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愛爾蘭作家、詩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后現代文學的奠基者之一,其作品及“意識流”思想對世界文壇影響巨大。1920 年起定居巴黎。其一生顛沛流離,輾轉于歐洲各地,靠教授英語和寫作糊口,晚年飽受眼疾之痛,幾近失明。其作品結構復雜,用語奇特,極富獨創性。主要作品包括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長篇小說《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尤利西斯》、《芬尼根守靈夜》。寫完最后一本書,他聲稱接下來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等待死亡”了,而這本書是“留給至少五百年后的人類”研究的。
我感覺到我的靈魂退縮到了某個又舒服又墮落的區域。
——詹姆斯·喬伊斯《都柏林人》
悲傷的情緒是一張向兩面觀望著的臉,一面朝著恐怖,一面朝著憐憫,而這兩者都不過是它的兩個不同的階段。
——詹姆斯·喬伊斯《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
她的陪伴就像是熱帶植物周遭的熱土。
——詹姆斯·喬伊斯 《都柏林人》
“有一回俺瞧見過中國人,”那個勇猛的講述者說,“他有一些看上去像是油灰的小藥丸。他把藥丸往水里一放,就綻開了,個個都不一樣,一個變成船,另一個變成房子,還有一朵花兒,”他饞涎欲滴地補充了一句。
——詹姆斯·喬伊斯 《尤利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