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無對錯,只有和不和。
作者:每晚·安娜貝蘇
來源:每晚一卷書原創
“人生不過是居家,出門,又回家。”
錢鐘書一語道出家的意義。
家,是身體休息的地方,也是心靈休憩的場所。
無論我們于人世如何奔波疲累,有家就有依靠,有永遠的歸處。
一個溫暖幸福的家,需要家庭成員共同經營。
小事不指責,大事一起扛,凡事多體諒,家庭才能和諧美滿。
1
小事不指責
心理學家劉禾粟在對100個家庭進行深入研究后,揭示了一個家庭的幸福秘訣。
她發現,幸福的家庭中夫妻雙方不會在小事上浪費時間和精力。
而不幸的家庭往往會犯一個根本性的錯誤:在小事上糾纏不休。
生活中,許多人會不自覺陷入這種“指責”模式:
看見衣服堆了很久沒洗,就劈頭蓋臉對著對方一頓罵;
接孩子放學遲到了、電飯煲忘記按鍵了、炒出來的菜咸了,也要喋喋不休數落對方半天。
明明是一些可以視而不見的小事,卻非要上綱上線地爭吵指責。
久而久之,再親密的關系,也難免走向漸行漸遠的結局。
經典電視劇《歲月》中,梁致遠是個遲遲不開竅的榆木腦袋。
他頗有才華但情商很低,因此一直被排擠在邊緣部門,領著微薄的薪水度日。
妻子對此頗有怨言,要求他上進。
梁致遠努力了,卻總不見起色。
家中也是雞飛狗跳,妻子動不動就責怪、數落他:
他買回來的菜永遠缺斤短兩,妻子就尖酸地諷刺他“那些騙子也就喜歡糊弄你這種傻子”;
他做家務不小心打翻了茶壺,妻子又刻薄地罵他是個“什么也干不好的窩囊廢”。
總之,在妻子眼中,他做什么都是錯的。
久而久之,梁致遠心灰意冷,寧愿在辦公室加班到深夜也不回家。
一味指責,是家庭關系的毒藥。
當一個人犯了錯、搞砸了事,本身就已經很懊惱了,責備的話一出更是火上澆油。
家庭中,比起居高臨下的傲慢,更需要的是“潤物細無聲”的包容。
說一萬句“都怪你”,都不如一句“沒關系”。
當夫妻雙方都拔掉身上的尖刺,才能緊緊擁抱在一起,家也才有了更強的凝聚力。
2
大事一起扛
@鳳凰WEEKLY曾發起過一個調查:生活中伴侶讓你寒心的瞬間。
自己失去爸爸的那個春節,他回自己老家了; 娘家工廠瀕臨絕境,他不是陪著共渡難關,而是想著撇清關系; 曾每天晚上都對你說“我愛你”的人,在聽說你可能面臨失業時,對你說:我們離婚吧……
家,是我們在人世間最后的依靠。
有事多分擔,大事一起扛,彼此之間的關系才會更親密牢固。
最近重溫《平如美棠》,被兩人的故事深深打動。
特殊時期,平如被發配到安徽六安改造。
動亂之中,無數愛人互相提防、反目成仇,組織上也嚴厲要求美棠與平如離婚。
可美棠堅決不從。
她無條件站在平如一方:
“你又不是漢奸賣國賊,不是偷竊扒拿,你什么都不是,我為什么要跟你離婚?”
平如被下放后,美棠一個人撫養著5個孩子,最小的孩子3歲,最大的也才9歲。
生活艱難,只能變賣家中值錢的東西,實在沒錢應付開支了,美棠就去做勤雜工、給別人倒痰盂。
平如的日子也不好過。
他和一群人擠在一張床板上睡覺,連翻身都很困難。
在長達十余年的時間里,他都得推著裝有兩百斤土的獨輪車,往返上百里去修水庫大壩。
苦難籠罩的日子,兩夫妻互相支持,彼此疼惜。
平如省吃儉用,把微薄的收入寄回家里,美棠則把糧票集中起來,寄一些營養品給平如。
凄風苦雨的日子里,兩夫妻患難與共,這一扛就是22年。
多年來人世起伏,歲月變遷,兩人的感情卻隨著時間沉淀變得愈發醇厚。
很認可這么一句話:
情侶間的尊重,不是閑情逸致時,而是觀點相左時;
夫妻間的恩愛,不在花前月下時,而是大難臨頭時。
大事一起扛,是關系的黏合劑。
夫妻彼此攜手共渡難關,家這艘小船,才能平穩穿越任何風浪。
3
凡事多體諒
作家德賽萊曾說:容忍和體諒,沒有這兩件東西,家庭還成什么家庭呢?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沒有容易的。
看得見對方的付出,能理解對方的難處,家才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港灣。
我認識一對夫妻,恩愛和諧走過了二十多年。
妻子是公司中層,職場上雷厲風行,但工作壓力大,經常加班到深夜。
丈夫呢,雖勤奮踏實,但努力多年事業依舊沒什么起色。
他們卻愿意打心底里體諒對方。
孩子發燒,丈夫火急火燎地往醫院趕時,他從不抱怨妻子工作起來不顧家,而是覺得“她工作夠累了,我能不添亂就不添亂。”
丈夫的工資一降再降,妻子也從不嫌他沒用。
她還時常安慰丈夫:“厲害的人都是大器晚成。”
生活中,兩人總能設身處地體諒對方的難處,家中自然少了爭吵,多了和諧。
我很喜歡的一位作家說:感情不能算賬,算來算去心就算涼了。
夫妻是命運共同體,彼此包容,互相體諒,日子才能過得幸福美滿。
詩人余光中與妻子范我存交往之初,一度不被看好。
余家嫌棄范我存蒼白瘦弱,還生過肺病,范家則覺得詩人自古以來皆落魄,怕女兒跟著他受苦。
兩人還是毅然決然走進婚姻殿堂。
婚后的日子自然避免不了矛盾,但兩人一直彼此體諒,齊心協力應對生活的難題。
作為一名詩人,余光中異常繁忙,又因需要常年伏案,家中的事他很少管。
范我存體諒自己的丈夫,主動承擔了所有家務。
很多時候,她剛哄完小女兒睡覺,那邊大孩子又哭鬧著要吃飯。
加上家里客人多,有時門鈴、電話響個不停,她一邊帶娃,一邊待客,忙得連軸轉。
妻子的操勞,余光中都看在眼里,也竭盡所能給予支持與安慰。
察覺到妻子情緒不對時,他會立馬停筆,給妻子一個溫柔的擁抱;
處理完工作,他也會力所能及幫妻子多做點事情。
長達70多年的婚姻生活,兩人之所以愛久彌深,不僅因為三觀相合的默契,也因為雙向奔赴的珍惜。
多年前看電影《紅磨坊》,對這句臺詞印象尤深:
普天下最美妙的事,莫過于愛人以及被愛,彼此相對地付出與體諒。
你理解我的艱辛,我懂得你的不易,兩人一起攜手,才能筑起牢固的堤壩,抵擋風雨的侵襲。
▽
老人們常說,家事無對錯,只有和不和。
不幸的家庭各有其因,但和諧的家庭都離不開經營的智慧。
與家人的相處過程中,能包容的就不要指責,能體諒的就不要無休止抱怨。
點個在看,當你拿出理解、關懷對待家人,他們自然會回贈你溫暖與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