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少不讀《水滸傳》,因為閱歷太淺,不懂其人情世故。
可是,時逢年少,誰不是一腔熱血,夢想仗劍走天涯,快意人生?
就像《好漢歌》里寫道,說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
但人生豈會如期盼的那樣順遂。
待置身于汪洋世間,把人情世故歷了個遍,蹭出一身傷痛,方才悟出:一心追求“全都有”不可取。
如何才能在溝壑蜿蜒的人生里活出自己的“圓滿”,《水滸傳》中的一個人物能給予我們答案。
他背刺花繡,說話粗獷,本是一副糙漢子形象,卻被讀者稱作“書中最可愛的人,該出手時就出手的真好漢”。
他名喚魯達,出家后法名智深。
半生漂泊,率性而活,在他令人生怯的外表下,深藏著一顆得失無畏的智慧之心,實屬活出了“小滿為盈”的人生狀態(tài)。
魯達是渭州經(jīng)略府提轄,一日在茶樓與前往經(jīng)略府尋師傅的史進相遇。
魯達對史進救人的事跡早有耳聞,一見面,便熱情邀其去街上喝酒,途中又遇李忠,三人一同去了酒樓。
在酒樓點菜時,本來就嫌店小二聒噪的魯達,在聽見隔壁哭啼聲后,更覺有些掃興,遂叫人來詢問其中緣由。
原來,當?shù)厝朔Q“鎮(zhèn)關西”的鄭屠戶強娶一女子金翠蓮,后因懼怕妻子,不但將翠蓮父女趕出家門,還顛倒黑白、捏造債務,每日向翠蓮父女收取銀錢。
如果當日銀錢未收夠,便會羞辱父女二人,翠蓮無處訴苦,因此啼哭。
聽罷,魯達心生憐憫,決定救翠蓮父女出苦海。
若是沖出門痛打惡人一頓,對魯達來說,輕而易舉,難的是要幫助翠蓮父女擺脫現(xiàn)下的遭遇。
于是,魯達不但自掏腰包,還生怕銀兩不夠,又向史進等二人借了銀錢,送給翠蓮父女做路上的盤纏,叮囑他們只管逃路,他自會為二人鋪路。
第二日,待翠蓮父女走遠,他佯裝到鄭屠戶家買肉,實則為翠蓮打抱不平,不料,竟三拳打死鄭屠戶。
魯達深知鄭屠戶一死,自己定要坐牢,顧及無人送飯給自己吃,便一邊假說鄭屠戶是詐死,一邊逃跑。
左鄰右舍的人懼怕魯達,無人攔他,或者是上天在冥冥中自有安排,魯達得以成功逃脫。
正如古語所言: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在逃亡的路上,魯達遇到翠蓮父女,得到翠蓮的夫婿趙員外相幫,留宿其家中。
魯達深表感謝:“員外錯愛,灑家如何報答。”
趙員外回道:“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如何言報答之事。”
是啊,救人不圖報,魯達打抱不平時,又何嘗想過得人報答?也恰恰是他舍出去的那一份善意,為他蓄得此時的福報。
被通緝的魯達在趙員外家安頓了幾日,因有官差在附近打探魯達的消息,趙員外恐官差遲早搜到家里,便引薦他去五臺山做和尚,安身避難。
為救陌生人失去官職,失去歸處,淪落到四處逃亡的地步,如果魯達早知道如此,還會義無反顧地去救人嗎?
逃亡途中,他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路遇不平,總會挺身而出,即使自己身處險境,仍不改本色,必行好事。
在桃花村,小霸王周通強人所難,非要做劉老漢家的女婿。
魯達擼起袖子管起“閑事”,打退周通,對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后,周通立誓退婚,劉家女兒得還自由。
對陌生人尚且如此心善,對兄弟史進更是關懷備至。
當史進深陷囹圄時,魯達為救他,差點命喪黃泉。
看過一句臺詞:善良從來不是為了什么回報,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選擇。
魯達的選擇是一種不計得失的豁達,是只管善良,不問前程的極致。
雖然他的人生因此遭遇坎坷,但舍去的善意,漸變成福報回饋到自身,滋養(yǎng)出的是內(nèi)心的安寧。
人生無圓滿,小滿已是福,得失自在,安享當下,才能體會到生活的可貴。
魯智深在五臺山剃度時,廟里眾人說他不似出家人模樣,一雙眼恰似賊一般。
智真長老卻看他“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能修正果,力排眾議收留他。
魯智深在五臺山度過了短暫的快活日子,后因醉酒鬧事,只得去大相國寺另謀出路。
途中,時為桃花山匪首的李忠想讓魯智深留在山中,魯智深推脫:“俺如今既出了家,如何肯落草。”
憑心智與武功,魯智深定然能坐上桃花山頭把交椅,沒有寺廟煩人的清規(guī)戒律約束,還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無不痛快,這天大的自在,魯智深為何要放棄?
做了山賊,雖然身體得到自由,但是心卻失去了方向,看似圓滿的日子,猶如給人生罩上了一層黑網(wǎng),隔絕的是光明。
在黑暗處撲騰,豈是魯智深所求,自然不肯落草為寇。
看過這樣一段話:
人的一生,苦也罷,樂也罷,得也罷,失也罷,最要緊的是心間的一泓清泉不能沒有月輝。
心中無清醒,何處得安身?說白了,身處亂世,魯智深的心中自有原則。
在瓦罐寺,饑腸轆轆的他本是尋吃的,一聽到老和尚們哭訴云游和尚崔道成和道人丘小乙霸占寺廟的惡行,便再無心思吃飯。
在寺廟,擺著一桌好酒好肉的崔道成邀請他共享佳肴,魯智深卻提著禪杖質(zhì)問:“你這兩個如何把寺來廢了?”
崔道成辯解,是老和尚所為。
各說各有理,魯智深不想冤枉任何一個人,只得再去找老和尚求證。
老和尚回答,誰大魚大肉,誰喝幾口粥,誰在說謊,其實細思便知。
有人說,魯智深這是糊涂和尚斷糊涂案。
魯智深糊涂嗎?其實不然。
最愛的美酒佳肴當前,卻做得到不同流合污,實乃堅守心性的大智慧。
就如智真長老所言,魯智深的心性非五臺山其他僧眾可比。
后來,魯智深跟隨宋江四處征戰(zhàn),立下戰(zhàn)功。宋江提議他還俗當官,許其蔭子封妻,光耀祖宗,或去京師當一僧首。
而魯智深只想尋個清凈去處,安身立命。
在功名利祿面前,他始終看得清:滿朝文武,多是奸邪,朝廷的紛擾哪有山野的自由更讓人心動呢。
在六合寺,半夜聽聞陣陣聲響,魯智深誤以為在戰(zhàn)場中廝殺,拿起刀就往外沖。
由此可見,打打殺殺的日子已讓他的內(nèi)心深受驚擾。
得知聲響是潮信歸來的聲音,當晚,他沐浴更衣,坐禪圓寂。
劇版里小和尚說,佛陀之死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圓滿諸德,寂滅諸惡,故稱圓寂。
人最大的迷惑,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誰;最大的清醒,就是看得清現(xiàn)實,認真做自己。
就如魯智深圓寂時留下的頌語:忽地頓開金枷,這里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如此,他掙脫了塵世枷鎖,身心都獲得了自由。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都有羈絆和缺憾,沒有人能過上真正圓滿的生活。
但內(nèi)心清醒、安定的人,卻能獲得真正的心靈自由,過上愜意無虞的日子。
一如書中所言:“心安茅屋穩(wěn),性定菜羹香。”
魯智深喝酒吃肉,沒有一點和尚模樣。初到大相國寺時,開口就想當都寺、監(jiān)寺 ,想成為和尚中的高級管理者。
長老安排他去管理菜園,認為這是最適合他的。對于魯智深而言,不受寺規(guī)的約束,逍遙自在,豈不正好。
但他不太樂意。
只因聽說管理菜園也有升職的空間,這才去菜園就職。
一段時日后,他在菜園初遇林沖時說:灑家是關西魯達的便是。只為殺的人多,情愿為僧。
好一個情愿為僧,既然改變不了現(xiàn)實,那就既來之則安之,博一個生龍活虎的日子,也不失為樂事。
人生在世,若無緣滿園錦繡,種幾顆喜歡的花草取悅自己,總還是可以吧。
去不得高處,安于低處自得其樂,也可得生活之趣。
后來,他因救林沖得罪高俅,不得已離開大相國寺,幾經(jīng)波折,最后投靠梁山,當起將領。
無論是在寺廟安身,還是在江湖立命,魯智深都有他積極入世的一面。
但自始至終,他都能正視內(nèi)心的欲望,悅納現(xiàn)下,不為虛浮的榮華富貴和功名利祿而折腰。
關于錢財,在回五臺山時,魯智深拿出一包“金銀采緞”,意欲送給智真長老。
他說:“弟子累經(jīng)功賞積聚之物,弟子無用,特地將來獻納本師,以充公用。”
關于名利,當有機會做官,或做僧首的時候,魯智深能果斷割舍唾手可得的權力,甘心去做個平平無奇的普通僧人。
他之所求不過是簡單生活,怡然自樂。
有句話說,人有兩顆心,一顆是貪心,一顆是不甘心。而這兩顆心,也恰是欲望之心。
魯智深正是恰到好處地安撫了這兩顆心,才放得下紅塵俗世的妄念,得以功成圓寂。
《水滸傳》中,像魯智深一樣得以善終的人,只有寥寥幾個,皆因欲望至簡,遠離了禍患。
反觀梁山排名第一的宋江,表面上仗義疏財,其實貪心過重。
他一生都在追求“得到”,得到好漢做兄弟,得到“流芳百世”的好名聲,看似得到一切,實則包藏禍患,終落得一個被御賜毒酒毒死的凄慘下場。
而魯智深為陌生人舍官職,為兄弟舍生死,為自己舍富貴,看似一直在失去,實則結局“圓滿”。
欲望過剩,雙眼被蒙蔽,就看不見眼前的危險;凡心被包裹,就感知不到將至的禍患。
正如古語所言:人之心術,多欲則險,寡欲則平。
作為肉身凡胎,有欲望很正常,只不過有些欲望催人奮力向上,為人生錦上添花;有些欲望致人萬劫不復,終將害人害己。
一位作家說過:世事的圓滿在于人心,一顆甘于平淡的心,容易滿足的心,會比貪欲旺盛的心得到更多。
人生有盈缺,欲望有度,惜小滿,懂知足,方行得穩(wěn)路。
看過一個話題:一個人最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有人回答:欲望太多。
人若貪戀,遇事斤斤計較,過于追求圓滿,生活便過得逼仄。
人若清醒,明白得失皆有定數(shù),事不強求,生活自有別樣滋味。
一如魯智深,心種善念,遇不平之事能挺身而出,總有不期而遇的福報救他于窮途末路;凡事心念純粹,寵辱不驚,才能收獲不錯的人生。
人活一世,要活得熱烈奔放,有追逐夢想的勇氣,也要活得清醒淡然,有沉淀自我的智慧。
無論是追求吃飽穿暖,人脈金錢,還是內(nèi)心豐盈,身心自由,凡事都不能太滿,滿則溢。
花雖未全開,但難掩映“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麗;月雖未滿圓,但擋不住“涼月如眉掛柳灣”的遐想。
世事莫如此,小滿為盈,即是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
作者 | 夏淺,淺笑安然,感恩遇見。
主播 | 沙漠之狐,微博@狐貍愛CUC,公眾號:笙夜時間。
人生路長,只有身體無恙,
才能把生活過成想要的模樣。
十點特創(chuàng)【自愈養(yǎng)生營】,
邀請忠于自己,忠于健康的你加入~
營內(nèi)每天養(yǎng)生知識放送,
專業(yè)養(yǎng)生顧問1對1解答,
每周定期養(yǎng)生課程分享,
與同頻養(yǎng)生人一起打卡共勉!
下圖掃碼添加老師即可進入~
▼點擊下方卡片 發(fā)現(xiàn)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