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百家姓聯(八)

百家姓聯(八)

 

(281)池

2011-3-30

秦朝司馬,追一宗始祖;

明代舉人,著兩集妙文。

 

注:上聯指池姓起源,池姓出自嬴姓,始成于戰國時候的秦國王族后代,以祖字為氏。得姓始祖:公子池。戰國時秦國王族,秦國的大司馬。他的家族繁盛,其后代就以他的名字為姓,遂成池姓。

  下聯指明代同安舉人池顯方。工詩文,著有《晃巖集》、《南參集》等。

 

(282)喬

2011-3-30

橋勤啟一源,喬存木去;

行簡疏二路,賢廣言開。

 

注:上聯指喬姓起源,喬姓出自姬姓,黃帝死后葬于橋山,子孫中有留在橋山守陵看山的,就以山為姓,稱為橋氏。得姓始祖:橋勤。北魏時任平原內史,后為西魏丞相宇文泰臣屬。宇文泰叫橋勤去掉橋字木旁簡化為喬,說是有“高遠”、“升遷”之義,橋勤遂改姓喬,子孫亦沿襲喬姓。

  下聯指南宋大臣喬行簡,字壽明,理宗時上疏論“賢路當廣而不當狹,言路當開而不當塞”。晚年任宰相,封魯國公,謚文惠。著有《周禮總說》、《孔山文集》。

 

(283)陰

2011-3-30

陰邑大夫,姬生一脈:

晉陵太守,詩擅五言。

 

注:上聯指陰姓起源,陰姓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時期,是帝堯農官后稷的后代,以邑名為氏。得姓始祖:管修。齊國著名政治家管仲的七世孫,為齊卿田氏所逐,自齊國逃到了楚國,被封為陰邑大夫,他的后世子孫便以封邑為姓,稱陰氏。

  下聯指南朝陳姑臧人陰鏗,字子堅,博覽史傳,尤其擅寫五言詩。歷官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

 

(284)鬰

2011-3-30

首宗始祖生二系;

一代神童著五倫。

 

注:上聯指郁姓起源,鬰和郁是兩種姓。由于兩字的發音相同,鬱字漸漸被寫成郁字,兩姓已被視為一姓,互不分彼此。故“鬱”、“郁”兩姓之源流、典故、宗族文化,亦視為相同。鬱姓名人上古時,有鬱華,大禹稱他為師,向他學能耐。這位鬱華就是鬱姓的先祖。鬱華的后代出了個神奇人物,叫鬱林,據說他修煉成仙。

  下聯指清朝時期的“神童”郁植,字大木,太倉人。諸生,八歲應試,作《五倫論》,及長,研究古學,詩宗盛唐。

 

(285)胥

2011-3-30

晉國司空,威揚蒙虎;

開封知府,文擅乘龍。

 

注:上聯指胥姓起源,得姓始祖胥臣,字季子,在晉國官拜司空,曾跟從重耳出奔。晉、宋、秦、齊聯軍在城濮與楚、陳、蔡聯軍會戰,胥臣在馬身上蒙以虎皮,擊潰陳、蔡軍。其子胥申,其曾孫胥童,世代的子孫都是晉國的大夫。

  下聯指北宋翰林學士、開封知府胥偃。他很賞識歐陽修的才華文章,把女兒許配給他。為官謹慎,生活儉樸,做官前家有良田數十頃,后來都分給了簇人。

 

(286)能

2011-3-30

春秋熊祖,姓刪四點;

清代圖公,史譯三書。

 

注:上聯指能姓起源,能姓出自春秋時期的楚國王族熊姓。周成王有一個大臣叫熊繹的,因功以子男爵受封。熊繹的兒子名叫熊摯,由于有殘疾,不能立為王,于是就把他封在夔,為附庸國,稱為夔子。后來,夔國為楚國所滅。國人為了避免被株連,于是去掉四點,改為能姓。尊熊摯為得姓始祖。

  下聯指清代太子少保能圖,順治間任內院筆貼式,譯遼、金、元三史書成。累遷左副都御史。

 

(287)蒼

2011-3-30

開宗舒祖,顓頊長子;

造字頡公,黃帝史官。

 

注:上聯指蒼姓起源,蒼姓出自姬姓,以祖字為氏。黃帝的孫子顓頊高陽氏,有八個聰明的兒子,都是治世能臣,他們幫助堯處理國家大事,政績很好。世稱“八愷” 。其中大兒子名叫蒼舒。蒼舒的后代以他的字為姓,形成蒼姓的又一支。尊蒼舒為得姓始祖。

  下聯指傳說中黃帝軒轅氏的史官蒼頡(又作“倉頡”),漢字的創造者。相傳他生而神奇,有四只眼,觀鳥獸之跡,而創制漢字。

 

(288)雙

2011-3-30

黃帝后裔城作姓;

梁州刺史政為民。

 

注:上聯指雙姓起源,雙姓出自以地名為姓,與蒙姓同出一宗。遠古夏朝時期,顓頊帝的裔孫受封與雙蒙城,其后代有的以雙姓為姓,形成雙姓;有的以蒙姓為姓,形成蒙姓。

  下聯指三國時魏國人雙士洛,任梁州刺史,與河州刺史雙彌周,都有德政,深得民心。

 

(289)聞

2011-3-30

啟姓正宗追卯祖;

篤行君子贊璋公。

 

注:上聯指聞姓起源,聞姓出自復姓聞人氏,是春秋時期少正卯的后代。得姓始祖:少正卯,春秋魯國人。他博學多識,很有名氣。他的有些主張與孔子不合,曾聚眾講學,同孔子唱對臺戲,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處聽講。后來孔子利用職權殺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當時聲譽很大、遠近聞名的人,被譽為“聞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孫有的便改為聞人氏。后有一部分聞人復姓改為單姓聞,稱為聞姓。

  下聯指明代鄞縣人聞璋,敦厚善良,凡向他借貸,無不答應,即使有不還的,也不催討。人稱“篤行君子”。

 

(290)莘

2011-3-30

夏禹后裔,姓生莘國;

棗強縣令,賢贊叔耕。

 

注:上聯指莘姓起源,莘姓即是辛氏,出自姒姓,以封國名為氏。得姓始祖:夏禹。夏禹的母親修已(太姒),是有莘氏之女,后來夏啟又把自己的獨生子封于莘國,子孫以國為姓。中國莘姓家族,從此繁衍至今。有莘氏在今山東省曹縣莘冢集。莘氏后人奉夏禹為得姓始祖。

  下聯指明代歸安人莘野,字叔耕,博學強記,善寫文章。以明經為本縣儒學訓導,后升任棗強知縣,當時被稱為“賢縣令”。著有《環州集》等。

 

(291)黨

2011-3-30

夏禹后裔承首脈;

武功縣令譽二來。

 

注:上聯指黨姓起源,黨姓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裔,為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姬氏的后代。支裔世居黨項,遂姓黨氏。得姓始祖:夏禹。

  下聯指明代武功知縣黨茂,忻州人。“譽來不喜,謗來不怒,有長者之道”。下聯典指清代名士黨湛,同州人。常言:“人生須做天地間第一等事,為天是間第一等人”,故號“兩一”。

 

(292)翟

2011-3-30

軒轅后代,姓生翟國;

漢代尚書,名震酒泉。

 

注:上聯指翟姓起源,翟姓出自祁姓,是黃帝軒轅氏的后代,以國名為氏翟國是遠古時黃帝的后裔建立的。傳到古代春秋時,翟國滅于晉國,后來晉國又滅于韓、趙、魏三國,到戰國時,這三國又先后滅于秦國。得姓始祖:黃帝軒轅氏。

  下聯指漢代酒泉太守翟酺,善圖緯、天文、歷算,策試第一,拜尚書,擊斬叛羌,威名大振。

 

(293)譚

2011-3-30

出姒源,封譚國,根追禹祖;

破雄縣,奪九門,力助燕王。

 

注:上聯指譚姓起源,譚姓出自姒姓,以國名為氏。得姓始祖:大禹。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堯任命鯀治理水患,但沒有成功。舜帝改用鯀的兒子禹來治水而獲得成功。周朝初年大封諸侯,把禹的后代封于譚國。

  下聯指明代燕山衛副千戶譚淵,英武而有膂力,跟從燕王朱棣起兵,奪九門,破雄縣,立有戰功。土茅,以茅草蓋屋。指居住簡樸。

 

(294)貢

2011-3-30

祖同端木追子貢;

友善岳飛贊祖文。

 

注:上聯指貢姓起源,貢姓起源于端木氏,是孔子的弟子子貢的后代。貢和端木兩姓同宗。得姓始祖:子貢。本名端木賜,春秋時期的衛國人。他曾經擔任過魯國的宰相,善于辭令,精明能干。

  下聯指南宋武德大夫都總軍將貢祖文,字仁德,扈從高宗南渡有功。與岳飛友善,立志恢復,岳飛被害后,他曾藏匿、保護岳飛后裔。

 

(295)勞

2011-3-30

徐福訪仙,嶗山啟姓;

本仁授教,弟子盈門。

 

注:上聯指勞姓起源,勞姓起源于漢代,是一個以山為氏的姓。相傳在秦始皇時期,方士徐福帶領著五千童男童女出海訪仙,到過嶗山。居住在嶗山的人一直到西漢時才開始與外界的人交往。漢王朝在這個時候賜他們為勞姓。世代相傳。

  下聯指明代江西德化人勞濟,字本仁,勞鉞的兒子。少年時聰敏而苦學,博通五經,尤其長于作詩。專心教授弟子,江州土大夫很多出自他的門下。

 

(296)逄

2011-3-30

伯陵建國尊始祖;

丑父挺身救頃公。

 

注:上聯指逄姓起源,逄姓出自姜姓,上古炎帝的后裔,以國名為氏。得姓始祖:逄伯陵。炎帝之后裔商朝初年受封于逄,建立了逄國,為伯爵,世稱逄伯陵。

  下聯指春秋時齊國人逢丑父,晉、齊鞍之戰中,為頃公車右(在車上右邊護衛的武士),齊軍戰敗,他與頃公換了位子,使頃公得以脫險。

 

(297)姬

2011-3-31

生壽山,長姬水,祖追黃帝;

制禮樂,建典章,國治西周。

 

注:上聯指姬姓起源,姬姓在中華民族長達五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是為最古老的一個姓氏。得姓始祖:黃帝。黃帝生于壽山,長于姬水,以姬為氏。25個兒子,分別得到了12個姓,其中就有姬姓。后來的五帝少昊、顓頊、堯、舜、禹以及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黃帝的后裔。西周初年大封諸侯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后代多數改以國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號為姓,所以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時候為了避李隆基的諱,把姬姓改為周姓,從這以后,姬姓的人就更少了。

  下聯指周公,西周初年著名政治思想家、教育家,西周開國君主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之弟,姓姬名旦,又稱叔旦,謚文公。因其采邑在周地(今陜西鳳翔),故稱“周”。又因其為太傅,系三公之一,故尊稱為周公。曾先后輔助周武王滅商、周成王治國。其政績,《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在武裝鎮壓商紂王子武庚、周武王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及東方各國武裝反叛以后,“制禮作樂”,制定和完善宗法、分封等各種制度,使西周奴隸制獲得進一步的鞏固。

 

(298)申

2011-3-31

源承姜氏,國封孤竹;

學授魯詩,職拜大夫。

 

注:上聯指申姓起源,申姓出自姜氏,以國名為氏。商末時,原姜姓封國孤竹國君之子伯夷、叔齊,在周滅商后“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周宣王時,其族一部分被封于謝,建立申國,春秋初為楚國所滅,后人以國名為氏。得姓始祖:伯夷。名允,商末孤竹國君長子,炎帝之后。

  下聯指西漢今文“魯詩學”派的開創者申培公,少年時,跟從齊人浮丘伯學《詩》,文帝時立為博士,傳授“魯詩”,后歸家,從各地來跟他學習的弟子千余人。武帝時,他已八十多歲,武帝派人安車蒲輪(在車輪上裹蒲,以減少震動),束帛加璧(帶上帛和璧),請他入都,拜太中大夫。

 

(299)扶

2011-3-31

夏禹大臣追始祖;

始皇長子貶監軍。

 

注:上聯指扶姓起源,扶姓出自上古時候夏朝大禹的大臣扶登氏,其后代以扶為姓氏,是扶姓的最早起源。得姓始祖:扶登。

  下聯指秦始皇之子扶蘇。秦始皇坑諸生,扶蘇諫之,始皇怒,使監蒙恬軍。

 

(300)堵

2011-3-31

鄭國大夫,開宗啟姓;

元朝檢校,盡義推忠。

 

注:上聯指堵姓起源,堵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鄭國,以封邑名為氏。得姓始祖:洩寇(堵叔)。春秋時期鄭國大夫,與叔詹、師叔被稱為“三良”。因他被封于堵邑,所以又稱為洩伯、洩堵寇、堵叔。

  下聯指元代江浙行省檢校官堵簡,字無傲,能詩善畫。元末為,平章慶童率兵平松江時,他任參謀,兵敗為賊所擒,不屈被殺。

 

(301)冉

2011-3-31

助兄輔侄,首宗追季載;

好問精文,五子拜孔門。

 

注:上聯指冉姓起源,冉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以邑名為氏。得姓始祖:季載。周文王的第十位王子。根據史書的記載,武王駕崩,年幼的成王繼位,輔政的周公就把弟弟季載舉為司空,同心協力輔佐年幼的侄子,于是冉季載的賢名傳遍天下。

  下聯指春秋時魯國人冉雍、冉孺、冉耕、冉季、冉求,都是孔子弟子。

 

(302)宰

2011-3-31

公旦后裔,周朝太宰;

孔家弟子,齊國大夫。

 

注:上聯指宰姓起源,宰姓源于姬姓,是一個以官職名作為姓氏的姓。宰姓始祖:宰孔(宰周公)。春秋時期周公旦的后裔,在周朝擔任太宰,故被稱為宰孔、宰周公。他的后代以祖上的官職作為姓氏,稱宰氏,成為宰氏的一支主要源流。

  下聯指春秋時魯國人宰予,字子我,孔子的弟子,以擅長言語著稱。曾在齊國任臨淄大夫。對孔子“三年之喪”的主張表示懷疑,說:“父母死后,守孝三年,時間太長了……服喪一年就行了”。

 

(303)酈

2011-3-31

黃帝一支封酈國;

宏篇卌卷注水經。

 

注:上聯指酈姓起源,酈(酈與麗、驪三字相通)姓出自軒轅氏,是黃帝的后裔,以國名為氏。夏朝建立后,夏王禹追封先代遺民,封黃帝后人于酈邑,建立酈國。酈后來滅國,其君主族人,以原國名命姓,稱為酈姓。酈姓始祖:酈商。高陽人。黃帝的子孫,是一個古老的家族。

  下聯指南北朝時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官關右大使,到各地“訪瀆搜渠”,留心考察水道變遷等地理現象,著《水經注》四十卷,成為中國古代地理名著之一。對歷史地理學有重要貢獻。

 

(304)雍

2011-3-31

封侯建國,開宗雍伯;

守法奉公,巡按山東。

 

注:上聯指雍姓起源,雍姓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得姓始祖是周文王的第十三個兒子雍伯。周成王繼位之后,雍伯被封于雍國,成為周天子的諸侯。

  下聯指明代嘉靖年間官監察御史雍焯,字閻仲,曾巡按山東,奉公守法而有風采。

 

(305)卻

2011-4-1

姓出姬流一子爵;

才夸晉國三大夫。

 

注:上聯指卻姓起源,郤姓出自姬姓,以封地邑名為姓。春秋時,晉獻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奮勇當先,帶領晉軍攻破翟人營壘,打敗了翟人。事后晉獻公把郤邑封給他,建立郤國,為子爵,稱郤子。他的后代遂以封地為姓。后人奉叔虎為郤姓的得姓始祖。

  下聯指春秋時晉國大夫郤雙,有才辨,食邑襄陵,與郤至、郤錡(均為晉國大夫)并稱“三郤”。

 

(306)璩

2011-4-1

衛國大夫,開宗始姓;

武寧縣令,釋獄減刑。

 

注:上聯指璩姓起源,璩(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種金、銀制成的耳環)出自姬姓,與蘧姓同源,以邑名為姓。“蘧”姓與“璩”、“瞿”和“渠”,音同字異,仍為一家。得姓始祖:蘧伯玉。為春秋戰國時衛國大夫。被封于蘧,為伯爵,史稱蘧伯。蘧伯玉事衛三公(獻公、襄公、靈公),因賢德聞名諸侯。“璩”字是“蘧”字去草頭,去走之,意在愿后人不做官、不坐車,做布衣平民,耕讀傳家;加玉旁,意為不忘先祖“伯玉”。因此“璩”姓雖為小姓,亦不失源遠流長。

  下聯指明代江西武寧縣令璩伯昆,字山甫,少年時就以才華出名。政治清明,獄訟大減。

 

(307)桑

2011-4-1

姓啟窮桑,祖追少昊;

志穿鐵硯,士出洛陽。

 

注:上聯指桑姓起源,桑姓出自窮桑氏(金天氏),是少昊的后代,以地名(號)為氏。得姓始祖:少昊。少昊又稱為金天氏。后來因為居住在窮桑,并且在他居住在窮桑的時候登上了帝位,所以又號窮桑氏。他的子孫的一部分以他的號作為姓氏,稱為窮桑氏,后來簡化為桑氏。

  下聯指五代時洛陽人桑維翰,考進士時因相貌丑陋,又姓桑(古與“喪”同音),幾次被主考官刷下,有人勸他改業,他鑄了個鐵硯,對人說:“這個硯磨穿了,我就改業!”并寫《日出扶桑賦》以表示心志。結果鐵硯還沒有磨穿的時候他就考中了進士。

 

(308)桂

2011-4-1

季楨長子,姓開姬奕;

南宋縣官,事比棠陰。

 

注:上聯指桂姓起源,桂姓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后裔,因避禍改姓。東周周王的后裔姬季楨曾經任過秦國的博士。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姬季楨被殺,他的弟弟姬季眭為逃避株連,就按自己的名字的讀音“眭”改姓為桂,將四個兒子名為桂奕、昋突、炅獎、炔奘。于是有了桂、昋、炅、炔四個同音的姓。桂姓就是姬季楨長子桂奕的后代。得姓始祖:姬奕(桂奕)。

  下聯指南宋余干縣尉桂萬榮,對豪強嚴而待百姓寬。曾收集古人判案的事例,編成一本書,叫《棠陰比事》。“棠陰”,指周代召公南巡時,曾在甘棠樹下辦案,后用“棠陰”比喻惠政。

 

(309)濮

2011-4-1

姚舜后裔,根源一系;

涪州太守,父子二人。

 

注:上聯指濮姓起源,濮姓虞舜為炎黃部落首領時,將他的子孫散封于濮地,其后代遂以地名為姓,形成濮姓,世代相傳。得姓始祖:姚散。姚舜(虞舜)的兒子。

  下聯指濮源、濮升:清代時,父子二人先后任涪州太守,有惠政。

 

(310)牛

2011-4-1

生宋國,承司寇,祖追牛父;

立明堂,拜尚書,才贊弘公。

 

注:上聯指牛姓起源,牛姓出自子姓,是商朝開國帝王湯的后裔,以王父字為氏。得姓始祖為宋微子啟。周朝建立以后,封紂王庶兄微子于宋地,建立宋國。微子之后有人名牛父,官宋國司寇(掌管刑獄)。宋武公時,游牧民族長逖人進攻宋國,牛父率軍抵御,不幸戰死。他的兒子便以王父字為姓,稱牛氏。清康熙四十二二年(1704年),河南省濟源市南官莊《牛氏家譜》中“族譜舊序”載:“殷紂無道,狎侮五常,毒痛四海。其庶兄微子隱而去之,以存宗嗣。去之時,舉目過午,(“牛”為午字出頭)因以為姓。此牛姓之所由來也”。

  下聯指隋朝人牛弘,好學博聞,寡欲清高。開獻書之路,修五禮,立明堂,拜吏部尚書。

 

(311)壽

2011-4-1

吳國君王尊首祖;

梁州剌史習五經。

 

注:上聯指壽姓起源,壽姓起源于春秋時期,出自姬姓。得姓始祖:壽夢。周太王子仲雍的曾孫名周章,居于吳。周武王克商以后,遂封其地,建立吳國,為周朝附庸。周章十四世孫壽夢主吳時,國勢強大,稱吳王,為諸侯國,與各國爭抗,故春秋時吳國自壽夢始。壽夢的支庶子孫,有的以祖先名字為姓,形成壽姓。

  下聯指漢代兗州太守壽良。字文淑,成都人。不僅專研《春秋三傳》,貫通五經,面且能夠澡身浴德,在宦途上也春風得意,曾官室梁州剌史,歷官有治著稱。

 

(312)通

2011-4-1

諱避漢君,徹侯始祖;

號封清帝,大覺禪師。

 

注:上聯指通姓起源,通姓出自徹姓,因避帝諱改姓。得姓始祖:徹侯。秦漢時期,河南上蔡的鄉間有一個讀書人,很有學識見地,后來被帝王知道以后委以重任,讓他擔任丞相,并且封他為徹侯。他的子孫后代以徹為姓。到了西漢武帝的時候,因為要避武帝劉徹的諱,所以改姓為通,成為通姓的一個來源。

  下聯指清代通琇,順治帝(清世祖,即愛新覺羅·福臨)。賜號“大覺禪師”。

 

(313)邊

2011-4-2

商湯后代,城追首祖;

戶部尚書,貢列四才。

 

注:上聯指邊姓起源,邊出自子姓,以祖字為氏。得姓始祖:子邊。宋國國君的兒子名城(一名御戎),字子邊周朝初年的宋國是傳自商湯的嫡系子孫,追本溯源,邊氏當然是商湯的后裔了。商代有諸侯國邊國,為伯爵,稱邊伯,其后以邊為氏。至周王朝時,有大夫亦名邊伯。

  下聯指邊貢,字庭實,因家居華泉附近,自號華泉子,歷城人。明代著名詩人、文學家。弘治九年丙辰科進士,官至太常丞。邊貢以詩著稱于弘治、正德年間,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并稱“弘治四杰”。后來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稱為明代文學“前七子”。

 

(314)扈

2011-4-2

戶鄠共三宗,本源一姓;

載蒙尊二扈,兄弟兩人。

 

注:上聯指扈姓起源,扈姓源于姒姓,為大禹王的后代,以國名為氏。扈氏祖宗:有扈氏。有扈是當時的一個國家,位于現在陜西省雩縣的北方。我國的扈氏家族,是當年與夏啟奮戰的“有扈”的后裔。扈氏后又分為戶、鄠二姓,其實扈、戶、鄠三字音同字異,實為一姓。

  下聯指北宋直史館扈蒙及其堂弟、翰林學士扈載。兄弟二人共同掌管內外詔令,時稱“二扈”。

 

(315)燕

2011-4-2

燕國召公,奭追首祖;

宋朝文貴,畫出一家。

 

注:上聯指燕姓起源,燕姓出自姬姓,是黃帝的后代,以國名為氏。黃帝有后名棄,是周朝的始祖。周武王滅商后,封召公奭于燕,建立燕國,建都于薊。召公自己留在國都鎬京輔政,而派大兒子去管理燕國。燕君后代世襲共四十三代,后燕國被秦所滅,子孫遂以國名為姓。得姓始祖:召公奭。

  下聯指宋代著名畫家燕文貴。畫山水、人物自成一家,有“燕家景致”之稱。古籍上稱其所繪《船舶渡海圖》“大不盈尺,舟如葉,人如麥,而檣帆槔櫓,指呼奮踴,盡得情狀”。

 

(316)冀

2011-4-2

冀芮大夫,唐堯后代;

濂溪書院,正德舉人。

 

注:上聯指冀姓起源,冀姓是唐堯的后代,得姓于春秋時期,是一個以國為姓的姓氏。得姓始祖:冀芮。唐堯的后代,冀國是朝的一個諸侯國,由唐堯后裔所傳。滅國后變成了晉國的一個邑,后來被晉君封給大夫冀芮,冀芮的后代子孫,后來就“以邑為姓”而姓了冀。

  下聯指明代學者冀元亨,字惟乾,武陵人。正德舉人,師王守仁,主講濂溪書院。

 

(317)郟

2011-4-2

張始祖,大夫封鄭國;

亶知州,水利論吳中。

 

注:上聯指郟姓起源,郟姓出自春秋時期的鄭國,以地名為氏。郟氏始祖:郟張。鄭國有大夫因為他的祖上受封于郟這個地方,于是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作為自己的姓。世代居住在武陵郡。

  下聯指北宋溫州知州郟亶。曾上書《吳中水利論》,詳細論述吳中水利的六失、六得。又著有《吳門水利書》。

 

(318)浦

2011-4-2

晉國大夫,受封在浦;

建寧知府,律己于勤。

 

注:上聯指浦姓起源,浦姓出自姜姓,是西周時期姜太公的后代,以封地名為氏。得姓始祖:姜太公呂尚,為炎帝后裔。是商末周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春秋時期,姜太公的后人有奔于晉國的,做了晉國大夫。因為被封于浦,于是以浦作為姓氏,稱為浦氏。

  下聯指明代監察御史浦鏞,字廷用,上元人。成化間擢建寧知府,以清勤世儉為治,民懷之。

 

(319)尚

2011-4-2

姜源后代,祖尊太公望;

仰止惜文,志話赤山湖。

 

注:上聯指尚姓起源,尚姓出自姜姓,是姜太公的后裔,以祖名為氏。得姓始祖:尚父即姜太公。他的后代子孫便以他名字為姓,稱為尚姓。成王時封于齊,建都營丘,授以征討五侯九伯的特權,地位在各封國之上。

  下聯指清代諸生尚兆山,字仰止,江蘇句容人,光緒間,從左宗棠開浚赤山湖,事未半而功廢,兆山惜之。輯纂《赤山湖志》。

 

(320)農

2011-4-2

炎帝后裔,官封農正;

明朝縣令,政惠淳安。

 

注:上聯指農姓起源,農姓出自神農氏,是炎帝的后裔,以王父字為氏。得姓始祖:神農氏。即炎帝,又作列山氏、烈山氏、厲山氏、連山氏,賴山氏…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后發明農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穡飼養、制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曾建都山東曲阜,并被后世尊為農業之神。神農氏又曾跋山涉水,嘗遍百草,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以救夭傷之命,后因誤食“火焰子”腸斷而死。《神農本草經》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農在位120年,傳七代世襲神農之號,共計380年。神農有子叫柱,即炎居。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農氏后人入朝為農正官,職掌農業生產和祈禱豐年等事務。其后代中有的就以農作為姓氏。

  下聯指農猷:明代官淳安縣縣令,多有惠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百家姓聯(十二)
趣談中華百家姓及其起源(七)
中華民族的姓氏起源,我們大多是5位先祖的后人,看看你和哪些姓是一個祖先
中國百家姓字體設計,被刷屏了!
中國四百姓氏第141-150名:尚符舒阮柯紀梅童凌畢圖騰及漢字演變
百家姓姓氏圖騰(30)明、沙、薄、伏、岑、習、胥、保、和、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州市| 武乡县| 南岸区| 砚山县| 河西区| 谢通门县| 衢州市| 北安市| 额济纳旗| 专栏| 庄浪县| 六安市| 庆阳市| 垣曲县| 泸溪县| 定州市| 安阳县| 阜新| 凌云县| 石景山区| 乾安县| 舟曲县| 建阳市| 贺州市| 甘洛县| 桃园县| 牡丹江市| 洪雅县| 斗六市| 常德市| 滦平县| 土默特左旗| 维西| 曲阜市| 米泉市| 阜城县| 玉环县| 沙河市| 二连浩特市| 襄汾县| 磴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