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p>
【譯文】
顏淵問怎樣實行仁德。孔子說:“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于禮法,就是仁德。一旦這樣做了,天下人都會稱許你是個仁德的人了。實行仁德靠的是自己,難道要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允許我問一下它的條目?!笨鬃诱f:“不合于禮法的不看,不合于禮法的不聽,不合于禮法的不說,不合于禮法的不做?!?/p>
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明,請讓我按您的話去做吧。”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敝俟唬骸坝弘m不敏,請事斯語矣?!?/p>
【譯文】
仲弓問怎樣實行仁德??鬃诱f:“出了門,就好像會見高貴的賓客,役使老百姓好像承擔著盛大的祭祀典禮,自己不想做的事,不施加給別人,在治理邦國時沒有怨言,回到家也沒有怨恨。”仲弓說:“我雖然不聰明,請讓我按您的話去做吧?!?/p>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rèn,言語遲滯,話不輕易說出)?!痹唬骸捌溲砸沧殻怪^之仁已(通“矣”)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
【譯文】
司馬牛(孔子弟子)怎樣實行仁德??鬃诱f:“仁德的人說話遲鈍。”司馬牛問:“說話遲鈍,這就稱之為仁德了嗎?”孔子說:“做事情很難,說起它來,能不遲鈍嗎?”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譯文】
司馬牛問怎樣做個君子??鬃诱f:“君子不憂愁不懼怕?!彼抉R牛又問:“不憂愁不懼怕,這就稱之為君子了嗎?”孔子說:“在內心里反省不感到愧疚,那還憂愁什么懼怕什么呢?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吾獨亡(通“無”)。”子夏曰:“商(子夏的字)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譯文】
司馬牛憂傷地說:“人家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說法,死生有命運掌管,富貴由天來安排。君子敬業,不出差錯,跟人交往恭敬講求禮節,普天之下,到處都是兄弟。君子怎么會憂傷沒有兄弟呢?”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p>
【譯文】
子張問怎樣才算明辨事理??鬃诱f:“一點一點的讒言,切膚之痛的誣告,在你這里行不通,可以說是明辨事理了。一點一點的讒言,切膚之痛的誣告,在你這里行不通,可以說看事情深遠了。”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ィ谒谷吆蜗龋俊痹唬骸叭ケ!白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ィ谒苟吆蜗??”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p>
【譯文】
子貢問怎樣執政,孔子說:“使糧食充足,使軍備充足,百姓就會信賴它了。”子貢說:“如果迫不得已去掉一個,在這三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說:“如果迫不得已去掉一個,在剩下的二者中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都有死的一天,百姓不信賴,國家就站不住腳了。
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去毛的皮,皮革),猶犬羊之鞟。”
【譯文】
棘子成(衛國大夫)說:“君子本質好就夠了,為什么還要有文采呢?”子貢說:“可惜啊,您對君子的評說。駟馬難追言語。文采猶如本質;本質如文采。去掉毛的皮虎豹,猶如去掉了毛的狗羊一樣(是沒有什么區別的)?!?/p>
哀公問與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合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祗以異?!?/p>
【譯文】
子張問怎么樣崇尚道德辨別疑惑??鬃诱f:“以忠誠誠信為主,按照義改變自己的做法這就是崇尚道德。喜歡一個人就想讓他活下去,討厭一個人,就就想他趕快死。既希望他活下來,又希望他趕快死去,這便是疑惑。(這樣自己)確實自己不會使自己富裕起來,也僅僅(讓人)認為你怪異?!?/p>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熬?,臣臣,父父,子子?!惫唬骸吧圃眨⌒湃缇痪?,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譯文】
齊景公向孔子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回答說:“國君要像個國君,臣子要像個臣子,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像個兒子?!饼R景公說:“很好啊!果真國君不想各國君,臣子不像個個臣子,父親不像個父親,兒子不像個兒子,即使有糧食,我能吃得下它們嗎?”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
【譯文】
孔子說:“憑借片言只語可以判決案件的,大概只有子路吧。”子路沒有久不踐行的諾言。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p>
【譯文】
孔子說:“審理訴訟,我跟別人一樣,(但)必定(想辦法)使沒有人訴訟。”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譯文】
子張問怎么樣執政??鬃诱f:“處在位置上不厭倦,用忠實來處理公務?!?/p>
子曰:“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通“叛”)矣夫?!?/p>
【譯文】
孔子說:“在文獻方面廣泛地學習,用禮節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p>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
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成全別人的壞事。小人很這相反?!?/p>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罢哒?,子帥以正,孰敢不正?!?/p>
【譯文】
季康子向孔子問執政的事。孔子回答說:“政治的事是正直,您用正直作表率,誰敢不正直呢?”
季康子患盜,問于孔子。孔子對曰:“茍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譯文】
季康子憂慮盜賊,向孔子詢問。孔子回答說:“如果您沒有貪欲,即使獎賞他們,他們也不會偷竊的?!?/p>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后省略了一個“之”)?!?/p>
【譯文】
季康子向孔子詢問治理國家,說:“假如殺掉不道之人,來親近有道之人,怎么樣???鬃踊卮鹫f:”您執政,那里用得著殺人。您想搞好,百姓自然會好。統治者的德行就像是風,百姓的德行就像是草,在草上的風勢,必然會使它們倒向哪一面。“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弊釉唬骸昂卧?,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家臣)必聞?!弊釉唬骸笆锹勔?,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譯文】
子張問:“讀書人怎么樣,就可以稱他通達了?”孔子說:“你所說的通達是什么意思?”子張說:“在邦國必聞名,在做家臣時必然有名望?!笨鬃诱f:“這是名望,不是通達。那通達,是品質正直,喜好道義,觀察別人的話語和神色,考慮到對別人謙讓。在邦國中必然通達,在做家臣時必然通達。那有名望的人,神色上選擇的是仁德,可是行動上卻背道而馳。處在位置上不會被懷疑,在邦國中必然聞名,在做家臣時也必然聞名?!?/p>
樊遲從游于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nì,隱瞞真情掩飾錯誤)、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后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譯文】
樊遲在舞雩臺下游賞,說:“斗膽問一下,崇尚道德、消除隱怨、辨別糊涂?!笨鬃诱f:“問得好。先把事情做好,然后得到,不是崇尚道德嗎?抨擊自己的毛病,不抨擊別人的毛病,不是消除了隱怨嗎?一時間的憤怒,忘掉了自己,以及自己的雙親,不是糊涂嗎?”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眴栔ㄍā爸恰保?。子曰:“知人?!狈t不達,子曰:“舉直錯(通“措”,安置)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向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p>
【譯文】
樊遲問仁德??鬃诱f:“愛護別人?!保ǚt)又問智慧??鬃诱f:“善于了解別人?!狈t不能理解,孔子說:“舉薦正直的人,安置在那些不正直的人之上,就能使不正直的人變得正直?!胺t退了下來。看見子夏說:”剛才我見到夫子,就問他智慧,夫子說:‘舉薦正直的人,安置在那些不正直的人之上,就能使不正直的人變得正直?!@話說得是什么意思???”子夏說:“這話說得意思太豐富了!舜得到天下,在眾人中挑選,提拔了皋陶,不仁義的人就遠遠地離開了。湯得到天下,在眾人中挑選,提拔了伊尹,不仁義的人就遠遠地滾開了。”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通“導”)之,不可則止,無自辱焉。”
【譯文】
子貢問如何對待朋友??鬃诱f:“衷心地勸告他,好好地開導他,不可行就停止,不要自找侮辱?!?/p>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p>
【譯文】
曾子說:“君子憑借文章來會聚朋友,憑借朋友幫助自己變得仁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