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的格局,
決定了一個家庭的走向。
作者:每晚MK
來源:每晚一卷書原創(chuàng)
波蘭作家萊蒙特說:“一切事物都是有順序的,如果沒有順序,那就會出錯。”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就在于處理事務的方式不對,沒有把大事小事分出一個優(yōu)先級。
重心一偏,家庭的天平就歪倒了。
想要維護家庭的和諧與穩(wěn)定,一定要避開以下兩點。
1
《高效能家庭的7個習慣》一書中指出,保持家庭幸福的秘訣,離不開一條重要原則:
要事第一。
什么是要事呢?
就是關于孩子教育、家庭投資、職業(yè)更替等直接影響到全家人生活水平的大事。
在這些關鍵的事情上拿錯了主意,整個家庭都會陷入危機。
電影《愛在別鄉(xiāng)的季節(jié)》里,南生和李紅,本是生活在廣東的一對夫妻,有一個剛出生的兒子。
雖然收入不高,一家三口過得也算其樂融融。
但南生夫婦卻不安于此。
時值美國淘金熱興起,聽說很多人都在國外發(fā)了橫財,兩人也眼紅不已。
兩口子腦袋一熱,便作出了決定:派一個人出國打工去。
他們以為,美國遍地都是機會,去了就能輕松改變這輩子的命運。
所以關鍵的問題,一個都沒認真考慮。
出國后要從事什么行業(yè)?賺不到錢該怎么辦?異國分居會不會影響感情?
這些全被拋在了腦后,南生錢買了張機票,就把李紅送出了國。
然而到了美國后,李紅才發(fā)現(xiàn),賺錢根本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她英語不好,也沒有一技之長,只能蝸居在又臟又亂的貧民區(qū)里,干點最底層的體力活。
工作了兩個月,甚至連床墊都買不起。
熬不下去的時候,她就寫信求南生讓自己回家去,結(jié)果被狠心拒絕了。
李紅心灰意冷,徹底斷了回鄉(xiāng)的念頭。
后來,在長期的精神壓迫下,李紅還患上了精神分裂癥。
兩人聯(lián)系也越來越少,沒過多久就離婚了。
大事上糊涂,只會引發(fā)一連串的家庭悲劇。
聽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家庭的決策層次在哪里,成員的幸福指數(shù)就有多高。”
處理家庭大事,最怕的就是目光短淺、沖動冒進。
如果你看到眼前的小利,就會忽視長遠的危機;只重視金錢的得失,就會輕視關系的維護。
最終讓整個家庭分崩離析,也錯失了向上發(fā)展的可能性。
因此,在關鍵抉擇上,一定要三思而行。
凡事提前做好規(guī)劃,想好退路,如此,我們才能作出有利的抉擇,讓自己的小家平穩(wěn)度過生活的坎坷。
2
前兩天陪朋友一家去了迪士尼玩,發(fā)生了一件事:
朋友出門前就叮囑老婆換雙鞋,但他老婆沒聽勸,還是踩著7厘米的高跟鞋去了。
結(jié)果,只逛了小半圈,她就腳疼不已。
為了不丟面子,還嘴硬說不疼。
朋友看在眼里,卻沒有拆穿,也沒有說風涼話,而是默默地買了一雙軟拖鞋,給老婆換上。
雖然只是一件小事,足以看得到溝通上的高情商。
哈佛心理學家丹尼爾說: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
可有多少人,倒在了這一課上。
每天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相互指責,相互傾軋。
結(jié)果把好好的一個家庭,搞得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小說《滄浪之水》中,池大為由于太老實木訥,一直被排擠在單位的邊緣,領著微薄的薪水。
妻子對此頗有怨言,就把這些氣,全都撒在了日常生活中。
他買菜缺斤短兩,妻子就尖酸地罵他:“那些騙子也就喜歡糊弄你這種傻子。”
他做家務不小心打翻了茶壺,妻子罵他是個“什么也干不好的窩囊廢”。
總之,在妻子眼中,他做什么都是錯的。
久而久之,池大為心灰意冷,寧愿在辦公室加班到深夜也不回家。
他開始后悔和妻子結(jié)婚,兩個人的婚姻,差點因此走到盡頭。
古語有云:“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難消。”
一味指責,是家庭關系的毒藥。
因為成年人的生活,如同按下葫蘆浮起瓢,麻煩一個接著一個。
每件事都要拿出來拉扯一番、清算一遍,那整個家庭都會永無寧日。
幸福的家庭,不是沒有矛盾,而是懂得讓步。
比起居高臨下的指責,我們更需要潤物細無聲的包容。
一萬句“都怪你”,不如一句“沒關系”。
當夫妻雙方都拔掉身上的尖刺,才能緊緊擁抱在一起,成為彼此的依靠和底氣。
3
著名投資家芒格經(jīng)歷過兩段婚姻。
第一段因為夫妻兩人在瑣事上互不相讓,最終不歡而散。
第二段他和妻子彼此包容,至今和樂美滿。
關于如何經(jīng)營家庭與婚姻,芒格給出的建議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幸福的家庭,都懂得分清主次。
全家人把心聚在一起,大事商量,小事糊涂,即使遇到了再大的風波,也能安然度過。
北大教授錢理群和他的夫人崔可忻,就是婚姻里最好的榜樣。
錢先生的學術造詣極高,但私底下,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生活“白癡”。
像做飯、修燈泡、裝家具這樣的小事,他一點兒也不擅長。
家里有什么東西壞了,他只能手足無措地站著。
崔可忻卻從來沒有怪過他,每次只是笑一笑,然后就默默收拾了殘局。
為了讓先生全心投入事業(yè),她還身兼數(shù)職,主動承擔了家中絕大部分的瑣事。
而錢理群先生,也會在平日里讓著她。
每次兩人發(fā)生了小矛盾,錢先生都會低下頭來,主動認錯。
不僅如此,在家庭大事上,兩人也會有商有量,共同承擔。
2018年,兩位老人先后查出了癌癥。
但他們一點也不慌亂。
認真討論過后,他們一致決定:放棄化療,接納自然離去。
于是夫妻倆開始著手安排自己的后事。
在生命的最后四個月里,崔可忻提出想要出一本自傳,錢先生欣然支持。
他親自組織了一個編輯小組,并挨個聯(lián)絡夫人的親朋好友,請他們寫下與她相關的回憶。
最終這本自傳得以順利出版。
崔可忻女士的人生,也得到了完滿。
幾十年來,兩人就這樣同舟共濟,挺過了一重又一重的難關。
有人說,家人的格局,決定了一個家庭的走向。
盯著對方的缺點不放,互相指責,家庭就會垮臺。
夫妻同心,大事一起扛,雜事共分擔,就沒有什么邁不過去的坎。
未來的日子里,愿我們都能躬身自省。
學會抓大放小,多念對方的好,少記對方的錯,善待自己的身邊人。
把家庭關系經(jīng)營好,就是人生最大的福報。
▽
歌德曾說,無論是國王還是農(nóng)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
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明白:真正決定你生活質(zhì)量的,不是能賺多少錢,而是家庭是否和諧。
親人不是對手,無須一爭高下。
家也不是戰(zhàn)場,不必論誰勝敗。
懂得適可而止,輪流低頭,一家人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才能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幸福安然。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