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片《白日焰火》在第64屆柏林電影節上一舉擒獲“最佳影片”金熊獎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該片監制沈旸說,《白日焰火》花費了導演刁亦男8年時間,“柏林電影節的評委們覺得《白日焰火》的演員都非常出色。而且第一次看這部影片就決定了把金熊給它?!北粏柤坝捌瑢⒑螘r在國內上映時,沈旸表示:“我們會努力、盡快!”
《白日焰火》在柏林電影節的絢麗多彩,讓很多電影人以及電影愛好者歡喜雀躍。但是,“八年磨一劍”的《白日焰火》在影片質量、制作水準、對中國電影影響力等方面的真實情況,限于其還未在國內公映的束縛,我們絕大多數人還不得而知,目前的一切僅僅是道聽途說而已。所以我認為,目前的慶祝還為時過早,《白日焰火》的色彩究竟如何,是否真的燦爛,還是等國內燃放了再作評說為好,因為有很多問題我們還不清楚。
首先,《白日焰火》是不是一部純粹為得獎而拍攝的“諂媚”之作。8年的時間,用來拍攝一部作品,其時間上的“精細”在世界電影界也可謂鳳毛麟角。這樣的作品,肯定細致,因為可供打磨的時間很多。但是,如果把這些時間用在揣摩國外電影節的風格、評委的口味上,那也充裕得很。我們有些導演,往往把精力用在“墻內開花墻外香”上,先在國外拿獎,再回國內上映,即便無法公映也賺個“口彩”。那么,《白日焰火》是這樣的作品嗎?
其次,《白日焰火》的得獎能為國內電影人帶來什么啟示。本身,《白日焰火》是一部“小眾”題材、“重口味”作品,“是以一起碎尸案引發桂綸鎂、廖凡、王學兵等人飾演的‘眾生’為愛沉淪的故事,帶有愛情、懸疑、犯罪等各種元素?!边@種題材的黑暗,比《無人區》還要濃重很多。這樣的作品,這樣的題材,這樣的風格,終歸不是主流,充其量是多元化電影文化的一個“小單元”,對國內電影人帶來的啟示,怕是微乎其微。不公映,我們是難以體會的。
再次,《白日焰火》的得獎能否推動中國電影事業的進步還未可知。柏林電影節上“一攬雙熊”,這的確罕見。但它是否能推動中國電影事業的進步,哪怕是一小步,我們也要持謹慎的態度。柏林電影節,我們并不陌生,中國電影在那里獲得的獎項也不少。比如,張藝謀的《紅高粱》在這里醉倒過一片外國評委??墒?,《紅高粱》給中國電影帶來了什么?除了捧紅了幾個人又有何意義?這一次,最大的意義恐怕就是:“《白日焰火》的導演和男主演由無名之輩一躍成為大導演、大明星?!?/p>
“白日焰火”,這個名字很有味道,想象起來也頗為詩意。白日里燃放的焰火,要比夜晚的焰火奇怪得多,也許這就是它獲獎的原因。至于在家鄉,它燃放起來的效果如何,還是等國內燃放了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