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癥的診斷有一定的標準,一般認為每周多于4個晚上、連續3周以上入睡潛伏期大于30分鐘或睡眠效率小于85%即為失眠。不過偶爾的失眠屬于正常現象,不能只憑一周一兩次的睡眠不好,就給自己下個失眠癥的診斷,進而焦慮、擔心自己的睡眠。
但是,現在有許多人對睡眠的錯誤認知,把偶然的睡眠不佳當成失眠,或者對睡眠有著不合理的要求,給自己增加莫大負擔,因為焦慮過多,反而影響了睡眠,甚至真的變成了失眠者。對于這些對睡眠認知有問題的失眠人來說,健康教育就非常必要。
1、樹立治療的信心每個失眠者都需要知道,失眠癥是可以通過治療康復,在日常生活中,開闊心胸,放松心情,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不過在健康教育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齡和職業等情況,有針對性的“備課”,幫助失眠者更好地認識睡眠。
2、正確使用藥物能夠有效改善睡眠許多失眠者要么自己胡亂吃藥,要么就過度排斥安眠藥。其實,合理使用安眠藥是主要治療方法之一,而大多數患者并不會出現副反應,少數患者可能會出現副反應,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如果出現了可以及時處理。所以患者一定要消除對安眠藥的偏見。
3、建立有利于入睡的條件反射機制如睡前泡個溫水澡或用溫水泡腳,喝杯牛奶,每天按時入睡與起床等。不要提前上床睡覺,有睡意了才去睡。堅持正常時間起床,早晨不要賴床。只要長期堅持,就會建立“入睡的條件反射”。但睡前禁喝酒、茶、咖啡類飲料。以免引起神經興奮,不利于睡眠。
4、放松訓練醫生會指導病人放松治療,轉移病人的注意力,并使病人學會自我調節,自我暗示,解除患者對失眠的焦慮與恐懼。這樣患者在上床后,可以迅速有效地讓自己松弛下來,這對于找回睡眠非常有效。
5、人際關系治療很多失眠者多少還是遇見了一些生活中的不良事件,特別是一些人際關系問題,最容易影響睡眠。在健康教育中,醫生也會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改善家庭關系、鄰里關系、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等等,使得患者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心情愉快,人際關系融洽,將極其有利于睡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