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提拔后傾盡全力還是處處碰壁
朋友李劍幾個月前被提拔為部門經理,本想大展身手表現一番,但沒想到,卻是處處碰壁。
業務上,他還是向以前那樣一馬當先,洽談的訂單占到了整個部門的六成,在其他員工業績不佳的情況下,還是讓整個部門的目標達成。平時下屬出了啥問題,他也二話不說,接過爛攤子一一擺平;自己每天都加班,沒好意思讓下屬作陪。
但部門同事對他這位新領導并不領情。對他很冷淡,有時中午他想和大家一塊吃飯,同事也找借口回避;也越來越喜歡把工作往他身上推,害得他天天加班。
領導總見他一個人加班,問其他人都去了哪里?他也不想領導對大家有什么意見,就一直推托是自己讓大家回去的。“你不能把重要工作都抓到自己手里,也得給下屬機會呀。”他又郁悶又委屈,卻也不好意思找領導說明。
和其他部門的協作也出現一些問題,明明領導讓其他部門協助,但他把領導的意思傳達給其他部門領導時,大家并沒有當回事,讓他經常碰軟釘子。
他到底是哪里做得不對?
其實,李劍犯的錯是很多普通員工在晉升后都會出現的毛病,那就是職場升遷后的
錯位
,已經是管理層,但對工作的認識、工作方法還是停留在原來的階段,自然與新崗位的要求不匹配。02新晉主管常犯的三個毛病
在職場,無論是什么職位,所涉及的無非是做事、為人、用人三件事。普通員工和管理者在這三件事上大有區別,而新晉管理者往往忽略了這一點。第一個毛病是身為管理者,仍然習慣于以前的個人英雄主義,而不是激勵他人帶團隊。
普通員工和管理者的職責大為不同。普通員工的工作職責很簡單,那就是管好自己,完成業績,只要個人業績突出,其他什么都無足輕重。
而成為管理層后,任務就變為管理團隊,激勵他人,成就他人。要致力于成為賦能型領導,把公司的戰略細化為部門戰術,為下屬提供工作技能培訓和指導,為他們爭取發展空間,給予激勵,讓他們不斷成長;帶領團隊成員完成整體業績。
李劍在被提撥后恰恰忽略了自身職責的轉變。
他仍是一馬當先,在他看來,以一已之力完成部門業績是保證大家能拿到獎金,但在下屬眼里,這恰恰是將所有功勞據為已有的自私行為。什么時候都是他站在聚光燈下享受榮耀,下屬卻沒有表現機會。
出了問題他是直接接手,而不是帶著下屬去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教他們自己學會解決問題。有時下屬可能會感激,但更多的是覺得他根本不想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怕大家威脅到他的地位。
這樣的作法同樣會引起領導的誤會。有緊急任務時不是整個團隊共同分擔,而總是他自己天天加班,領導只會有兩種猜測:一是他不懂管人用人,二是他不愿給下屬機會。雖然他個人能力突出,但把一個部門的成敗都系于一個人表現上,在領導看來,都是大忌。
第二個毛病是沒有意識到新的崗位需要經營全新的人際關系,仍是沿襲以前的單線思維。
普通員工職場人際關系相對簡單,多數時候只是需要面對主管和客戶,如果個人能力足夠出色,不怎么主動和主管交往都沒關系。
成為團隊領導后,主動經營人際關系網成為職責的必須。需要和公司高層溝通,爭取資源和支持; 需要和平級其他部門主管合作,獲取跨部門協作;要和下屬主動打交道,既要有親和力又得有點威信;甚至還得關注行業其他公司的動向,為業務策略制定搜集信息。
但李劍卻沒有意識到,仍是按照以前的習慣,把精力大部分都花在拜訪客戶上。
既沒有把自己在擔任主管后遇到的困難主動和領導溝通,尋找領導的支持;也沒有主動去和需要經常協作的部門主管交流,甚至在其他主管主動約他團建時也拒絕;而花在和下屬談話上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以為每周例會總結一下問題,分配一下任務就足矣。
這就使得他和領導、和平級、和下屬的溝通都陷入困境。
第三個毛病:以個人好惡來用人,而不是著力于挖掘團隊成員的優勢和潛力上
身為普通員工,喜歡誰就主動交往,對誰瞅著不順眼,大可退壁三舍。但成為管理者后,再以個人好惡來用人,就會有大問題。
比如你是一個踏踏實實、不茍言笑的人,團隊中如果全是這種風格,那整個團隊都會死氣沉沉;團隊中需要有不同風格的人才能碰撞出靈感,也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互補協助。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如果能夠把團隊中每個人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往往能夠產生1+1大于2的效應。
李劍是一個一切喜歡以實力說話的人,銷售出身,自然對大家的客戶拓展能力更為看重,而對靠關系進公司的人有些鄙視。
所以在上任沒多久,就準備拿部門一個業績差又總是遲到早退的人開刀,幸好最后被老總給壓下來了,后來才知道,這名員工的親戚在行業主管部門擔任要職,公司出點什么升級投訴全得靠他去擺平。這事最后以領導給了那名員工一個特別助理的虛職才平息。03 順利轉型只要做好三件事
新晉主管職場不順多數都是栽在職責轉變、關系經營、用人標準三個方面,要順利轉型,我們只需要從這三件事做起:
定義新職責
從普通員工晉升為主管后,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擺脫原來的工作慣性,去思考你新的工作重點是什么,目標是什么。
領導者的職責通常需要包括四部分,你可以從這四個方面來梳理:
連接類:就是做為橋梁,把信息上傳下達,將公司戰略細化為戰術。這就要求你與上級、下級有常態的溝通,保證信息的及時流通。
展望類:就是讓工作不僅僅局限于完成手頭的工作,更應該從大局出發,為部門和團隊成員設定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明確前進方向。
影響力:就是提升自己的影響力,讓別人信任你、追隨你,為團隊獲取資源和支持奠定基礎,這就涉及向上管理和向下管理。
第四部分就是培訓、帶團隊,復制你的經驗,增強團隊的實力,帶領團隊實現目標。
李劍是怎么處理這塊工作的呢?他給自己定了四個工作重點:
1、統一團隊目標:他開始有意識地主動找領導和部門同事談話,把自己對于工作的想法、希望獲得的支持、對大家的期待一一說明,以求整個團隊勁往一處使。
2、明確發展方向:制定部門中期發展規劃,在原有的行業基礎和合作模式上,提出了拓展新行業和新模式的發展目標,在獲得領導認可后,向部門同事宣講,讓大家看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3、領頭新客戶拓展:將自己原有的客戶資源拆解給團隊成員,帶著同事一塊去談,回去后再做復盤,逐步交接給同事來維護;自己的業務拓展重點放在帶領下屬做新行業新客戶的攻堅。
4、推動團隊成長:通過內部培訓、項目復盤、項目攻堅等各種方式在團隊內部做分享,將成功的經驗復制到更多的項目上,讓團隊成員在實操中不斷成長。
經營新關系
就是要
主動突破原來的舒適區,構建適應新角色的人際關系“盤絲網”。
領導者的人際關系圈由運營關系、個人關系和戰略關系三類關系組成。
運營關系就是因為業務協作而產生的人際關系,簡而言之,主要指上級、平行合作部門、下屬、外部合作伙伴。你需要及時向上級匯報進展、爭取資源、尋求幫助;平級協作部門則需要維持良好的協作關系,下屬關系方面你既要是他們工作成果的評估者,也是他們最為堅定的支持者,雙方還是互相成就的戰略合作伙伴。
個人關系則是指能夠為你個人職業發展出謀劃策、提供幫助和機會的人。他們可能是和你并沒有從屬關系,但一直支持你、鼓勵你的領導,可能是行業內的伙伴、也可能是聯絡密切的獵頭。
而戰略關系則是能夠和你探討行業發展趨勢、共享行業資料,為你戰略決策提供建議的人際關系,主要有同行精英、專家等。
經營好這三個人際關系圈,就能超脫于你目前的經驗所限,站在更高的格局去規劃工作。
李劍以前和分管領導不怎么主動溝通,多是談及具體工作時才會交流。現在他改變了做法,給自己定了硬性指標,每兩周至少和領導單獨溝通一次,有時是辦公室,有時是約著一塊吃午餐,有時就在抽煙時說幾句,工作上有什么困惑或搞不定的也主動示弱,向領導求助。
開始主動約經常協作的其他部門負責人參加自己部門的活動,中午也常約著一塊吃飯,偶爾對方工作出了什么小問題,也主動幫著補救。自己部門的團建活動就不必多說,中午和部門同事一塊AA吃飯,時不時找個啥借口主動買單。
和行業類幾家標桿企業的主管本身就熟,現在也經常把從他們那里得到的消息在公司內部做分享。
用人新標準
真正有實力的領導,不會用一把尺子去量每一個人,而更擅長發現大家的優勢,將每個人都放在合適的崗位上,發揮最大效應。
比如你可能不喜歡那種吹捧奉承的人,但安排這種人去招待客戶,卻能將整個場面安排得細微周到,滴水不漏,讓客戶心情愉悅。
有的人特別軸,總是死守規矩,一是一二是二,絲毫不懂變通,放在客服部門是災難,但在質控部門絕對讓人放心。
職場上,很多事情并非是非黑即白那么簡單,還存在很多灰色地帶。身為管理者,需要擯棄個人的好惡,用更加包容的心態去挖掘團隊中每個人的優勢,并讓他發揮最大的價值。
李劍在和團隊成員談工作時,會讓他們談其他人的優點,用別人的眼光去發揮團隊中每個成員的長處,還真有不少收獲。
比如和運營部溝通總覺得有那么一點障礙,對方主管總是有點公事公辦,不肯變通。但通過和大家聊天才知道,團隊中的小王和對方主管是跑團的鐵哥們,有什么問題需要運營部幫助的,讓他出面去說絕對給面子。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李劍部門冒出了幾個新的銷售明星,雖然他個人的訂單業務不再是一枝獨大,但大家卻開始真心把他當老大;不再像以前那樣總在領導面前死扛,偶爾在領導面前說起自己在管理上面的困惑,領導反而夸他更成熟了。
除了本身的專業能力,更讓他贏得大家認可的其實是他的人品:為人正直,樂于分享,勇于擔責,樂見成長。大家跟著他有盼頭、也有了學習的榜樣。
這個轉型三步走也適合于我們每一個想尋求改變的人。
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去尋找標桿,看看他都做過什么事,和哪些人打交道,借助什么樣的資源去達成。了解了,那就把自已當作已經實現這個目標的人,去做同樣的事,去經營相關的人際關系圈,去學習同樣的成功之道。
總有一天,你的夢想也會達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