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9 17:27:56 來源: 麥田影像
稻盛和夫在65歲時被診斷為癌癥,他接過診斷書,隨口問醫生:"是癌癥嗎?" 稻盛和夫在78歲時出手相救即將破產的日航,一年后,日航奇跡般地扭虧為盈,重新回到了世界500強企業的行列。
稻盛和夫曾經說過:"真正的優秀是由他人發自內心的肯定,而不是由一個人的自我評價"。聰明的人從不貶低別人,不會為了顯示自己的價值而挑剔別人。
所以當你有這種愛開玩笑貶低別人的行為時,一定要改掉,不知道那些被你貶低的人已經在他們心里產生了不好的感覺。
任正非對稻盛和夫也充滿了敬佩之情,他讀過稻盛和夫所有的書,視他為知己,還專程去日本看望他,兩個都被美國打壓的企業家,他們互相仇視!
任正非對稻盛和夫的風格和工匠精神印象特別深刻,他說:"華為有世界上最好的數學家,但他們有世界上最好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他們已經練了幾十年,成為世界第一,我們只能跟著他們走!"
在稻盛和夫的感染下,任正非突破重圍,帶領20萬華為人在5G、芯片研發和自制操作系統方面不斷推進,讓中國自1840年以來首次在整體技術上超過美國~。
稻盛和夫對華為的成就贊不絕口,他說:"任正非的成就令人矚目,特別是有效地發揮了廣大一流知識分子的作用,超過了京瓷,超過了日本企業!"
有時我們簡單地認為一個人的模式代表了他或她的成功或不成功,但事實上并不僅僅如此,因為我們對模式的理解有限,對成功的定義不夠深刻。
要說一個人的成功,我們很多人片面地認為這個人取得了名利,做出了偉大的事業,一定很成功,卻不知道除了事業,還有婚姻家庭,如果婚姻不美滿,家庭不幸福,那么這種成功在某種意義上,不能說是人生贏家。
真正意義上的家庭贏家應該是家庭和事業都非常成功。而這些都是從生活細節中積累起來的,沒有人天生就注定是天才,而是通過一段時間的磨練才有能力去實現自己的愿望。
當然,你越想成功,你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走得更遠更高,你就必須形成自己的生活模式。
稻盛和夫 這句話說:我站在一樓,有人罵我,我聽到后很生氣。我站在10樓,有人罵我,我聽不太清楚,我以為他在向我揮手。我站在100樓,有人對我罵,我聽不到也看不到。一個人受苦是因為他沒有高度。沒有足夠的高度,你只能看到問題。烤架太小了,而你所糾結的是雞肉磨碎機。擴大你的框架,你的生活將變得不可思議。
這段簡單的文字蘊含著偉大的人生哲理,一個人的定位模式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當然,這個出發點的不同將決定發展的方向。
當你的人生定位還處于初期階段時,很容易看到別人對你的真實態度,因為別人對你的態度完全取決于你的價值,當你的價值不被別人認可時,自然就不會有別人的關注,有時反而會被人嫌棄。
你要做的不是去計較,而是虛心接受,靜心學習,等時機成熟了,你就能展現你的才華,如果你采取別人不喜歡你的方式,那你和這些人有什么區別。
當一個人有小成就時,會有一些人嫉妒和羨慕,這些人可能會對你嗤之以鼻,甚至說你的壞話,這時完全沒有必要生氣,因為沒有必要在沒有必要的人身上浪費時間。
別人對自己的語言越不友善,說明自己做得不夠好,把別人的嫉妒和羨慕轉化為自己的動力,直到有一天,別人不再能達到,不再能從自己眼中看到。
當然,當一個人達到一定的高度時,他自然不會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任何無關緊要的人的只言片語,因為他要做的事情更重要,其他都是小事。
我們之所以對一些人或事有不同的看法,是因為人云亦云,每個人都會拿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做判斷,往往那些讓大家遺憾的人說明認知水平不夠,而那些有道理的人則很有想法,因為這樣的人更在乎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認知不足的人往往糾纏于生活中的小事,對人和事不夠客觀,喜歡主觀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導致時間和精力花在沒有必要的事情上。
但那些不夠自覺的人,他們的思想境界很小。小格局就太多了,什么瑣碎的事情都會關注,后果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壞習慣,這對誰都沒有好處。
當然,這種模式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培養和學習。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將會不可思議
第一,細節決定成敗。
小事著眼于過程,大事著眼于效率。沒有必要斤斤計較;做你需要做的事,善待他人,并盡量避免與人爭論無稽之談。
當然,養成良好的習慣,自然會覺得做自己喜歡的事很舒服,心態好了,做事也就盡心盡力了。
第二,專注于自我完善。
在與人打交道時,要求自己做好很容易,但要求別人就很難了。與其與他人爭論無果,不如退一步,做自己的事,避免引起沖突。
提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當別人花力氣去討好別人的時候,靠自己的實力去贏得別人才是正道。因為他們自身的價值是保持自我意識的前提。
第三,該模型沒有設定一個限制。
模式有多大,不是自己能決定的,而是要全力以赴之后的收獲來衡量,也許第一次沒有達到目標,給自己容易設限,不利于自己的發展,只要不設限,才能在一次次的經歷中成長。
通過擴大模型,生活有無限的可能性。當然,這種生活模式不是參照別人的經驗得來的,而是在別人的指導下,真正經歷過一次,才能有所感悟,這種模式沒有人是輕易學會的,大多是摸爬滾打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