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無所執,使心清凈。
”無所住”的心態,就是‘’空‘’的狀態。
看破“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的實質。無論怎樣執著,怎樣看不開、想不通,都沒用。一定要放下,把心清理干凈。心中的一切牽掛,一切憂慮,一切念頭,都要放下,沒有癡迷,沒有執著,沒有貪戀,無需緊張(煩躁、憂愁……意指去除一切負面情緒),放下執著,平和心態,坦然面對!這就是平常心,清凈心。
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將自己擺進對方的位置 想想會怎么辦?應該怎么辦?
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為什么只能別人吃虧,你就不能吃虧呢??
為什么只能別人吃苦,你就不能吃苦呢?
比我們艱難困苦的人多的是,為什么別人可以忍受,并在很差的條件下奮發圖強,而你就不能呢?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學佛沒有別的,從始至終就是破除執著,就是放下內心的執著:放下內心的一切牽掛、一切憂慮、一切念頭,沒有癡迷,沒有執著,沒有貪戀。內心清凈,猶如明鏡。
心態,就是此時此刻內心所處的狀態,就是此時此刻你在想什么?再簡單地說,就是此時此刻的心情。而 “無所住”的心態,就是“空”的狀態。
活在當下,不悔憾過去,不擔憂未來。做好當下的事情,過好當下的日子,珍惜當下的時光,開心地活在每一個當下的瞬間。
任何快樂都是自己找的,任何痛苦也是自己找的。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為沒有看清宇宙間的道理和規律,癡迷地執著錯誤的追求。其實,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永遠無法給你煩惱。你覺得煩惱,那是因為你自己的內心放不下那份執著。
每個人的苦惱都不過是自己內心的某種執著;要得到解脫,最終都只能靠自己對你自己對執著的放棄。
得失是一對矛盾,要獲得一些東西,往往就必須失去(放下或舍棄)另一些東西。好比上樓梯,要想再上一級,你必須離開目前所站著的那一級。事情的道理實際很淺顯,關鍵是我們是不是這樣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