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滿江紅》雖然出名,不過本人其余作品并不多,辛棄疾才是這種豪放詩的代表人物。雖說宋詞的豪放派是由蘇軾領銜,但蘇軾的豪放也只不過是個人壯志罷了,不像辛棄疾的家國情懷這般深沉悲壯。
至于辛棄疾的愛國情感能否與岳飛比肩,詞的藝術成就又能否與蘇軾相提并論,以他的《破陣子》為例就能看出一二。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在解讀這首詞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介紹一下辛棄疾這個人。在宋詞的文學地位上辛棄疾有他的一席之地,甚至流傳的佳作還非常多,以至于后人把他當作一個專職創作的文人來分析。但實際上辛棄疾并不是純粹書生,他確實是帶兵打過仗的。
辛棄疾生于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使得南宋偏安一方,廣大中原地區落入胡人之手。二十歲時侯辛棄疾就曾率領鄉民進行過一次起義,追隨耿京一起,反對金朝的殘暴統治。
為了壯大力量,辛棄疾選擇與南宋聯合,親自動身前去與南宋溝通。但是等他回來的時候,起義軍內部卻有人受到金人的收買,殺死了領袖耿京,將起義軍投降金朝。辛棄疾一怒之下,帶領親衛五十騎,生生闖進了對方十萬人馬的大營,殺死叛徒并全身而退。
趙子龍七進七出的故事只是《三國演義》中的傳說,辛棄疾這般英雄壯舉卻是有史可考的事實,可見勇武。在了解了這種狀況之后,我們再來看這首詞,就知道辛棄疾是怎樣的一幅心態了。
幾盞濁酒入喉,看著手中已經藏鋒多年的寶劍,難免追憶起當年英雄事跡。在軍中時候,大家一起分吃牛肉,彈奏慷慨之曲,何等痛快。當初縱馬沖陣,也曾有英雄豪舉,何等瀟灑。可憐這一生都致力于收復家國,為了帝王之業,可憐自己竟已白發。
不同于《滿江紅》的激昂,這首《破陣子》更有幾分悲壯意味。因為岳飛是忠君的,辛棄疾卻只愛這土地,對于皇室并無太多感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