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風輕云淡
- 01 -
蘇軾,北宋官員;
蘇東坡,千古第一詞帝。
元豐二年,蘇軾調任湖州知州,到任后上謝表,文中有“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之句,頗為激進。
時王安石已經罷相,變法進入尾聲,但革新黨依舊對元佑黨進行打壓排擠,以舒亶、何正臣為首的御史臺以“湖州謝表”為把柄,輪番上書彈劾蘇軾,并從他的詩詞中找出大量“忤逆”之言,制造了轟動一時的“烏臺詩案”。
實際上,早在6年前檢正中書刑房公事沈括就曾上表神宗,彈劾蘇詩有誹謗朝廷之意,當時神宗并未理會。
但這次不一樣,宋神宗一心想要改革,但因元佑黨屢屢反對,導致變法失敗,就命御史臺將蘇軾收入大獄,定罪十數條,波及的人也很多,如駙馬都尉王詵、李清臣、司馬光、黃庭堅等。
蘇軾曾反對王安石的“青苗法”,上書論述弊端,王安石頗為憤怒,就指使御史謝景在神宗面前陳說蘇軾的過失。
無奈之下,蘇軾自請出朝,任杭州通判。
從歷史的角度看,元祐黨人對變法的抵制,實則誤國,也加速了北宋的滅亡,尤其是司馬光復相后的舉措。
“烏臺詩案”103天后,蘇軾經過多方營救,以及王安石的“一言而決”:安有圣世而殺才士乎?蘇東坡得以從輕發落,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蘇軾變成蘇東坡,正是從黃州開始的,他在那里寫下了著名的“一詞兩賦”,絕唱千古,更有《定風波》激蕩人心。
下面就一起來欣賞一下蘇東坡的作品。
- 02 -
出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東坡這首詞,作于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此時他已經來黃州兩年多了,雖然人生坎坷、仕途不順,但心境已經足夠開闊。
詞中的赤壁為“赤壁磯”,為黃州長江段北岸的一段紅色山崖,三國時期曹操與周瑜、劉備的“赤壁之戰”在武昌西南的赤磯山,所以地點并非一處,但無須拘泥于此。
同時,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為了美化諸葛亮,對周瑜周公瑾的描寫有失偏頗,真實的周公瑾風流倜儻,極善謀略,且文武兼備,精通音律,有“曲有誤周郎顧”之典。
周瑜與孫策同歲,為莫逆之交。孫堅死后,東吳舉步維艱,幸得周瑜相助才得以復興,二十四歲時周瑜官中郎將,后升任大都督,統領三軍。
時橋公家有二女,分別為大喬和小喬,大喬嫁孫策,小喬嫁周瑜,琴瑟在御,成千古美談。
蘇東坡懷古,追溯這段歷史時,已經過去了800多年,歷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唐五代數朝才到了北宋,江山代有人才出。
羽扇綸(guān)巾:古代儒將的便裝打扮;
檣櫓(qiáng lǔ):詞中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
一尊還(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詞中指灑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下面我們再詳細解讀一下這首詞。
- 03 -
詞之大意可解為:
正如文章標題所言,蘇東坡雖然在詞中對三國舊事多有感慨,但實際上是托古言今,映照自己的遭遇。
盡管已有白發,但想想那些已經逝去的風云人物,內心反而更加通透。詞人言“人生如夢”,則是另一種人間清醒。
許多年后,明代著名文學家楊慎也寫過: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人只要將“成敗”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才能活得更加輕松,想蘇東坡經歷“烏臺詩案”,幾乎命懸一線,差點就掉了腦袋,此間追溯800多年前的往事,更是想通了、想透了。
周公瑾那般英雄人物,36歲就英年早逝了,我們還在生活中錙銖必較什么,不如活在當下,醉酒當歌,豈不逍遙。
同一時期,蘇東坡還寫下了前后《赤壁賦》,前賦是感懷曹操曹孟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