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尼姑姓朱,已九十多歲高齡,頗懂音律和詩文。她小時就跟隨師父常在成都頌經行善,其師父很有名氣,多次被蜀后主孟昶請入皇宮。夏日的一天,她又跟隨師父進入宮中,因為天氣太炎熱,蜀后主和花蕊夫人都在摩訶池上乘涼。到了深夜,陣陣涼風襲來,花蕊夫人略感一絲寒意,不覺有些感傷。因為其時的后蜀國已出現了不穩定的局面,所以花蕊夫人望著優靜的湖光月色,不禁觸景生情,不知這安寧的景像能有多久?故即興作了<<玉樓春>>詞。由于老尼姑很喜愛花蕊夫人寫的這首詞,所以常常都會背誦,以懷念花蕊夫人。聽了老尼姑的講述,小蘇軾連連點頭,并認真將詞記在腦里。
為啥小蘇軾也很喜歡這首詞,因為他常聽大人講過八十年前后蜀國的事,知花蕊夫人是當時的大才女。事實也是如此,蜀后主孟昶好學善詩文懂音律,他曾命令在成都城墻內外種植芙蓉樹,所以至今成都有"芙蓉城"的雅稱?;ㄈ锓蛉嗽切炜镨爸{女,后被選送入宮,被孟昶封為貴妃,號花蕊夫人。其號的意思是花不足擬色,似花蕊翱輕,后又升為慧妃。后蜀滅亡后,她和孟昶都成了北宋的俘虜,當時她寫詩云:"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但四十年后的元豐五年,蘇軾被貶黃州后,聯想到了花蕊夫人的遭遇,于是想到了她寫之<<玉樓春>>詞??上r間久遠,蘇軾只能回憶出前兩句的大意。于是他結合自己的處境和心中的憂怨,根據前兩句的韻式,再潤入新意填完了該詞,并改名為<<洞仙歌>>:
"冰肌玉骨,(1)
自清涼無汗,
水殿(2)風來暗箱滿。
繡簾開,
一點明月窺人;
人未寢,
欹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3)
庭戶無聲,
時見疏星渡河漢。(4)
試問夜如何?
夜已三更。
金波淡,(5)
玉繩低轉。(6)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注解(1):形容女子肌膚潔白嫩細。莊子在<<逍遙游>>中即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之句。(2)水殿:指臨水建的殿堂。(3)素手:形容女子白嫩的手。(4)河漢:指天上的銀河。(5)金波淡:"金波"指月光,全句形容月光潔白淡雅。(6)玉繩低轉:天空的衡北二星都叫玉繩,玉繩星轉到低處就說明夜己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