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readfullove
《生命的七大精神法則》一書摘錄
成功是什么?成功是幸福的可持續發展和財富目標的漸次實現。真正的成功還應包括身體的健康,創造的自由,感覺的幸福,人際關系的愉悅,情緒和心理的穩定,面對生活的精力、熱情以及平靜如水的心態。
第一條
人的最本質狀態是純意識。
純意識即純潛能,這是一個具有無窮可能性和無限創造性的場。純意識是我們的精神實質。它無邊無際,無窮無盡,所以又是純粹的愉悅,純粹的知識,無限的寂靜,完美的平衡,堅不可摧,樸實無華及至樂至福,這些都是我們的本質特征。
純潛能就是你真正的“自我”。你對自己真正本性體悟得越多,你離純潛能場就越近。
純潛能法則的運用(如何通向純潛能場?)
有三條途徑:
1、靜默冥想。每天抽出一些時間靜坐默想,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甚至避免說話,避免看電視,避免看書,僅僅只是活著而已,以此進入純潛能場。給自己規定每天至少靜坐默想兩次,早晚各一次,每次約30分鐘以上。每隔一段時間之后,要把體驗靜默的時間延長一些,比方說一整天,或者兩天,甚至一星期。久而久之,你就能感受到純潛能場的寂靜了。
只有在寂靜里你才有可能與純潛能場發生聯系,這種聯系為你把無窮無盡的細節問題都協調地結合起來。
心靜如止水,你才能感受到片刻的漣漪。如果你不去感受意識中的寂靜,如果你的腦子總像一片洶涌澎湃的海洋,那么你就是把帝國大廈丟進去也察覺不出什么。圣經中有一句話“安靜,安靜,你就會知道我是上帝”。這只能靠靜默冥想才能達到。
2、不做評判。每天將用:“今天我對所發生的一切不做評判”這句話開始我的一天。而且在這一天里,我將不斷提醒自己不做任何評判。牢記,無論你身處什么樣的場合,內心都要靜如止水。這樣,你周圍鬧哄哄的動就永遠也別想占上風,你將順利地通往創造力的寶庫——純潛能。
3、與大自然交流。經常與大自然智慧相聯系將有助于你接近純潛能場。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到大自然中去,無論是一片綠地,一條溪流,一座山丘,一個湖泊,還是一處外灘。靜靜地目睹每種生物里蘊藏的智慧,領略永遠跳動的生命脈搏,飽覽純潛能無窮創造力的無限風光,讓你有一種與所有生命融為一體的感覺。這樣有助于你進入純潛能場,因為人與自然萬物是相通相融的。
第二條
人的能量是宇宙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上升的東西總有下落的時候,出去的東西總有回來的時候。因此,給予和收受實際上是一回事,因為給予和收受是宇宙間能量流的兩個不同的方面。如果你堵住這條源流的任何一頭,你就與大自然的智慧產生了沖突。
你付出的越多,你收獲的就越多。生活中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只有在它們被給出去以后才會增值。
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當然只是對于無條件的付出和心甘情愿的付出而言。只有愉快的給與,這樣給予背后的能量便會提高。
給予法則的運用很簡單:
如果你想得到快樂,那就給別人以快樂;如果你想得到愛,那就學會奉獻愛;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關心和欣賞,那就學會關心別人欣賞別人;如果你希望物質上的富裕,那就幫助別人在物質上變得富裕。(在幫助別人富裕的同時,自己也肯定會富裕。)
要讓給予法則運轉起來,啟動整個流通循環過程,最好的途徑是做出這樣一個決定:
無論什么時候接觸到什么人,你都將給他們一點什么,不一定非要是物質形式的東西,也可以是一朵鮮花,一聲稱贊,或者是一句祈禱。實際上,最有作用的給予形式不是送給人家某樣東西,關懷、關心、仁慈、欣賞和愛是你能送給別人的一些最珍貴的禮物,它們不花你一個子兒。遇見某人時,你可以默默為他送上一句祝福,祝福他幸福快樂,笑口常開。這種默默的給予作用非常之大。
做出一個無論去哪兒,無論見到誰你都要送點什么的決定。只要你付出,你就會有收獲。你給出去的越多,你從這一法則的神奇效應中獲得的信心就越多。而你得到的越多,你多給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我們真正的本性就是富有和富裕。我們天生就很富有,因為大自然會有求必應,會成全每一個愿望。我們什么都不缺,因為我們的本質特征就是純潛能和無限可能性。
今天我將滿懷感激地接受生活給我的饋贈,我將接受大自然給我的饋贈:明媚的陽光下鳥兒的歌聲,或者春天的陣雨,冬天的初雪。我還將樂意接受人類同伴的饋贈,無論是友誼、關心還是贊美、祈禱、幫助。
我將承諾通過給予和收受生活中最珍貴的禮物——關懷、關心、仁慈、欣賞和愛,使財富得以在我的生活中流通循環。每次我遇見什么人,我都將默默地祝他幸福快樂,笑口常開。
第二條
因果法則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如果我們希望在生活中創造幸福,我們就必須學會播下幸福的種子。因此,因果法則實際上是指有意識的選擇行為。
人生就是選擇。存在就是選擇。
如何選擇?在你做選擇——隨便什么選擇時——你都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
首先:“我所做的這個選擇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你心里會馬上有答案的。
其次:“我此刻所做的這一選擇能給我和受到這個選擇影響的人帶來滿足和幸福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放心大膽地選擇好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如果這一選擇給你或因受到這個選擇影響的人帶來痛苦,那就放棄。
最后,向你的“心”尋求答案。只有“心”知道正確答案。“心”是有直覺的;它考慮問題全面,講究事情的來龍去脈,懂得事物間的聯系。它沒有得失取向。它將純潛能場,純知識場和無窮的組織力量敲進這一宇宙巨大的計算機并對一切明察秋毫,有時“心”甚至可能顯得不理性,但它有一種計算能力,其計算的準確度和精確度要遠遠超過任何理性思維。問你的“心”舒服不舒服,如果你做出一個選擇后,你的“心”感覺很舒暢,那么你的選擇即是對的,否則就要放棄。(心的舒服是指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會受良心的譴責,讓自己的心永遠安然、舒坦,而不是圖一時的快樂、舒服。)
對于過去的因果,
一是償還你欠下的因果債。有時候,償還這些欠債難免要承擔很多痛苦和磨難。但因果法則說宇宙間沒有哪筆債是可以賴掉不還的。宇宙間有一個完美的財會系統,每一樣的東西都是能量的一種不斷“往來”的交換。(不要以為自己此次僥幸撈到了什么好處,有得必有失,宇宙能量在得與失上,是永遠平衡的。有的甚至這代人的債要下代人來償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永遠心安理得才好。)
二是將你的因果向更為稱心如意的方向轉化或發展。只要因果有利于“自我”和每個受“自我”影響的人都進化發展,那么這因果的果實就將是幸福和成功。
三是超越因果,獨立于因果之外,不受其支配。這當然是通過默想來完成,就是不斷地感受那個回饋,那個自我和那個精神。在靜默中陶冶自己的心靈,純化自己的精神。
第三條
該法則基于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大自然的智慧工作起來輕松自如,無憂無慮。這就是“無為”和不對抗原則,因而也就是和諧與愛心原則,或曰“事半功倍”原則。最終要達到無為而無所不為的境界。
1、我打算奉行順受的做法。今天無論碰上什么樣的人、情況、處境和事件,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我都將一概順受。(隨緣)我不會與此刻作對而跟整個宇宙作對。我的順受是完全的,徹底的。我會按事物此刻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按我希望的樣子接受它們。
2、按事物的本來樣子接受了它們之后,我會對我和我視為問題的所有事件承擔責任。我不怨天尤人。
3、今天,我的意思將建立在不作辯護之上。我將拋棄為我的觀點做辯護的欲望。我會感到沒有必要去說服或勸說別人接受我的觀點。我將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接受各種觀點,而不是冥頑不化地抱住其中的一個觀點不放。
第四條
1、我會把我所有的愿望列一個單子。我會把這個單子走到哪兒帶到哪兒。我會在開始靜默和冥想之前看一看這個單子。我會在晚上睡覺前看一看這個單子。我會在早上醒來時看一看這個單子。
2、我會把這張愿望清單交給造物主,相信事與愿違一定是有原因的,相信它巨大的計劃為我做出的設計甚至比我所能想象出來的還要宏偉。
3、我會提醒自己在所有的行動中都奉行現時意識。我不會讓障礙消耗浪費我現時的注意品質。我會按現在本來的樣子接受它,并通過珍藏在我心底最深處的意圖和愿望來實現未來。
第五條
1、我今天會把自己托付給超然。我會給自己和我身邊的人以自由,讓他們該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我不會死抱住我對事情應該怎樣的想法不放。遇到問題,我不會強行去解決,以免因此而造成新的問題。我會以超然物外的心態參與一切事情。
2、今天我會把不確定性視為我經歷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我愿意接受不確定性。(即無常)這樣,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會從問題、混亂、復雜和一團糟中自行冒出來。事情看上去越是不確定,我會感到越踏實,因為不確定性是我通向自由的道路。憑借無把握的智慧,我會找到我的把握。
3、我會步入無限可能場,期待我樂意接受無窮選擇時可能出現的興奮。當我進入無線可能場時,我會體驗到人生的各種樂趣,奇遇,美好和神秘。
第六條
1、今天我會滿懷愛心地去滋養我心靈深處那尚未發育成熟的“神”或“女神”。我會注意我內心的精神,它既賦予了我身體的生命活力,又賦予了我心智的生命活力。我會讓我自己意思到我內心世界里那一份幽深的寧靜。我會保存意識不到時間純在的狀態,恒久地處于不受時間束縛的體驗之中。
2、我會為我的獨特天賦開列一張清單。然后我會把表現我獨特天賦時所喜歡做的所有事情一一羅列出來。當我表現自己獨特的天賦并把它們用于為人類服務中去時,我會忘了時間,使我也使別人的生活變得充實。
3、我每天都會問我自己:“我怎樣才能提供服務?”和“我如何才能幫上忙?”這兩個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將讓我用愛心去幫助和服務于我的人類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