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博弈》
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

《偉大的博弈》這本書回顧了華爾街350年的歷史,作者對華爾街從最初的形成到現在成為全球經濟的心臟進行了全面的記錄。
在拉長了時間看待歷史時,我們總是習慣找出其中的變與不變和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這本書中看到的變化是華爾街作為金融中心不斷地從繁榮到泡沫的過程來進行自我體系的完善和修復,從最初的大運河熱潮到鐵路股的爆發,直至21世紀的互聯網泡沫,人們總是高估兩年內會發生的事情,然而低估十年后會發生的事情。背后是什么在推動一個一個泡沫的形成?我想正是歷史中看到的不變——人性的貪婪。
這本書中鮮活的描述了杜爾、德魯、古爾德這些資本市場的惡棍投機分子,也有范德比爾特、JP摩根、洛克菲勒等時代巨賈。歷史對兩類人的不同評價,并不代表時代巨賈不具備貪婪的本性,我思考只是貪婪所基于的本體會有不同,是代表個人,還是代表群落或是國家。另外所謂成功的人對待貪婪會有更強的理性維度,這讓人想到了柏拉圖對人性的經典詮釋,人性是由欲望,理性和激情構成,三者互相影響互相制約構成了人性的復雜。華爾街的歷史從來都不缺乏投機惡棍,我們不用標榜西方如今誠信體制商業規則如何健全,這一切的得來應當感謝這些惡棍對投機機會的洞察,使整個市場不斷修正,更加完善,同時歷史對非理性貪婪的惡棍處以了一次次嚴重的懲罰,使得理性貪婪者后來居上,追求市場的長期平穩和共同增長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
我們的資本市場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規模的資本市場,如何使資本市場的功能得以更好的發揮?資源配置得以更加高效?我們走華爾街不斷以已錯修正的老路成本是否太高?我們的市場是否需要更多的投機惡棍和害人精的參與?這里有一個美國市場的特殊性,華爾街得以在350年中迅速發展為世界金融的心臟,美國也同時成為了世界的經濟強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作為一個移民新興國家,美國憲法到現在也只有200年的時間,他不具備像其他歷史演進國家那些阻礙經濟發展的體制成本和制度壁壘。在美國的建國傳統中,如果沒有什么既定法律限制你能做,你就可以做,直到頒布法律不允許你再做,所以美國是一個用負面清單管理,不斷完善的自由市場體制,但同時作者也指出,美國建國與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是同一年,即1776年,或許是巧合,但作者認為絕對自由的市場必然走向奔潰,人性的貪婪必然戰勝理性,市場需要監管,但裁判員和運動員的立場要保持獨立性才是有效的監管。
金融機構與金融機構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人性與資本之間在歷史的長河中始終存在著博弈,博弈最優的結果不是有贏家必有輸家,而是只有贏家的狀態。但這個趨向最優的博弈過程,有太多的復雜變量在作用,人就是最大的不確定性,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勤奮與懶惰,利己與利他,人的感性決定了世界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最優結果或許只能是理想,無限接近但永遠無法到達。我們每個人都在參與這場博弈,聰明的方式或許是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歷史告訴我們每一次偏離最優的路徑,往往還不是小徑,大家會蜂擁而至使其成為偏離大道,都會以一次泡沫的破滅為代價,我們要有能力識別偏離大道與最優路徑。這是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獲,博弈中辨別方向,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