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偶爾在冬天的假日裡,找個晴朗溫暖的天氣,拎著小包包,裡面只裝幾本書,到臺大的校園去看書,一方面放假時學(xué)生較少,也無車馬之喧,在有濃厚人文氣息的草皮上,綠浪搖曳的大樹下看點書,真是人生一大享受了。
臺大附近有許多二手書攤,年復(fù)一年價格也越來越貴了,以前看舊書攤都堆著滿滿的書,現(xiàn)在竟也成搶手貨,店裡的舊書都賣出一半了,一些人為了尋求過往懷舊的風格,獲得復(fù)古的靈感。但大部份的人和我一樣啦,為了環(huán)保與節(jié)省買二手書。
最後,看到了一整套的「陳果夫先生全集」,新書一套1500臺幣共十本,1991年出版的,保持8成新,礙於預(yù)算,抽了幾本翻一翻,覺得還滿想看下去的,買了兩本200元,一點也不便宜,不過老板振振有詞的說,這種書沒有出版商要印了啦,書又很新,所以買到賺到。我也不想辯駁,我想剛剛省了一餐,不用太計較了,(自認剛已賺到150元了)因為我就是想要看,且在花費在控制範圍內(nèi),就買下了這兩本書。
一杯熱咖啡,就在臺大校園內(nèi)花園旁野餐桌上翻開書。「陳果夫先生全集」算讀起來輕鬆、有趣,並起發(fā)現(xiàn)他這個人,其實內(nèi)心是很淳樸、天真的,一點也沒辦法,把他和特務(wù)頭子劃上等號。
我買的是第九、第十冊,內(nèi)容是淺白,但寓教於樂,不過是他的隨記,書中有他的故鄉(xiāng)生活、理想夢想、創(chuàng)意點子、生活中小故事、小時後的故事、還有他編寫好幾首歌等。(有點後悔沒整套買下)
尤其感觸深刻的是,他描述的親眼所見小故事,最能喚起我的共鳴,我認為,這書說的雖不是說什麼偉大哲理,但是能讓讀者反芻與思考,不過是用最簡單、簡短的話語,就能夠發(fā)人省思,就是有意義的書了。
臺大農(nóng)場福利社出品這一種咖啡,很清爽,並帶有些許榛果的味道,靜靜地看著書,在<陳果夫先生全集>的書裡,看到其中【隨記(七)】有寫一個小故事,心裡迴響頗有感觸,內(nèi)容大概是:
陳果夫先生他有位叔祖「二公公」,在果夫先生小的時後,常坐在他家的藤椅上嘆氣,這個記憶自小到大印象深刻,為什麼呢?因為嘆的這口氣啊,是種懺悔之意。
是怎麼要嘆氣呢?
果夫先生書上說,在小的時後聽他母親說說,他的二公公和二婆婆,和他的祖父爭奪家中財產(chǎn),祖父處處退讓這個弟弟,其他親友都抱不平,他的叔叔英士最有骨氣,說沒關(guān)係,他們要就全給他們好了。陳英士說:「假如我們爭氣,以後創(chuàng)自己的家業(yè),定還要好過他們。」這句話真令人感動。
果然,不到三十年的光景,這位二公公的兒子不爭氣,染上了吸鴉片煙,居然把產(chǎn)業(yè)都變賣了,還將許多東西,賣到果夫先生家來,甚至把二公公的棺材本,也給偷去賣了,他最心愛的一件皮馬褂也給偷去典賣好幾次。
看到這裡,免不了想到「報應(yīng)」二字。
放下了書,看著遠方的樹,腦海裡想著,這個二公公年輕時這麼自私與貪婪,爭權(quán)奪產(chǎn),但是陳果夫他的祖父、父親、及他們家人都還是對他二公公很好,他沒錢,就給他點錢用。
可是老天爺分得清,並沒有偏心,給他生了這種兒子,把強佔的家產(chǎn)全給敗光了;反觀,陳果夫他家這邊,因他的祖父氣量大,不與這弟弟爭鬧,不讓別人看笑話,勵志一切靠自己,要子孫們要有骨氣。
我們有時會認為佔了便宜,得了一時眼前的利益,殊不知,慘的不會是別人,還是會慢慢還給自己的,俗諺說:遠在兒孫、近在身。三十年後,什麼叫滄海桑田,大家都將看得到的。
還有省思的是,留給子孫的一定要家業(yè),財產(chǎn)嗎?還是教育他們能有最高的學(xué)問,就是最好的了?三字經(jīng)上說:「人遺子,金滿盈;我遺子,唯一經(jīng)」。但現(xiàn)在光是讀書教育是不行的,道德倫理才是最重要的事吧!
有了良好德行的子女,就算你沒有給他留有財產(chǎn),就算沒有留美留德,他一樣能夠承擔起他應(yīng)該做的事,就算窮,子孫也會喜愛承歡膝下,不會棄父母於冷宮。
我最敬愛的人之一,有一位王鳳儀先生,他很窮卻很有志氣及孝友之心。他祖父分家產(chǎn)時不公,給他父親少,給他叔叔多,祖父老了沒人要養(yǎng),叔叔也不管,他父親也不願意他祖父來分一杯羹,但是他聽見鄰村有人見他祖父一人孤零零要飯,就當下到處去尋找,把他那老叫化子的祖父找了給背回家,只對祖父說一句話:「爺爺,我是您的真孫子,您就放心跟我吧,就算我沒東西可吃,我也不會讓您餓著。」
也就是說,人的一生要有志氣、做人做事需有骨氣,不論世俗是怎麼變,但是有志氣道德的人,除了自己的人生會很有意義,老天爺也不會偏待的。
註:(花圖二張)摘自網(wǎng)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