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國 及西夏文字錢 鑒賞
馮京三
在五代十國末期,一個民族黨項族在中國的西部崛起,1032年,契丹冊封李元昊為西夏王。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立了夏國。因其在北宋西面,故習慣上稱為西夏。
公元1036年李元昊就命大臣野利仁榮創制西夏文字。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體方整,筆畫繁冗。歷史上又稱河西文、番文、唐古特文,現在的學者統稱為西夏文字。
西夏文字是仿漢字而創制成的一種文字,屬表意文字體系,用以記錄黨項族的文化。1190年,西夏黨項人骨勒茂才編輯了一本《蕃漢合時掌中珠》雙語字典,為宋夏二國人民交流做出了貢獻。此書曾在中國黑水城出土了一本,木刻本,共37頁。目前,此書收藏于俄羅斯。
西夏存國190年,跨越北宋南宋,1127年被蒙古國滅亡。
西夏曾經創造過燦爛的西夏文化,黨項族也是一個強悍善戰的民族。1127年,成吉思汗在征服西夏的戰爭中去世,蒙古族大軍于是對西夏國進行極其殘酷的報復,致使西夏國的文物被大量地毀損,西夏文也因滅國而成為死文字。
西夏國雖然有自己的文字,但西夏國的漢化程度比較普遍。西夏國的錢幣,有西夏文的錢幣,也有漢文的錢幣。宋朝的貨幣也是始終在西夏國可以通用的,因此,西夏國自己鑄造的錢幣就很少。故此,不論是西夏文錢幣還是西夏的漢文錢幣,流傳至今的都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