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鮑勃.迪倫(1941-)1961年1月,鮑勃·迪倫從明尼蘇達大學輟學,帶著一把吉他只身來到紐約民謠音樂城和煤氣燈等著名的表演場所唱歌。
由于他的民謠歌曲受到知識分子的追捧,CBS的制作人與他正式簽定合約,從此,迪倫從一個民謠的煽動者逐漸演變為背叛民謠的搖滾巨星。并暴風雨般地影響了一個時代。
他的歌詞包含了政治抗議、社會評論、哲學和詩歌。時至今日,他仍然是最有影響力的游吟歌手與文化英雄。2004年,他因為“將詩歌重新帶回到它原始的口頭傳誦形式”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代表作:《答案在風中飄》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條路,才能稱作男人
一只白鴿要飛越多少海洋,才能在沙灘上入眠
炮彈要飛多少次,才能得到禁止
朋友,答案在風中飄
一座山峰要屹立多久,才會被沖刷入海
一些人還要活多少年,才能最終獲得自由
一個人能多少次扭過頭去,假裝他并沒有看到
答案在風中飄,答案在風中飄
賞析:
這是鮑勃·迪倫早期專輯中最膾炙人口的歌詞,相比后期的大量超現實主義作品,它唯美、憂傷,迷亂得如同星辰,帶著行吟詩歌的偉大印跡。用迪克斯坦的話說,“它有著一個歷盡滄桑者的令人費解的巫師般的智慧”。但此時的迪倫年僅23歲,正值崩潰之年,這樣的智慧當然令人費解,除了對曠世天才的期許,人們很難找到任何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