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百家姓聯(一)

百家姓聯(一)

 

(1)趙

2011-2-17

姓承洪洞追造父;

兵變陳橋立宋君。

 

注:上聯指趙姓始祖為造父。傳說,造父在華山得八匹千里馬,獻給穆王。穆王乘著這八匹馬拉的車子西巡狩獵,到了昆侖山上,西王母在瑤池設宴招待。這時東南邊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駕車日行千里,及時趕回帝都,帶兵打敗了徐偃王。由于造父平叛有功,穆王賜他以趙城(今山西省洪洞縣北)。從此,造父及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成為趙姓。

  下聯指宋太祖趙匡胤先后周名將,“陳橋兵變”后,代周為帝,建立宋朝,立國320年之久,使趙姓的宗族聲望達到了最為輝煌的時期。

 

(2)錢

2011-2-17

彭分一脈,以官為姓;

錢出三強,為國爭光。

 

注:上聯指錢姓的來源,《通志·氏族略》記載:“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也就是說彭祖的子孫孚任職時就拿了官名當作自己的姓,從此就有了錢姓。

  下聯指“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中國兩彈之父”錢三強。與錢學森、錢偉長被周總理合稱為“三錢”。

 

(3)孫

2011-2-18

羋姬兩系,尊名為姓,乃七流主脈;

武臏二人,說法談兵,稱萬代宗師。

 

注:上聯指孫姓的來源,據載孫姓源出有七:姬姓、羋姓、田姓、子姓、夏侯氏、荀姓及卑族復姓拔拔氏。出自姬姓說,為周文王之子康叔的后代。康叔于西周初年受封于衛,建立衛國。康叔的8世孫衛武公和,因助周攻滅西戌,被周平王賜為公爵。武公有個兒子叫惠孫,他受封享用“戚”(今河南省濮陽)那個地方的產物。惠孫的后代崇敬惠孫,就以他的名字“孫”為姓,世代相傳,成為孫姓的大宗。出自羋姓說,為春秋時楚國令尹孫叔敖之后。孫叔敖是楚國的賢臣,他的子孫就以他的名字命氏,此后又形成了孫姓的另一大宗。

  下聯指春秋戰國時期的孫武、孫臏。

 

(4)李

2011-2-19

尚停吟理,經著五千吟老子;

暫緩話唐,詩傳九百話青蓮。

 

注:上聯指李姓的來源。李姓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后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后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后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饑,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稱姓的。
  下聯指李氏唐朝和李白。

 

(5)周

2011-2-19

岐山啟姓,脈跨三千歲;

渭水訪賢,基延八百春。

 

注:上聯指周姓源于姬姓,出自黃帝曾孫帝嚳之子后稷,后稷裔孫古公亶父(周太王)為狄所逼,率領族人自邰遷徙至陜西岐山下周原,從此稱為周族。

  下聯指周文王在渭水拜訪姜尚,從而開創周朝,延續791年。

 

(6)吳

2011-2-19

南讓建吳稱至德;

西游話趣贊承恩。

 

注:上聯指春秋吳泰伯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長子,為了讓位于弟季歷及季歷子昌(文王),從陜西岐山一直跑到南方今江蘇無錫一帶,建立起氏族小國,國號句吳,并以國為姓。泰伯因三讓天下,德行高尚而被孔子稱其有“至德”。
  下聯指吳承恩著《西游記》。

 

(7)鄭

2011-2-20

從姬到鄭一君主;

航海復臺兩英雄。

 

注:此聯新韻。上聯指姬姓為黃帝裔孫后稷之后,以國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和《元和姓纂》等有關資料所載,鄭姓最早的血緣先祖是黃帝,受姓始祖是西周末年的鄭桓公。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鄭,建鄭國,史稱鄭桓公。鄭國公元前769年東遷新鄭,于公元前375年為韓國所滅,前后立國432年,共十三世。亡國后的鄭人奔于陳、宋間,為紀念故國以鄭名氏,就得鄭姓。

  下聯指鄭和下西洋和鄭成功收復臺灣。

 

(8)王

2011-2-20

王家始祖追姬晉;

天下行書贊右軍。

 

注:上聯指王姓的來源。王氏姓源繁多,但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孫的那一支名氣最大。相傳周靈王姬泄心,太子晉曾對其直諫,觸怒龍顏而被廢為庶民,主要居住在太原、瑯邪等地,因晉及其后裔祖宗為周天子,因此人們便稱其為“王家”,以后便以王為氏了。

  下聯指書圣王羲之《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

 

(9)馮

2011-2-21

姓起西周馮城內;

名震東漢異帳中。

 

注:上聯指馮姓的來源。馮出自姬姓,為周文王昌之后。據《元和姓纂》、《后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后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于馮城,其后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

  下聯指東漢名將馮異。

 

(10)陳

2011-2-21

媯出一支封滿祖;

志書三國話壽公。

 

注:上聯指陳姓的來源。有史記載,周武王滅商之后,追封先賢遺民,求得舜的后裔媯滿,封于陳,讓他奉守帝舜的祭祀。后來,其子孫就以國為氏。

  下聯指陳壽著《三國志》。

 

(11)褚

2011-2-22

源起褚師尊子段;

書稱王逸贊遂良。

 

注:上聯指褚姓的來源。據據《通志·氏族略·以官為氏》載,春秋時,宋國恭公之子名段,字子石,受封于褚地(今河南省洛陽市),由于品德高尚,被人尊稱為“褚師”。“褚師”本為掌管市場的官員,又叫“市令”。春秋時期,宋國,衛國,鄭國都設置褚師之官。子段的后代子孫以“褚師”稱號為榮,于是,有的就以“褚”為姓,稱為褚氏。故褚氏后人多奉子段為褚姓的得姓始祖。

  下聯指唐代書法家褚遂良,相傳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嘆息無人可以論書。魏征稱贊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魏征認為,他對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認王字真偽的能力。

 

(12)衛

2011-2-22

姬生康叔高始祖;

漢拜仲卿大將軍。

 

注:上聯指衛姓的來源。衛姓出自周朝王族姬姓,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受封后建立衛國,其后人以國為姓。

  下聯指西漢名將衛青,字仲卿。

 

(13)蔣

2011-2-23

天下無二家,根從姬出;

院中有三徑,源自翊來。

 

注:上聯指蔣姓起源。據《元和姓纂》中記載,將氏出自姬姓,乃周公旦第三子伯齡之后,以國名為氏。據考證,天下無二蔣,蔣姓中國人本出自于一家。

  下聯指蔣翊,以廉直名,王莽執政,告病返鄉,終身不出。他庭院中有三條小路,只與羊仲、求仲二位隱士來往,后來人們把“三徑”作為隱士住所的代稱。

 

(14)沈

2011-2-23

姬源羋源少昊源,源生國邑;

括筆約筆雁冰筆,筆有春秋。

 

注:上聯指沈姓起源。據史記載,沈氏源出主要有三,一是出自姬姓,以國為姓,是黃帝的后裔。二是出自羋姓,是顓頊帝的后裔。春秋時,楚莊王之子公子貞被封在沈邑,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稱沈姓。三是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國為氏。

  下聯指沈括、沈約、沈雁冰。

 

(15)韓

2011-2-23

以國依城,姓啟虔萬虞;

點兵弄墨,名揚信愈非。

 

注:上聯指韓姓起源。據史記載,韓氏源出共五,主要有三,一是出自姬姓,為唐叔虞之后裔,三家分晉時,韓虔為韓國的第一任君主,故以國名為氏。二是出自曲沃桓叔之子韓萬。晉國兄弟鬩于墻,韓萬(即韓武子)佐曲沃武公殺晉哀侯,立下大功,被封于韓原(今陜西韓城),后人以邑為姓。三是西周周公旦分封成帝之弟叔虞于韓(今山西河津),春秋之季被晉國所滅,國人念之,遂以韓為姓。。

  下聯指韓信、韓愈、韓非。

 

(16)楊

2011-2-23

晉水封侯為始祖;

隋朝開國作明君。

 

注:上聯指楊姓起源。據史載,晉武公封次子伯僑于楊,稱為楊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

  下聯指隋朝開國皇帝楊堅。

 

(17)朱

2011-2-24

溯源主脈歸子挾;

開國名流話元璋。

 

注:上聯指沈姓起源。朱姓起源主要有五大支系:朱襄氏之裔、曹姓、貍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曹姓朱氏是朱姓中最主要的成分,是黃帝之裔高陽氏顓頊之后,西周初,周武王封封曹姓朱人的后裔曹挾(曹子挾)于邾,建立邾國,邾人遂以邾為氏,繼而去邑為朱姓。

  下聯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18)秦

2011-2-24

舜賜嬴,姓追伯益;

政開國,帝曰始皇。

 

注:上聯指秦姓起源。顓頊帝有個孫女生兒子大業,大業之子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嬴姓,并把本族姚姓子女嫁給他為妻。伯益的后人非子以善于畜牧而出名,他為周孝王養育良種馬,深得孝王歡心,就封他在隴西秦亭為附庸國,讓他恢復嬴姓,稱為秦嬴。后秦王嬴政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滅亡,其王族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秦姓。伯益從而也就成了秦姓的得姓始祖。

  下聯指秦始皇嬴政。

 

(19)尤

2011-2-24

沈姓諱閩王,源于五代;

袤文長南宋,名列四家。

 

注:上聯指尤姓起源。五代時,王審知入閩建立閩國,稱閩王。因沈與審同音,為避諱,沈姓去掉水旁,改稱尤姓,此為今日尤姓之主要來源。

  下聯指尤袤,為南宋四大家之一。

 

(20)許

 

2011-2-24

三代宗師由辭位;

六書字圣慎說文。

 

注:上聯指許姓起源。許姓出自我國古老的姜姓,炎帝神農氏是其遠祖,因堯舜時代的著名賢人許由而得姓。相傳堯帝要把君位讓給他,他推辭不受,逃于箕山下,農耕而食。據傳他曾做過堯、舜、禹的老師,后人因此亦稱他為“三代宗師”。

  下聯指許慎,有“字圣”之稱,著說文解字,為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專著。

 

(21)何

2011-2-24

同生一脈追韓祖;

獨解六經話邵公。

 

注:上聯指何姓起源。出自“姬”姓。為“韓”氏音化而成,據《元和姓纂》所載,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於韓。其孫韓王安,原居韓邑為秦國所滅。子孫分散於江淮之間。江淮方言,音“韓”變“何”,逐為“何”氏。因此,韓姓始祖也是何姓的始祖。

  下聯指何休,字邵公,他對于六經的造詣,當時的學者無人能及。

 

(22)呂

2011-2-24

堯靠伯夷,掌四方部落;

姬依姜尚,興八百春秋。

 

注:上聯指呂姓起源。呂姓是個古老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堯時掌管四方部落的伯夷,他因為協助大禹治水,因此被封為呂侯,這就是呂姓的開始。

  下聯指呂尚姜子牙。

 

(23)施

2011-2-24

以國以人生姓氏;

或忠或義話英雄。

 

注:上聯指施姓起源。源有二:一是上古夏朝時,有個諸侯國叫施國(在今湖北恩施縣境),國亡以后,其公族子孫就以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施;二是古代春秋時,魯國有個大夫叫施父,他的后代便以施為姓,世代相傳。

  下聯指施耐庵與《水滸傳》。

 

(24)張

2011-2-24

揮開弓矢宗,因而賜姓;

騫辟絲綢路,由此譽名。

 

  注:上聯指張姓起源。張揮是張姓的得姓始祖,史稱:張氏出自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造弓矢,實張羅以取禽獸,主祀弧星,世掌其職,賜姓張氏,也是張姓最古源流。

下聯指。張騫,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使西域的旅行家。開辟了中國和歐亞各國人民進行經濟、文化交往的通道“絲綢之路”。

 

(25)孔

2011-2-25

出子出姬,多源始祖;

至仁至德,萬世圣人。

 

注:上聯指孔姓起源。來源主要有四,一是出自“子“姓”,相傳黃帝有曾孫帝嚳,帝嚳夫人名簡狄。一次,簡狄出外巡游,見一只燕子(玄鳥)掉下一只蛋,就拿來吞下,不久身感有孕,后來便生下商朝始祖契。契是簡狄吞食燕子(卵)所生,此后便以“子”為姓。從契14傳到商湯,名履字太乙,加姓為子太乙。他有子孫多人,除其中的一人繼承了他的王位外,其余的也都成為貴族。在這些人中,有人為了紀念他,便將他的姓氏和名字加在一起,略加變更,成為孔姓。二是出自「姬」姓,據《姓考》所載,春秋時衛國有孔悝,以王父字為氏,其後有姬姓之孔氏。三是出自「媯」姓,春秋時陳國有孔寧,王父字為氏,其後有「媯」姓之孔氏;四是據《左傳》所載,春秋時鄭穆公之後有孔張,其支孫以王父字為氏,為鄭國的姬姓孔氏。

  下聯指孔子。

 

(26)曹

2011-2-25

源溯挾安兩祖,皆思國本;

文追父子三曹,莫忘石頭。

 

注:上聯指曹姓起源。一是古帝顓頊玄孫陸終的后代。陸終有六個兒子,其中第五個名叫安,因為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曹,他的后代就有人把曹作為自己的姓。曹安的后代曹挾,被周武王改封在邾,建立了邾國。戰國中期,邾國被楚國所滅,國人就有人用曹作為自己的姓氏。曹姓的另一個來源是出自姬姓。周武王姬發把曹挾改封到了邾,同時把自己的弟弟振鐸封在了曹,建立了曹國。戰國時,曹國被宋國所滅,有些國人也就用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姓曹。

  下聯指曹操父子三人和曹雪芹的《紅樓夢》。

 

(27)嚴

2011-2-25

系出楚莊,避諱于漢帝;

學同文叔,隱名在富春。

 

注:上聯指嚴姓起源。遠祖始于春秋時期,楚國國君“侶”,生前十分有作為,是春秋五霸之一,死后謚號為“莊”,是為楚莊王,他的子孫后代就有以莊為姓的。東漢明帝時,為了避漢明帝劉莊的名諱,莊姓紛紛改姓嚴姓,因為莊,嚴兩字意義相近。

  下聯指嚴光,與東漢光武帝劉秀是同學。嚴子陵一生清廉好學,博學多才。他先拒絕王莽新朝,后又不肯接受朋友劉秀所請,潔身自好。被后人所推崇。宋朝范仲淹曾對他有“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的贊譽。

 

(28)華

2011-2-25

子源姒源,同歸一祖;

醫學數學,各有千秋。

 

注:上聯指華姓起源。關于華姓,有兩個來源,一支出自夏禹的姒姓,一支則出自殷湯的子姓,似乎兩者之間有所不同。實際上,華姓雖然分別來自姒姓與子姓,但殊途同歸,他們的祖先仍然是同一個人,即顓頊帝高陽氏。子姓,是顓頊的兒子契所建立的姓氏,姒姓,則是顓頊的孫子夏禹的后代所建立的姓氏。

  下聯指名醫華佗和數學家華羅庚。

 

(29)金

2011-2-25

源溯日磾少昊;

書評水滸西廂。

 

注:上聯指金姓起源有二,一是少昊。他是黃帝和螺祖所生的兒子,最先以金德王,訂立了后世重視金子的制度,所以他又有金天氏的稱號,他有一支子孫,后來也就以金為姓,世代沿用至今。這一支具有黃帝血統的金姓,后來自山東曲阜的老家逐漸向南繁衍,并且成為彭城的望族。彭城,就是現在江蘇的徐州。故金氏后人奉少昊為金姓的得姓始祖。二是金日磾。金日磾本是匈奴休屠王之子,漢武帝初年歸順漢室。因其曾為武帝鑄金人像祭天,遂被賜以金姓,后人有沿用此姓者,且以金日磾聲望極高和始受姓氏之由而被尊為得姓始祖。

  下聯指清初文學評論家金圣嘆。

 

(30)魏

2011-2-25

魏武子源生姬水;

征大夫諫振唐邦。

 

注:上聯指魏姓起源。魏姓出自姬姓,是黃帝的后代,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封父親周文王姬昌的庶子,畢公高在畢,子孫以畢作為自己的姓氏。后來,畢國逐漸衰弱,最后滅亡。春秋時期,畢公高的后代中,有一個叫畢萬的,在晉國當官。因為畢萬在晉國滅霍,耿,魏三國時立了大功,被晉獻公封在魏。畢萬的后代中有個叫畢都的,最后正式建立了魏國,被稱為魏武子。魏國后被秦國所滅,滅國后,魏國子民就有人用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從此姓魏。

  下聯指魏征,他曾任唐太宗的諫議大夫。

 

(31)陶

2011-2-25

溯本追源為堯舜;

精文善武話侃潛。

 

注:上聯指陶姓起源有二,一支出自唐堯,以地為姓,一支出自虞舜,以官為姓。

  下聯指陶侃陶潛。

 

(32)姜

2011-2-25

正本清源追炎帝;

助周伐紂話太公。

 

注:上聯指姜姓起源,以地名為氏。神農(炎帝)生於姜水,故以為姓。

  下聯指姜尚。

 

(33)戚

2011-2-26

祖尊衛國孫林父;

將拜明朝戚繼光。

 

注:上聯指姜姓起源于封地,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孫林父,受封于戚邑,其子孫以封邑為姓,相傳姓戚。

  下聯指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

 

(34)謝

2011-2-26

祖溯伯夷,宗追炎帝;

玄征淝水,安起東山。

 

注:上聯指謝姓起源于封地,得姓始祖為伯夷。其父孤竹君,為炎帝后裔,本姓姜。伯夷和其弟叔齊在商末時,一齊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對周武王進軍討伐商王朝,武王滅商后,他們又逃避于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但其后裔仍留在周朝,到成王繼位后,便將伯夷的后裔封于申(今河南省南陽),稱申伯。周厲王時娶申伯之女為妃,生子為宣王,宣王繼位后,便封母舅申伯于謝國,后來這一家因故被革去爵位,公元前六六八年,楚文王發兵攻申,不久滅掉申國。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新都之邑名為氏,稱謝氏,這樣伯夷便成了謝姓的得姓始祖。

  下聯指東山再起的謝安:他與弟弟謝石和侄子謝玄通力合作,將號稱擁有百萬之眾的苻堅大敗于淝水,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35)鄒

2011-2-26

姒源、子源、曹源、蚩尤源,多言子啟;

遠鏡、微鏡、透鏡、反光鏡,常問伯奇。

 

注:上聯指鄒姓起源。鄒氏的來源主要有四:一是出自姒姓;這種說法稱鄒氏為越王勾踐之后;二是出自子姓,稱鄒氏為商紂王微子啟的后代;三是出自曹姓,以國家的名稱作為自己的姓氏;四為蚩尤之后。

  下聯指鄒伯奇:清代科學家,字特夫,廣東南海人。精通天文、歷法、算術。把數學應用于實際,總結我國關于幾何學方面的經驗,寫成比較完整的幾何學著作《格術補》。用數學方法表述了反光鏡、透鏡等的成像規律以及關于眼鏡、望遠鏡、顯微鏡等光學儀器的基本原理。

 

(36)喻

2011-2-26

一代醫官黃帝授;

六科進士喻門來。

 

注:上聯指喻姓始祖俞柎。據《周禮疏》記載:“黃帝臣有醫官俞柎,當為俞姓之始。”到了南宋建炎時,俞姓的后代有個叫俞樗,聰明好學,舉為進士,精通世故,無所不知,皇帝喜歡他佯佯知喻,就將喻姓賜給他,他的子孫就相傳姓喻,形成了些支喻氏。故喻氏后人奉俞柎為喻姓的得姓始祖。

  下聯指喻侃等。喻侃出生于書香門第,自喻良倚、喻良能兄弟同科登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進上第后的六十年間,一門六進士,成為南宋時期喻氏家族引以自豪的榮耀。
 

(37)柏

2011-2-26

兩代帝王師,名傳千古;

一塘柏家堰,福造萬民。

 

注:上聯指柏姓起源。柏姓起源非常老,黃帝有個孫子叫顓頊,他的老師就姓柏。而黃帝另一個后代叫帝嚳,帝嚳的老師也姓柏,叫柏招。春秋時候有個柏國,據說柏國公族都是上古柏姓的后代。

  下聯指柏從柱,明朝人,受皇帝的命令,在灘河上修堤,民工五萬多人,大功告成后,造福世代,人們稱這道堤為“柏家堰”。

 

(38)水

2011-2-26

禹治水,孫留會稽;

胤用兵,亂肅白蓮。

 

注:上聯指水姓起源。遠古大禹治水,他氏族人很多當了水工(治水的工程人員)。大禹帶領水工到會稽山治水后,留下一個水工(禹的庶孫)居住在會稽,便以水為姓,他和子孫就世代相傳姓水。

  下聯指水佳胤。字啟明,鄉漠子,天啟進士,任禮部郎。精通典故,熟諳兵法,升任建寧兵備參議。奉令平靖白蓮教之亂,活捉了教主王森。又奉令平靖粵寇,以銳不可擋之勢,肅清了60余股賊寇。后以左遷歸隱句章卒。后人為了紀念他的功德,在薊州建造了水督廟。

 

(39)竇

2011-2-26

一妃逃難延竇祖;

五子登科贊燕山。

 

注:上聯指竇姓起源。竇姓出自姒姓,為夏帝少康之后,以地名為氏。上古夏帝太康荒廢政事,不理民情,沉湎于游樂田獵被殺后,王妃逃出竇地,逃回娘家有仍,生下了遺腹子少康。后來少康恢復了夏朝,史稱“少康中興”,世代相傳姓竇,形成竇氏。

  下聯指竇燕山,名禹鈞,號燕山,后周漁陽人。修身積德,連生儀、嚴、侃、偶、傅五子,由于他教子有方,五子勤奮學習,先后登科。

 

(40)章

2011-2-26

源生兩脈炎黃俱;

名震三朝文武全。

 

注:上聯指章姓起源,遠古時,黃帝將十二個姓賜給他十二個出色的兒子。其中有個姓任,任姓的氏族后來很昌盛,又分成十個部落,每個部落得一姓,其中就有章姓。另一支章姓,是炎帝的后代,炎帝后代中有一位姜子牙,是周朝的開國功臣,姜子牙的后代被封在鄣地,建立了鄣國,就在現今山東章丘縣。鄣國君主的子孫就世代姓章。

  下聯指章衡,北宋大臣。仁宗年間高中狀元,歷經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久任地方官而頻繁轉換,其敢于指摘時弊,曾任赴遼使臣,其文韜武略令遼人驚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百家姓聯(十二)
我國30個姓氏的主要起源和分布,一起看看!
中華百家姓對聯251--符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和起源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華夏姓氏起源分支表:你的姓氏起源于哪里?到底是誰的子孫?
趣談中華百家姓及其起源(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河县| 朝阳县| 紫阳县| 麦盖提县| 武定县| 周至县| 普陀区| 莲花县| 中西区| 嘉义市| 乐都县| 罗甸县| 平武县| 镇巴县| 顺义区| 定襄县| 乌什县| 武功县| 潼关县| 邹平县| 肇东市| 林西县| 昭觉县| 葫芦岛市| 扬中市| 麟游县| 景宁| 青岛市| 阿拉善盟| 长阳| 故城县| 铜陵市| 新疆| 体育| 临武县| 广宗县| 夏邑县| 渑池县| 白玉县| 清远市| 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