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沒有聽錯,就是七步,只不過此'七步成稿’非曹植的'七步成詩’。”一位市委大秘對老筆頭非常肯定地說。
那就讓我們來見識一下他的“七步成稿法”吧!
第一步:問情況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寫材料之前,必須先把背景情況問清楚、搞明白,決不能搞想當然、“無的放矢”,更不能搞“放空炮”“打嘴仗”。
這個“問”,可以是問領導、訪群眾、查通知、搞調研。我們必須搞清楚為什么要寫這篇材料,是為了解決問題、推動工作,還是用于向上級匯報,或者是在某一場合儀式性的講話,等等。只有弄清楚背景是什么、領導有什么想法、當前形勢和任務要求怎樣、行業有什么新趨勢新動態,等等,才好“有的放矢”“對癥開方”。
第二步:搜資料
現在寫材料比以前容易多了,以前寫材料完全靠積累、靠自己一句一句想、一個字一個字碼,現在有電腦,需要任何資料,可以上百度、找知網、搜微信,只要把關鍵詞輸入進去,一搜一大把,找不到的內容,可以嘗試著變換幾個關鍵詞,肯定可以找到。
搜歸搜,但是也是有方法技巧的。現在百度搜材料不太理想,各種內容都會有,但良莠不齊,甄別優劣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如果是求行政領導講話材料之類的還好,可以通過“site:gov.cn+關鍵詞”實現,但個人還是建議微信搜索,效果可能會更好。對網上搜集到的資料,建個文件夾,把材料都放進去,主要用于啟發思路、摘錄金句。
第三步:搭框架
寫材料不能“草鞋沒邊,邊打邊像”,如果這樣,只會讓你多做無用功,經常是費時費勁還不討好。會材料的人,寫材料之前一定先搭框架。
先大致確定一下,材料分為哪幾個部分,每個大的部分大概什么觀點,然后再對大觀點下的內容進行細分,確定好二級標題。特別值得說明的時,這個時候,更多的是要追求內容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而非標題的對仗工整和精致精美,一定要做到邏輯關系明晰,該平行的平行,該并列的并列,千萬不能混淆不清。
第四步:填內容
在我看來,具體到寫材料階段,就像學生們做填空題一樣,等框架敲定之后,就直接往里面填充內容即可。
這里面的內容哪里來?又回到了原來的第二步里面的“搜資料”,在對自己搜集到資料消化吸收的基礎之上,一一對應地填到每個部分、每個段落中去。當然這種填充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而是要結合本地本部門工作實際,做一些必要的調整,做到既講“普通話”,又講“家鄉話”,做到符合工作實際、體現地方特色。
第五步:順文字
等初稿出來之后,就是對文章進行修改了。修改是可以分為幾道工序的,首次要做的是,對文章材料從頭到尾來一次全面的梳理,主要是消除硬傷。
在順文字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幾點,看邏輯順不順,有沒有重復或錯漏,有沒有前后語言風格不一致,有沒有明顯的語句錯誤,有沒有錯別字,數據是否準確,部分與部分之間、段與段之間有沒有厚此薄彼、篇幅失衡,等等。如果這一步做到位了,就是一篇基本合格的稿子了。
第六步:潤好色
寫成一篇好稿子,必須在打造亮點上下功夫。經常看到別人的稿子觀點新穎、金句迭出,感覺是有神來之筆寫就的,但這種靈感是可遇不可求,更多的是靠自己一字一句地改出來的。
等基本稿出來后,要花大量的時間在增色出彩上。如,之前的標題平鋪直敘,可以對標題進行改造,改得或生動靈動,或辯證深刻;語句比較平和,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名言、俗語、警句、金句;內容空乏的,可以加入一些具體事例、數據、故事,等等。
第七步:磨稿子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更是磨出來的。磨稿子就是對材料進行繼續深入的修改。一般的規律,文章改的次數越多,質量就越高。
根據個人的習慣和經驗,不是急稿,在完成任務之后,別急著交,先放一放,隔一段時間再來從頭至尾讀一讀,這樣一定會有一些新的想法,這個時候再來改,如此反復幾次,你會發現和原來的稿子有很大變化。有時候甚至到了臨交稿的時候,再改幾句話、再刪掉一些冗長的表述,效果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