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保羅·薩特(1905年—1980年)法國 20 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法國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會主義最積極的倡導者之一,一生中拒絕接受任何獎項,包括1964 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薩特是法國戰后重要文學流派存在主義的倡導者。他的代表作《惡心》是存在主義的著名小說,1980 年 4 月 15 日,薩特病逝于巴黎,享年 74 歲。
薩特主張“介入文學”即作家要投身到改造社會的活動中去,對各種政治事件和社會問題表明自己的見解;文學作品要干預社會現實。在創作方法上,他主張寫真實,不講究藝術雕琢和浮華的辭藻,但求文字樸質自然。在他的小說中,作者敘述往往和主人公的內心獨白互相交織;在作品時間的處理上,講求同時性。
薩特是當代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20世紀世界思想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文學界的首要人物。在數十年多方面創造性的活動中,他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哲學著作、政治評論和文學作品的創作,其代表作有《存在與虛無》《惡心》《蒼蠅年》《自由之路》等。
思想在我頭腦里流過,或快或慢地,我不使任何東西留下來,我讓它們自然地逝去。很多情況下,由于缺少借以依附的詞句,我的思想始終是模模糊糊的,它們匯成一些含混的但很有趣的形體,互相貪婪地吞噬著,馬上我就把它們忘了。
——薩特《惡心》
人們會上當的, 一個人永遠是講故事者,他生活在自己的故事和別人的故事中,它通過故事來看他所遭遇的一切,而且他努力像他將的那樣去生活。 然而必須做出選擇:或是生活或是講述。
——薩特《惡心》
如果你獨處時感到寂寞,這說明你沒有和你自己成為好朋友。
——薩特
在這一生里,我們是被他人界定的,他人的凝視揭露了我們的丑或恥辱,但我們可以騙自己,以為他人沒有看出我們真正的樣子。
——薩特《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