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詩句,按要求作文。
花為什么謝了呢?
因此花謝了。
琴弦為什么斷了呢?
我強彈一個它力不能勝的音節
因此琴弦斷了。
——泰戈爾
請你以上述詩句所蘊涵的哲理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高考題中,往往會遇到這種詩歌類材料的作文,對這類作文,我們應該如何進行審題立意呢?
一、審題步驟
1.讀懂詩歌,把握“詩家語”的一些特殊性:詩歌常對語言進行變形,在語法上主要表現為改變詞性、顛倒詞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2.抓意象。詩歌是借助意象來表情達意的。詩歌語言的含蓄美,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審題時,我們可抓住詩歌的意象去聯想、體會,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義和寓意。這一步我們要弄清兩個問題:一是詩中有什么意象,二是這個意象有什么深層意義或象征意義,可采聯想進行合理的推求。如果一首詩中含有多個意象,要注意根據標題分清幾個意象的主次,防止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誤。
4.理清材料內在、外在關系(對比、互補),整體閱讀。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讀這首詩可以產生不同的聯想或感悟。請根據你的聯想或感悟寫一篇文章。
審題立意解析:
這首詩說的是什么呢?
(1)距離產生美。總以為星星是寶石,是因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離;沒有距離了,飛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沒有美可言了,看到的當然是灰塵、石渣。對人也是這樣啊,在對一個人還不怎么了解的時候(特別是戀人),總覺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們對他熟悉了,他對我們再沒有什么秘密的時候,美便不存在了。實際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為他的缺點擋住了我們的視線,使得我們看不見他的優點罷了。
(2)透過現象看本質。晶瑩、透亮、沒有纖瑕,這是星星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現象,它的本質呢?正如詩人所說,是和地球一樣復雜。這是在寫星星,又何嘗不是在寫現實生活呢?遺憾的是,我們常常被一些紛紜的現象所迷惑,把現象當作了本質。近觀才能發現本質。
(3)理想和現實。詩歌第一小節寫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節寫的是現實生活中的星星。我們不是常常把現實理想化嗎?正因為把我們尚為涉足的現實理想化了,所以當我們步入現實開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這時,就需要我們用一段時間來調整心態了。
2、閱讀下面一首小詩,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楓葉上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
立意參考:
第一種:同樣是露珠,在楓葉上紅紅地閃爍,在荷花上淚滴似蒼白透明
從露珠角度:人在不同的環境(位置、崗位、角色、生活)表現出不同的結果(價值、際遇、成績、風采)。
看作對比:
立意1:要選擇能讓自己閃光的人生環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遺憾、傷感。
不看作對比:
立意2:不同的環境(位置、崗位、角色、生活)中表現出不同的人生結果(價值、際遇、成績、風采),都能煥發光彩。
從楓葉荷花角度
看作對比:
立意3:好的環境(位置、崗位、角色、生活)能讓人有好的結果(價值、際遇、成績、風采)。
不看作對比:
立意4:不同的環境(位置、崗位、角色、生活)造就不同的人(價值、際遇、成績、風采)
立意5: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
立意6:善借,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第三種:露珠真實地呈現了楓葉、荷花的顏色;而楓葉、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變色,可以推出:
立意7:堅持自己的個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環境的影響
立意8:要真實地反映客觀現實世界
立意9:只有自身心靈純潔,才能真實地反映世界。第四種:露珠、楓葉、荷花一起構成非常美麗和諧的畫面,是由于二者自然地融合,沒有沖突反作用,可以立意:
立意10:談融入之美(和諧之美)
錯覺
泰戈爾
河的此岸暗自嘆息——
河的彼岸一聲長嘆:
讀這首詩產生了哪些聯想或感悟呢?請跟據你的聯想或感悟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聯想或感悟應是本首詩引發的。
③不少于800字。
【寫作導引】要審好這個題目,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②有了初步的解讀,再進行深入的想深想透。其實我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之中,這種錯覺現象處處都是,只要留心皆有發現。但這只是思考的初步,關鍵是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錯覺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缺乏對自我的認知。重拾信心,就會發現自己身邊處處皆風景,就會發現我自己就是美麗的風景?!耙磺袣g樂”“快樂”自己也擁有。因此克服這種“錯覺”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樹立自己的信念。
1.抓意象(此岸、彼岸)
2.抓關鍵(錯覺)
3.查原因(沒有看到自己的優勢,不懂珍惜。)
2、正確看待自己,珍惜擁有。
《給錯覺糾偏》、《別只盯住遠方》、《重拾自信》、《幸福就在你(我)身邊》、《榜樣就在身邊》、《墻內開花墻內也很香》《何必攀比》等。
4、閱讀下面一首詩,根據要求作文。
沙
苗得雨
世上,好像——
就在它的里面
參考立意:(1)偉大寓于平凡;(2)價值蘊藏于普通。
5、閱讀下面的小詩,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土
林希
附著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間里
你是塵埃
讀了上面的這首哲理小詩,你想到了什么?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閱讀積累,寫一篇文章。
【寫作指導】這首詩塑造的主體形象是土,但很顯然作者并非簡單地寫土,而是寄予了土一定的象征意義。因此我們就要運用聯想和以小見大的方法來拓展我們的思維,從而準確地把握詩歌的象征意義。
(1)詩歌塑造的形象是土,但是它們呈現于世人面前的形式各不相同:附著在大地上是土壤;沉浮在空間里為塵埃。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土壤還是塵埃,其本質都是一樣的。只是因為處于不同的時間、空間和條件下而呈現不同的形式罷了,一如同一輪明月,卻有陰晴圓缺。土是如此,世間萬物何嘗不是這樣?據此我們可以立意多彩世界、多面人生等。
(5)面對這樣的哲理詩,我們還可以有許多思考:諸如選擇,位置與價值等等。每個人生活在世界上,都面臨著對人生對自我價值的終極思考和選擇。成功與失敗、高尚與低俗、崇高與卑微,往往都在一念之差,只看你是選擇做土壤,還是選擇做塵埃。
花為什么謝了呢?
因此花謝了。
琴弦為什么斷了呢?
因此琴弦斷了。
——泰戈爾
請你以上述詩句所蘊涵的哲理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寫作導引】泰戈爾的詩蘊涵的哲理是:過多的愛和過大的壓力只會使效果適得其反。當然,作文時不必局限于談“愛”或“壓力”,只要扣住“不能超過一個限度”“凡事應適可而止”構思立意即可,取材的范圍還是很廣的,比如談追求的目標不可過高,藝術創作要講究適度之美等等,都是可以的。
如在父母與子女關系上,父母的管束與安排限制了兒女的自由,剝奪了他們獨立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不能親自經歷、主宰和體驗一切,這實際上是以愛的名義無情地剝奪了子女經歷人生、體驗生活的權利。
“力不能勝任”是讓人不堪重負,包括生活、心理和情感等方面?!扒贁唷眲t意味著催人毀滅。那么“強彈”則是什么呢?是一種完全從自己愿望出發,不考慮對象生活、心理及情感需求的。強彈至少具有下列內涵:方式專制和蠻橫;行為缺乏理性;不顧慮對象的感受、能力、承受力、發展特點等;心理上完全是“以己之心而施于人”,“己心所欲,則強施于人”。
《誰是花兒誰是弦》;《淡淡的愛》;《斷了的弦》;《量“度”而行》;《一線之隔》;《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