不佳,我先語言誘導,表明這個病是可以治療的,解除病人的心理負擔,隨后采用針灸體針,梅花針局部叩刺,后采用局部涂抹藥液,此外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開中藥進行調補。
資料介紹:
斑禿(Alopecia areata)俗稱“鬼剃頭”,是一種驟然發生的局限性斑片狀的脫發性毛發病。其病變處頭皮正常,無炎癥及自覺癥狀。本病病程經過緩慢,可自行緩解和復發。若整個頭皮毛發全部脫落,稱全禿(alopecia totalis);若全身所有毛發均脫落者,稱普禿(alopecia universalis)。該病與免疫力失調、壓力突然加大有一定關系。
本病與氣血雙虛,肝腎不足,血瘀毛竅有關。發為血之余,氣虛則血難生,毛根不得需養,故發落成片;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不足則發無生長之源;阻塞血路,新血不能養發,故發脫落。辨證分為:心脾氣虛(神志不暢、頭暈目眩、夜寐夢多、失眠),肝郁血瘀(氣瀉胸悶、肝脾腫大、胸肋脹痛),氣血兩虛(病后或病久脫發,神疾乏力,面色蒼白,形體消瘦),肝腎不足(頭暈耳鳴,腰背痛、遺精滑泄,陽痿口干)。
病因:目前病因尚不明了。神經精神因素被認為是一個重要因素。不少病例發病前有神經精神創傷如長期焦急、憂慮、悲傷、精神緊張和情緒不安等現象。有時病人在病程中,這些精神因素可使病情迅速加重。
近年來研究,斑禿的原因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遺傳過敏約10%~20%的病例有家族史。有報告單卵雙生者同時在同一部位發生斑禿,還有報告一家4代均有斑禿,認為是遺傳缺陷性疾病。從臨床累積的病便看出,具有遺傳過敏性體質的人易伴發斑禿。美國統計患斑禿的兒童患者中18%有濕疹或哮喘,或者兩者兼有;成人斑禿患者約占9%;全禿的兒童患者比便更高,占23%。日本統計的斑禿患者有遺傳過敏體質者占10%,荷蘭則高達52.4%。不過荷蘭確立遺傳過敏體質的依據,是把陽性皮膚試驗和遺傳過敏家族史者也包括進行了。因此各國家及地區對遺傳過敏體質的診斷標準不同,數據也無法進行比較。國內陳盛強做的一項斑禿與人白細胞抗原的相關研究表明:斑禿病人的HLA-A9抗原頻率(16.67%)較正常人(32.65%)顯著降低,從實驗的角度支持斑禿的遺傳過敏因素。
2.自身免疫班禿患者伴有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率比正常人群高。如伴甲狀腺疾病者占0~8%;伴白癜風者占4%(正常人僅1%)。而斑禿病人中有關自身抗體的研究報告不一,有說存在的,也有說未找到的。國內張信江的一項關于T細胞亞群及β2微球蛋白的研究中提示斑禿患者存在著T細胞網絡紊亂及體液免疫失調。
3.Down綜合征 Down綜合征中斑禿發生率增高,常為全禿或普禿。這些病人中自身抗體的存在了明顯增多。
目前尚不能肯定斑禿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可伴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對皮質激素暫時有效等,提示傾向于自身免疫學說。
日本Ikeda經長期調查研究認為斑禿可分為四型,各型的發病年齡、臨床表現及其預防均不同。
Ⅰ型,遺傳過敏性(10%):發病早,病程長,有75%發展為全禿。
Ⅱ型,自身免疫性(5%):常于40歲以后發病。
Ⅲ型,高血壓前性(4%):青年成人發病,其雙親或雙親之一為高血壓患者。病情迅速,全禿的發生率為39%。
Ⅳ型,尋常型(83%):不屬于Ⅰ~Ⅲ型者。發病于兒童后期或青年人,總病程常在3年內,單個斑禿可在6個月內長頭發。6%發生全禿。
病理改變:毛囊周圍及下部有淋巴細胞浸潤,部分可侵入毛囊壁,并有發基質細胞(hair matrix cells)的變性。在已脫落毛發的毛囊中可有新的毳毛形成。新長的毛發缺少色素。晚期毛囊、毛球及其真皮乳頭均縮小,位置也上移。周圍基質明顯縮小,周圍結締組織血管變性,血管有血栓形成。日久毛囊數目也減少,此時細胞浸潤也不明顯。
臨床表現:斑禿可發生在從嬰兒到老人的任何年齡,但以中年人較多,性別差異不明顯。
本病長于無意中發現或被他人發現,無自覺癥狀,少數病例在發病初期患處可有輕度異常感覺。初起為1個或數個邊界清楚的圓形或橢圓形脫發區,直戲約1~2cm更大。脫發區的邊緣處常有一些松而易脫的頭發,有的已經折斷,近側端的毛往往萎縮。如將該毛發拔出,可以看到該毛發上粗下細而像驚嘆號(!),且下部的毛發色素也脫失。這種現象是進展期的征象。脫發現象繼續增多,每片亦擴展,可互相融合形成不規則形。如繼續進展可以全禿。嚴重者眉毛、睫毛、腋毛、陰毛和全身毳毛也都脫落,即為普禿。脫發也可停[1]止,此時脫發區范圍不再擴大,邊緣毛發也較牢固,不易拔出,經過若干大,邊緣毛發也較牢固,不易拔出,經過若干月份,毛發可逐漸或迅速長出。也有的病人先長出白色茸毛,以后逐漸變粗變黑,長長,成為正常頭發。脫發的頭皮正常,光滑,無炎癥現象,有時看上去較薄稍凹,這是由于頭發和發根消失之故,而非真正頭皮變薄。兒童發生于枕頭發際的禿發稱為ophiasis。
斑禿可以與下列疾病同時發生:
1.甲病變可呈滴狀下凹、縱嵴和不規則增厚。也可有混濁,變脆等變化。全禿和普禿者甲變化更明顯。
2.白癜風或白發約4%病例伴白癜風,黑發掉后新長出的均為白發。Vogt-Koyanagi綜合征中約有半數病例有斑禿。
3.白內障 可伴有后側囊下白內障(posterior subcapsular catarracts)。
斑禿脫發臨床分型:
脫發可有男性型脫發,脂溢性脫發,
男性型脫發(又稱雄性激素源性脫發、雄性禿,俗稱早禿、謝頂或地中海等)、脂溢性脫發(又稱脂禿)、斑禿。
鑒別診斷:根據突然發生,圓形或橢圓形脫發,脫發區頭皮正常,不難診斷。須與下列疾病鑒別:
1.白癬不完全脫法,毛發多數折斷,殘留毛根不易被拔出,附有鱗屑。斷發中易查到霉菌。好發于兒童。
2.梅毒性禿發雖也呈斑狀禿發,頭發無疤痕形成,但邊緣不規則,呈蟲蛀狀。脫發區脫發也不完全,數目眾多,好發于后側。伴有其他梅毒癥狀,梅毒血清學檢查陽性。
3.假性斑禿患處頭皮萎縮,光滑而帶有光澤,看不見毛囊開口,斑片邊緣處無上粗下細的脫發。
治療:斑禿的治療可用內服藥、外用藥和飲食療法。
內用藥補骨脂制劑"制斑素",5毫升,肌注,1日1次,連續數月;首烏針劑注射或沖劑口服;
黃芪當歸針劑注射;烏須生發丸內服;金鎖固精丸口服;七寶美髯丹,1日2次,每次1丸;六味地黃丸,1日2次,每次1丸;腎氣丸或八珍丸,1日2次,每次1丸;神應養珍丹,6克, 1日2次;何首烏15克,枸杞子15克,當歸15克,生側柏葉30克,水煎服。
扶正養氣生發丸,中藥,該藥對斑禿、脂溢性脫發有較好的效果,該藥主要病理作用為扶正。
外用藥鮮生姜搓擦;蟲草100克加白酒400克,浸泡1周后外搽;制首烏10克,川椒5克,白酒250克,泡后搽,1日3次,這種斑禿的治療方法簡單,快速。
食療法生姜切片,搓擦脫發處皮膚,每日1~2次,每次4~5分鐘,使頭皮發熱,連續使用至新發長出為止;辣椒油擦患處,一日數次,可促使毛發再生;桑白皮150克,煎湯去渣,濃縮后裝入瓶中,外涂脫發處,每日數次;黑芝麻炒焦研末,豬油調拌,取擦患處;75%的酒精30毫升,浸入蜈蚣1條,7天后取擦患處,隔日1次。也可取辣椒粉15克,水楊酸10克,碎斑蝥1.5克,石炭酸1毫升,蓖麻油10毫升,浸入75%酒精350毫升中,7天后取擦患處;將鰻鱺魚油加熱后涂患處,1日2次,每次3~5分鐘,7~10天為一療程。
扶正養氣生發丸:由黃芪、當歸、生姜等十多種中草藥組成。可以生發、育發,防止頭發脫落。具有疏風活血、辛溫養血,刺激局部皮膚血管擴張,促使毛發粘膜末梢神經興奮,改善頭皮血液循環,促使營養吸收和色素吸收,促進毛囊胚芽再生,調節頭皮油脂分泌等獨特作用。
偏方一:由何首烏,枸杞,黃精,黃芪,淫羊藿,丹參這幾種中藥組成,益氣補血,滋養肝腎,改善腦血流供應,調節免疫,治療脫發頭發早白屬血氣不足肝腎虧虛者。
偏方二:由紅花、枸杞子、何首烏、桑白皮、川芎等為原料提取而成。精華液中的有效因子通過強力滲透迅速到達毛囊,①刺激神經叢并促使恢復正常,從而達到血管舒縮正常。②營養毛囊并激活毛囊,毛囊從休眠狀態漸漸恢復正常工作。在雙重作用下,突發靈同時清除毛孔中的代謝物,并露出清晰毛孔,新發會慢慢長出,逐漸變成和正常頭發一樣的黑發。③在施藥過程中,經過幾次涂抹后,能看到毛囊呈現出來。
中藥治療斑禿配方
(1)養血補血方:如神應養真丹加減,由地熟、當歸、女貞子、菟絲子、羌活等養血,補腎、去風藥物組成。少數服藥后如覺咽口干等反應者,加用六味地黃丸或膽草瀉肝丸。
(2)滋補肝腎方:熟地、當歸、巴戟肉、肉蓯蓉、熟女貞、桑椹子、羌活、赤勺、白勺、丹參各12克,川芎、荊芥各10克,對青少年病程短、脫發區少者效果尤佳。
(3) 健脾益氣方:
(a)以異功散為主、同時配以黃芪30-60克,黨參12-15克,白術、茯苓9-12克,陳皮6克,甘草12克。
(b)紅參20克,黃芪50克,白勺30克,白術45克,灸甘草20克,肉桂30克,大棗20枚,加減共研細末,蜜蜂500克,煉蜜丸,每丸10克,含生藥3.8克,日服三次,每次一丸。
(4)養陰涼血方:生地、女貞子、澤瀉、山楂、黃岑、白芷、桑葉各9克,首烏、旱蓮草各24克,龍膽草、黃柏各6克,丹皮12克。
(5)疏肝理氣方:方如小柴胡湯治療斑禿,日本亦有用小柴胡湯加味治療本病的報道,療效滿意,特別對那些與神經因素有關的斑禿患者效尤佳。
(6)固飾通絡方:如桂枝、龍骨、牡蠣、赤勺、甘草、女貞子、旱蓮草、五味子等。
目前唯一有效治療斑禿的西藥為米諾地爾溶液。
食療:脫發的飲食療法就是通過在飲食過程中補充有益于頭發生長和健康的食物,從而達到促進頭發生長、防止或改善脫發的產生。
飲食中注意選擇有益于生發的食物:
(1)宜補充植物蛋白,多食大豆、黑芝麻、玉米等食品。
(2)宜補充鐵質,多食黃豆、黑豆、蛋類、禽類、帶魚、蝦、熟花生、菠菜、鯉魚、香蕉、胡蘿卜、馬鈴薯等。
(3)宜食含碘高的食物。
(4)宜多食堿性物質,如新鮮蔬菜、水果。
(5)宜多食維生素E豐富的食物,如芹菜、莧菜、菠菜、枸杞菜、芥菜、金針菜、黑芝麻等。
(6)宜多吃含粘蛋白的骨膠質多的食物,如牛骨湯、排骨湯等。
飲食中避免和忌食下列食物:
(1)煙、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如蔥、蒜、韭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
(2)忌油膩、燥熱食物(肥肉、油炸食品)。
(3)忌過食糖和脂肪豐富的食物,如肝類、肉類、洋蔥等酸性食物。
脫發食療方
法一: 黑芝麻250克搗碎,加粳米熬粥食用;用小尖辣椒20克切細,燒酒50毫升,浸泡10天,取汁涂擦脫發處,每日數次;
黑芝麻確實是個寶,據中醫古書記載,它具有補肝腎、潤五腸、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的功效,能“治肝腎不足,病后虛弱、須發早白”,“皮燥發枯、大便燥結”,“腰膝酸痛、四肢乏力”,“言語蹇塞、步履遲緩”,“頭暈耳鳴”等病癥。在烏發養發方面,黑芝麻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法二: 用海帶絲拌芝麻醬常食用;用枸杞子、何首烏、熟地、山萸肉共煮取汁,再加核桃、黑豆共煮至核桃熟爛,烘干,每次服6克,每日二次。
法三: 將中藥菟絲子、茯苓、石蓮肉、黑芝麻、紫珠米等,用旺火煮開后加適量水, 用微火煮成粥,加少許食鹽食之。每日1~2次,可連服10~15日。此粥滋補腎陰健脾,適用于脾腎陰虛的脫發者。
法四:生發黑豆:黑豆500克,水1000毫升(夏季各用1/4量)。將黑豆洗凈,放入沙鍋中,加入水,以文火熬煮,至水浸豆粒飽脹為度。然后取出黑豆,撒細鹽少許,貯于瓷瓶內。每次6克,每日2次飲后食用,溫開水送下。此方具有生發護發之功效。對油風脫發(圓形脫發)、脂溢性脫發、產后脫發、病期脫發以及因色素脫失的白癜風均有療效。
法五:枸杞黑芝麻粥:黑芝麻30克,粳米100克,枸杞子10克。以上三味共煮粥。具有補肝腎,益氣血功效。適用于頭發早白、脫發及陰虛燥熱便秘者。
法六:蒲公英黑豆糖:將蒲公英150克,黑豆500克,加水煮熟,棄蒲公英渣,再加冰糖200克收干,每日吃100克。
法七:黑豆核桃桑椹粥:紅棗5枚,核桃仁、桑椹子各10克,黑大豆30克,粳米50克。同煮粥食,每日1劑。可連續食用。適用于腎虧血虛所致的斑禿。
此外民間還有很多飲食療法治療脫發的食譜,患者可以長期服用,如:
1、 核桃仁50克燜田鼠干2只。
2、烏豆衣15克、首烏30克、核桃仁30克煲田雞2只。
3、黑芝麻30克、黃精30克煲瘦肉200克。
體質虛寒者可用以下食療方法:
1、當歸12克、川芎6克、首烏30克煲雞蛋2只。
2、黑豆30克、熟地30克、生姜12克、青蒜2條、白酒1湯匙燜狗肉500克。
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斑禿,在古籍中鮮有記載,直至清代的《醫宗金鑒》,始有用局部刺絡法治療的記載。此法現代已發展成皮膚針叩刺,是本病主要穴位刺激法之一。
現代以針灸法治療斑禿的臨床文章,較早見于1958年,采用禿發局部間隔針刺之法,效果較佳[1]。自60年代起,開始運用皮膚針治療斑禿,并沿用至今。為提高治療效果,還從普通的皮膚針改為電梅花針,另外尚加用中藥或其他穴位刺激法,如艾灸之類。除此之外,還應用穴位刺血、穴位注射以及激光針等法。采取辨證論治,施以補瀉手法。另有國外學者在禿發區邊緣及周圍針刺,也均有一定效果。近來有些學者提出如能加以心理暗示,則更有助于療效的提高。通過近30年來上千例的觀察,針灸治療本病的效果基本肯定,其有效率在85%以上。
近年來,關于針刺治療斑禿機理的研究頗受重視。通過甲皺微循環觀察,絕大部分斑禿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環障礙,提示微循環功能障礙造成局部毛囊缺血以致脫發。而實驗研究證實,電梅花針等法,可使毛囊周圍小血管數目增加,促進微循環,使毛球細胞分裂活動增加,達到治療目的。
皮膚針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陽性反應點、風池、百會。
配穴:太淵、內關、頸部、骶部、腰部。
阿是穴位置:即脫發區(下同)。
陽性反應點位置:多位于脊椎兩側,或為觸之有條索狀、結節狀、皰狀軟性物等陽性反應物,或為壓之有酸麻脹之陽性反應。
(二)治法
每次阿是穴與風池穴必取。配穴多取頸腰骶部。以陽性反應點為叩刺重點。針具可用普通皮膚針,亦可用電梅花針。如為單頭電梅花針,叩刺前,給病人手握銅棒,雙頭電梅花針則均由術者掌握。啟動開關,電流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度,頻率70~90次/分。叩刺方法電梅花針和普通皮膚針相同。首先密刺脫發區,落針均勻,從脫發區邊緣開始呈螺旋狀向中心繞刺,然后再從不脫發區向脫發區中心繞刺。接著叩刺風池穴或百會穴,在穴位表面0.5~1厘米直徑內密刺。依據頭皮情況選擇刺激量,頭皮無明顯變化者采用中等刺激量叩剌,使局部充血潮紅;頭皮輕度發紅腫脹者,施以輕叩法;頭皮蒼白者則宜重叩至少量滲血。刺激次數可逐步自初期的20次左右漸增至40~50次左右。其他穴位叩刺同風池穴。背部叩刺方法為:由后頸部直至尾骶部叩打脊椎兩側和脊柱正中,反復叩打數遍。各椎體間橫刺3下。全部叩打完畢后,為增強療效可在脫發區用老姜片揉擦或涂以復方斑蝥酊。涂后局部有微痛灼熱感。皮膚針治療每日或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為5~7天。
復方斑蝥酊制備:全斑蝥20只、紅尖辣椒20~30克、鮮姜30克、水合氯醛50克、樟腦粉10克、甘油50毫升、升汞1毫升、奎寧粉2克,置于1000毫升75%酒精中。
體針
(一)取穴
主穴:百會、頭維、阿是穴、生發穴、防老、健腦。
配穴:翳明、上星、太陽、風池、外關、天井。
生發穴位置:風池、風府連線中點。
防老穴位置:百會后1寸。
健腦穴位置:風池下5分。
(二)治法
每次選2~3個主穴(阿是穴必選),療效不顯時,酌加配穴。阿是穴即脫發區,平刺,可透向脫發區中心,防老穴針尖斜向前方,針柄頭部與患者頭皮平行,沿皮進針1分,針感較大;健腦穴針尖斜向下方,進針2分,此穴在頭皮里外處,要恰到好處,過深過淺均影響療效。風池穴,針尖斜向下方刺入1.0~1.5寸,以得氣為度,余穴進針得氣后留針。留針時間均為15~20分鐘。每日針1次,10次為一療程。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曲池、足三里。
配穴:頭維、百會、風池、脾俞。
(二)治法
維生素B12,三磷酸腺苷。主穴每次用1穴(雙側),阿是穴即脫發區,多發性斑禿者,每次選2~3個。效不顯時加配穴1~2對。主穴用4號針頭刺入(阿是穴自脫發區邊緣向中心平刺),待病人有脹感,即注入維生素B12注射液(100微克/1毫升)0.5毫升。配穴用5號齒科針頭,快速刺入,至有得氣感后,注入三磷酸腺苷5~10毫克(每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98例,2例為個案,均愈。余96例,痊愈68例,有效2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1.7%[12,15]。
穴位埋線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充分暴露斑禿區,在局麻下以三棱縫合針引0~1號腸線作“十”字埋藏,面積大者作雙“十”字埋藏。注意必須埋到斑禿區邊緣,線頭植入皮下勿外露,用紗布及止血纖維包扎,一般僅治療一次。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以氦-氖激光治療儀照射,波長6328A埃,輸出功率8毫伏,光斑直徑2厘米,直接照射阿是穴,距離10厘米。每塊斑禿照射10分鐘,如為多發性斑禿,每塊可照射5分鐘。斑禿面積超過4×4厘米,則分區照射。每日1次,6次后停照1次,30次為一療程。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委中。
(二)治法
令患者俯臥,腘窩作常規消毒,于委中穴上約4厘米處縛止血帶或用指壓迫,使委中穴或附近淺表小靜脈怒張,然后用7號注射針頭消毒后,垂直于皮膚進針,至皮下即橫刺入血管,深約2~3毫米,快速出針,出血量為8~10滴,每隔4~6天1次。兩腿可同時刺血,亦可交替進行。
斑禿的臨床療效評判標準,目前尚未統一。匯總各地資料,可歸納為以下三級:
1.臨床痊愈:治療后半年內脫發區生出新發,且不再發生新的斑禿區。
2.好轉:經治半年后,50%斑禿區生成新發,雖有新斑禿區出現,但范圍比治療前縮小。
3.無效:治療半年以上,脫發區無新發生長或僅有稀疏毛發,仍見新的斑禿區形成。
一般病情輕者預后較佳,病人可逐漸或迅速長出黃白色纖細柔軟的毳毛,以后逐漸粗黑,終于恢復正常。一般地,枕部1~2片斑禿者,無明顯進展者易自愈。病情重者預后較差。發生于兒童的全禿者較難恢復,但也有經20年30年而自己恢復的。約半數病例復發,尤以兒童更多,也易發展為全禿。
祖國醫學博大精深,單方驗方久傳不衰。單方驗方是勞動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也是歷代醫家治病救人的臨證精華。具有藥源廣泛,毒副作用小,標本兼治,費用低廉等諸多優點。不光對常見病,多發病,而且對疑難雜癥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如成書,400多年前的《本草綱目》,承歧黃之醫理,集本草之大成,融理論實踐為一體,匯藥物藥方于一書,以其鮮明的思想性和嚴格的科學性成為世界醫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三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曹操曾說過:“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幅,可得永年”,此語揭示了人類長期追求強健,長壽的目標。
正常人平均每天脫發約50根左右,屬于正常新陳代謝,每天脫落的頭發與新生發的數量大致相同,因此不會變稀。如果脫發數量超過這個數字,且頭發比以前明顯變稀即為病理性脫發,如果平時脫發不多,但頭發生長非常緩慢,頭發漸稀,這也屬于病理性脫發。脫發、白發、斑禿等毛發病以發病率高為特點,已向全球發展。目前,國內外多采用"外涂","單一藥物治療"等為主要治療手段。
數年來,已為萬余名脫發、白發、斑禿等毛發病患者解除了痛苦,該治療方法具有見效快、治療方便、費用低廉等特點。
總之,希望有脫發,白發傾向的男女朋友不要緊張,不要悲觀,應該相信現代醫學的發展和祖國醫學,尤其是中醫學的神奇之力,一定能解決患者的脫發,白發問題,有病應及早找醫師才是最可靠的良策。
警示:脫發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及時采用針對性的治療,只要找到病因,治療起來也是輕而易舉的!千萬不要擅自作主,延誤病情,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希望患有脫發癥,一定要保持舒暢的心情!
注意事項:1.生活作息應有大致的規律性,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保持情緒的穩定,忌焦躁、憂慮;同時應保證充足的睡眠,忌疲勞過度。
2.斑禿患者頭皮最忌堿強性洗發劑,所以洗頭時盡量少用含有強堿性的洗發水。根據我們長期的觀察實驗表明,洗發水中的強堿性物質對毛囊有極大的損害作用,可加速毛囊的萎縮。{斑禿的注意事項}
3.斑禿后宜盡早治療,錯失治療的時機,不僅會增加以后治愈的難度,還會增加反復發作的概率。
斑禿尤其是全禿、普禿,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心理上的痛楚更是苦不堪言。患者四處求醫問藥,其急切心情可以理解。不過,斑禿患者應該知道這樣一個事實:斑禿這種脫發是有自限性的,其病程雖然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但大多數患者可以完全或部分自然痊愈。因此,斑禿患者應持樂觀態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不要緊張、焦急,對治癥要充滿信心,積極消除脫發帶來的消極情緒及精神負擔。要知道,疾病的恢復都有一個過程,斑禿的病程多半要持續數月以上,頭發是逐步長長的,如果整天沉浸在嚴重精神負擔之中,就可能影響,妨礙新發的生長,導致斑禿的自愈時間延緩,甚至會造成惡性循環,加重脫發病情。
頭發的營養全部來自腦部,而在一般情況下,人體供給腦部的營養是有限的.如果頭發過長,所消耗的營養勢必增多,腦部便可能出現營養危機,大腦正常活動將受到影響,所以影響孩子智力的經常一般因素及輕視早餐、甜食過量、便秘等外,還有一個特殊因素即頭發過長。長發是女性外部特征之一,可長發雖美,被其耗掉的頭部營養,長年累月卻難以計算。一般情況下女人比男人患頭暈病的多,其中長發姑娘比短發的又多。不難理解,腦部營養過多地為長發占有或許是一個原因,而“頭發長、見識短”之俗語,似乎也從此得有“依據’。基于這些‘趣話”,我們不防將這種脫發作為機體避免腦部缺營養而致障礙、頭暈乃至其他病癥的一種“棄車保帥“的應急措施。如果是這樣,斑禿則禍兮福所倚世!何憂之有。
預防: 1.不用尼龍梳子和頭刷,因尼龍梳子和頭刷易產生靜電,會給頭發和頭皮帶來不良刺激。最理想的是選用黃楊木梳和豬鬃頭刷,既能去除頭屑,增加頭發光澤,又能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
2.勤洗發,洗頭的間隔最好是2-5天。洗發的同時需邊搓邊按摩,既能保持頭皮清潔,又能使頭皮活血。
3.不用脫脂性強或堿性洗發劑,這類洗發劑的脫脂性和脫水均很強,易使頭發干燥頭皮壞死。應選用對頭皮和頭發無刺激性的無酸性天然洗發劑,或根據自己的發質選用。
4.戒煙,吸煙會使頭皮毛細管收縮,從而影響頭發的發育生長。
5.節制飲酒,白酒,特別是燙熱的白酒會使頭皮產生熱氣和濕氣,引起脫發。即使是啤酒,葡萄酒也應適量,每周至少應讓肝臟“休息”兩日,(即停止飲酒)。
6.消除精神壓抑感,精神狀態不穩定,每天焦慮不安會導致脫發,壓抑的程度越深,脫發的速度也越快。對女性來說,生活忙碌而又保持適當的運動量,頭發會光彩烏黑,充滿生命力。男性相反,生活越是緊張,工作越忙碌,脫發的機會越高。因此,經常進行深呼吸,散步,做松弛體操等,可消除當天的精神疲勞。
7.燙發吹風要慎重,吹風機吹出的熱溫度達100度,會破壞毛發組織,損傷頭皮,因此要避免總吹風。燙發次數也不宜過多,燙發液對頭發的影也較大,次數多了會使頭發發絲大傷元氣。
8.多食蔬菜防止便秘。要常年堅持多吃谷物,水果。如蔬菜攝入減少,易引起便秘而“弄臟血液”,影響頭發質量,得了痔瘡還會加速頭頂部的脫發。
9.空調要適宜。空調的暖濕風和冷風都可成為脫發和白發的原因,空氣過于干燥或濕度過大對保護頭發都不利。
10.注意帽子,頭盔的通風。頭發不耐悶熱,戴帽子、頭盔的人會使頭發長時間不透氣,容易悶壞頭發。尤其是發際處受帽子或頭盔的壓迫的毛孔肌肉易松弛,引起脫發。所以應搞好帽子,頭盔的通風,如墊上空心帽襯或增加小孔等。
秘方:芝麻花適量。于農歷春3月間,趁芝麻花盛開季節,采鮮芝花若干,趁濕裝入玻璃瓶內,壓實封好瓶口,埋地下30厘米左右,泥土封牢。經過伏天后,于9月份將瓶子取出,瓶內藥液備用。用藥前先將頭痂用水洗凈,干后用紗布蘸藥液抹擦患處,每日1次,一般不超過10次,即可見效。治療后20--30日,脫發處即可長出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