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精析 本考點主要考查考生運用記敘文文體常識閱讀記敘文的基本能力。要求能夠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內容。重點考查以下有關記敘文閱讀的能力:能明確記敘的中心,理解記敘的要素、記敘的順序,分析記敘的詳略,理清記敘的線索,概括文段或全文內容,劃分文章層次,感受作者的感情等。
★難點突破 本考點難點在于概括文段或全文內容,劃分文章層次,主要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整體把握文章結構的能力。概括記敘文的主要內容,要首先考慮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分析結構層次,要根據題材內容,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1.以寫事為主的文章:
(1)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后時間分析。
(2)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
(3)按事情發展的階段分析。
2.以寫人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
(3)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條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
3.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
(2)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致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
本考點考查的主要樣式有:
①找出并確定記敘文的六要素;②概括文章(段)的主要內容;③判斷記敘的順序,并體會其表達作用;④劃分文章結構,找出文章線索。
解答上類題的基本方法是:首先要認真閱讀選文。如看材料是以記事為主,還是以寫人為主,或者是以繪景為主。看材料是否明確地體現出了記敘的要素,看材料大致表現出一種什么樣的記敘順序,看材料中有沒有表現其結構順序的語言標志。其次,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之上,注意對“題目”的理解——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了解題目的類型及題目中含有的考點;二是揣摩題目的考查意圖。然后在準確理解題目的基礎之上,力求做到準確、簡潔、有序、完整地答題。
【例1】(2006·重慶)
閱讀下邊選文,然后答題。
長在巖石下面的小花
馬付才
①初二那年,我從家中那臺十四英寸的黑白電視機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聳的大樓直插云霄,一座座盤旋的立交橋雄偉壯觀,一輛接一輛的小汽車井然有序地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燈閃著誘人的光彩,商場里琳瑯滿目的商品讓人眼花繚亂。
②我目瞪口呆,原來城市是這樣的美好啊!
③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憂傷。
④第二天,我質問父親:“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我想,父親如果是城里人該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⑤暑假,幾名城里的大學生到我們這座大山里寫生,他們背著畫夾,戴著太陽帽,洋氣十足。其中有一個叫黃春草的女孩兒,就借住在我家。
⑥有一天早上,為了畫日出,天剛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纏著要看她畫畫,就和她一起去了。我們一起登上了山頂,太陽升起來了,紅彤彤的,將云彩映照得格外艷麗。黃春草支起畫夾,神情專注地畫著。等她畫完畫,我們就坐在一塊石頭上聊天。我說:“我真羨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著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這樣活著實在沒有一點兒意思。”可她卻說:“不要把別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紀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⑦于是她講道:“在一座大山深處,有一個小女孩兒,十歲那年,母親病逝;十二歲那年,父親抬木頭時被砸傷,從此干不了體力活兒。她每天背著個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學校上學。放學后,她還得割豬草,像男人一樣在腰上纏根繩子,下到懸崖下面挖藥材,掙點錢補貼家用和交學雜費。后來她考上了大學,她一共貸了八千多元的助學貸款……”
⑧我想不到這個世界上還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為她在給我編故事,黃春草卻說這個女孩兒就是她。
⑨我驚訝地看著黃春草,她的臉上非常平靜。我想,比起黃春草,我幸運得多了,最起碼,我還有愛我的爸爸和媽媽。
⑩黃春草的手指向遠處,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我驚訝地發現,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長在一塊伸出的巖石下面。那塊巖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樣,嚴嚴實實地遮擋住了陽光,但是小花竟然綻放了。她說:“陽光雖然沒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陽光的存在,哪怕是一點點余光。”
⑩是呀,我們不能選擇自己出生的時間和地點,但我們可以選擇頑強,在艱苦的環境中一樣能夠茁壯成長,就像那朵長在巖石下面的小花。
16.本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不超過50字)
思路點撥:本題重在考查整體感知文意和概括文意的能力。題干中既有明確限定答題字數,又有“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的提示,應能明白本題答案應從簡,一兩句話即可。概括記敘文的主要內容,要首先考慮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因本題要求概括的是短文的主要內容,所以,不要求“六要素”面面俱到,只要能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即可。
參考答案:“我”生活在大山里,羨慕城里人的生活。聽了黃春草在逆境中奮斗的經歷后,認識到了只有選擇頑強,才能茁壯成長。
【例2】(2006,廣東)
閱讀下邊選文,然后答題。
詞典的故事
阿來
我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兩個班合用一個教室一個教師的復式教學的小學。快讀完小學了,不要說現在孩子們多得看不過來的課外書與教輔書,我甚至連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詞典都沒有。在那個極度貧乏的年代,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學問啊,我覺得世界上的所有學問就深藏在老師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的詞典中間。小學快畢業了,學校要組織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經寺鎮去照畢業相。我們便每天盼望著去到那個當時對我們來講意味著遠方的小鎮。
不久以后,十多個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師帶著上路了。將近中午時分,我們這十多個手腳拘謹、東張西望的鄉下孩子便頂著高原的強烈陽光走到鎮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鎮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個節目是照相。照完相走到街上,太陽照在頭頂,我們開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開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濕了父親給我的一元錢。父親把吃飯與照相的錢都給了老師,又另外給了我一元錢。這是我那時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筆錢。我知道小伙伴們每人出汗的手心都有一張小面額的鈔票,比如我的表姐手里就攥著五毛錢。表姐走向了百貨公司,出來時,手里拿著許多五顏六色的彩色絲線。而我走向了新華書店。書店干凈的木地板在腳下發出好聽的聲音。干凈的玻璃柜臺里擺放著幾十本領袖書,以及幾部當時流行的小說。我有些膽怯地在玻璃柜臺前輕輕行走,突然停了下來,因為我一下就把那本書認了出來。
那本書跟領袖書同樣大小,同樣的紅色,同樣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幾個凹印的字卻一下撞進了眼里:“漢語成語小詞典”。我把攥著一塊人民幣的手舉起來,嘴里發出了很響的聲音:“我要這本書!”
書店里只有我,還有一個營業員。
營業員走過來,和氣地笑了:“你要買書嗎?”
我一只手舉著錢,一只手指著那本成語詞典。
但是,營業員搖了搖頭,她說:“我不能把這本書賣給你。買這本書需要證明,證明你來自什么學校,是干什么的。”我說自己來自一個漢語叫馬塘、藏語叫卡爾古的小學,是那個學校的五年級學生。她說:“那你有證明都不行了。你們馬塘是馬爾康縣的,刷經寺屬于紅原縣。你要到你們的縣的書店去買。”我的聲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聽清的小聲音說了一些央求她的話,但她依然站在柜臺后面堅決地搖著頭。
然后,我的淚水便很沒有出息地下來了。我越想止住眼淚,這該死的液體越是歡暢地奔涌而出。營業員吃驚地看著我,臉上浮出了憐憫的表情。
她說:“你真的這么喜歡這本書?”
“我從老師那里看見過,我還夢見過。”
現在,這本書就在我面前,但是與我之間卻隔著透明但又堅硬而冰涼的玻璃,比夢里所見還要遙不可及。
營業員臉上顯出了更多的憐憫,這位阿姨甚至因此變得漂亮起來。她說:“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淚。她說了一個簡單的成語,要我解釋。我解釋了。她又說了一個,我又解釋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臺,落在了我的頭頂,深深地嘆了口氣,說:“不容易,一個鄉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這本小書賣給我。
從此,很長一段時間,我像閱讀一本小說一樣閱讀這本詞典。從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書。從此,我對于任何一本好書都懷著好奇與珍重之感。 (有刪改)
14.簡要復述“詞典的故事”。要求寫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思路點撥:本題重在考查記敘的基本要素和概括文意的能力。記敘文閱讀中對記敘要素的考查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給你列出記敘的六要素,讓你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內容;二是就文中的某一段內容,讓你指出它涉及了哪些記敘要素;三是根據六要素概括文意。本題屬于后者。解答本題時,先要明確記敘有哪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然后仔細閱讀全文,找出六要素在文中具體體現在哪些地方,著重注意題干中明確要求“寫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便可準確作答。
參考答案:
小時候我渴望有一本詞典。小學畢業前,我到新華書店買詞典,但因為我沒有證明,營業員不肯賣,我禁不住流淚。她同情我,考了我兩個成語,然后破例賣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