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耳穴貼壓;按摩;小兒遺尿
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2000-01—2005-12,我們用耳穴貼壓結合按摩治療小兒遺尿95例,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95例均為本院中醫科門診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遺尿的診斷條件,其中男55例,女40例;年齡最小4歲,最大18歲;年齡<7歲65例,8~11歲27例,12~18歲3例;病程最短1年,最長8年。所有患者經各項檢查均無器質性病變。
1.2治療方法
1.2.1耳穴貼壓
1.2.1.1取穴腎、緣中、交感、皮質下、神門、膀胱。
1.2.1.2操作方法先用耳穴探測儀在各穴區內找出陽性反應點,用酒精棉球消毒去污,然后將王不留行粘于小膠布上,按壓在上述穴點上,用拇指、示指持續按揉,使局部有明顯的脹、熱、痛感覺為止。每次貼壓一側耳穴,左右耳穴輪流貼壓,耳豆2~3日更換1次,5日1個療程。治療結束后,囑患兒或家屬每日按壓3~4次,以局部有明顯的脹、熱、痛感覺為度。
1.2.1.3注意事項對皮膚過敏者,要注意使用脫敏膠布。對療程長者要注意及時更換耳豆。
1.2.2按摩方法
1.2.2.1取穴百會、關元、中極、三陰交、腎俞。
1.2.2.2按摩方法在每次耳穴貼壓前進行按摩。患兒取平臥位,用一指禪按揉各穴,每穴1 min,以各穴有酸、脹感為宜。5日1個療程,療效不佳者,可再增加1個療程,最多3個療程。
1.3療效標準[1]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治愈:經治療后未再遺尿,1年內無復發;好轉:遺尿次數減少,睡眠中能叫醒排尿;無效:遺尿無改變。
2結果
2.1療效本組95例中,治愈59例其中1個療程治愈32例,2個療程治愈18例,3個療程治愈9例,占62.1%;好轉31例,占32.6%;無效5例,占5.3%,總有效率94.7%。
2.2年齡與療效的關系見表1。
表1年齡與療效的關系(略)
從表1可以看出,學齡兒童(8歲以上)與學齡前兒童(5~7歲)相比,總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體會
遺尿一癥西醫認為與中樞神經功能失調有關。關于中醫的病因病機,歷代醫家多有論述,但總以小兒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身體虛弱等導致腎氣不足,下元虛冷,膀胱失其溫養,膀胱氣化制約功能失調所致。故治療以補腎益氣,固攝膀胱為主。中醫學認為耳與臟腑關系至為密切,十二經都直接上達于耳,“耳珠屬腎,耳上輪屬心,耳皮肉屬肺,耳背玉樓屬肝”。在耳穴中,以腎、膀胱為主穴,配合緣中、神門、交感、皮質下,其中緣中為遺點,是治療遺尿的重點穴;神門具有鎮靜、安神、止痛作用,能調節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平衡;交感能調節交感神經;皮質下能補髓益腦,能調節大腦,使排尿恢復正常。諸穴配合,可助先天腎氣充足,腎陽旺盛,固攝膀胱,益氣固本。在耳穴貼壓的基礎上,我們同時配合穴位按摩。取百會穴,以其總督一身陽氣之功,達到醒腦開竅、升陽固攝、溫經散寒的作用;關元、腎俞有補腎氣、固下元作用;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取其調補脾腎;中極為膀胱募穴,可起到振奮膀胱的作用。諸穴配伍應用,補腎益氣,縮尿止遺,可達到治愈的目的。
治療期間要注意科學調護,囑患兒白天不要太貪玩,晚上少喝水,睡前排盡小便,晚上定時喚醒患兒,養成定時排尿的好習慣。
小兒遺尿是小兒常見病,運用耳穴貼壓配合按摩治療小兒遺尿,總有效率94.7%,療效肯定,患兒容易接受,且容易操作,使用安全,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