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的建城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早在肅慎時期,這里就已經形成居住群,后來大約在公元前2100年建立城市稱為“吉拉爾”,勿吉、扶余時期由于吉林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長春和敖東之間最大的驛站,元朝后寬城被毀,使得吉林成為比較大的政治經濟中心。明朝,女真烏拉部在這里建立為“烏拉國”的政權。明萬歷四十一年,吉林歸屬努爾哈赤統治,成為后金領地,之后皇太極改金稱清,建立清王朝。清康熙十年(1671),將烏拉劃給寧古塔副都統安珠瑚奉命率軍,籌建吉林城。康熙十五年(1676),清政府調寧古塔將軍巴海移駐吉林城,吉林遂成清政府統轄松花江、烏蘇里江、黑龍江等流域的重鎮,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康熙皇帝于1682年東巡吉林時,巡視水師營后,揮筆作詩,名曰《松花江放船歌》。因其中有“連檣接艦屯江城”的詩句,故吉林市素有“北國江城”之稱。清雍正五年(1727),置永吉州,州治吉林。乾隆十二年(1747),改永吉州為吉林廳。清光緒七年(1881),吉林廳升為吉林直隸廳,次年又升為吉林府。民國2年(1913),將吉林府改為吉林縣。民國18年(1929),改吉林縣為永吉縣,同時設立吉林市政籌備處。民國20年(1931),日軍占領吉林。1932年,偽滿統治時期成立偽吉林省公署。1945年日本投降后,國民黨成立“吉林地方治安維持會”。1946年,國民黨成立吉林省政府和吉林市政府。1948年,吉林市解放,吉林市成為吉林省政府所在地,直至1954年遷往長春市。
吉林是中國北方著名山水城市。城東有“左青龍”——城市森林公園龍潭山如青龍迤邐而臥;城西有“右白虎”——清朝皇帝望祭長白山的小白山似猛虎熠熠盤踞;城南有“前朱雀”——風景如畫的朱雀山鐘靈毓秀;城北有“后玄武”——遐邇馳名的北山、玄天嶺、桃源山古廟掩映。松花江似玉帶,松花湖若明珠,正如清朝皇帝所詠“城臨鏡水滄煙上,地接屏山綠樹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吉林市具備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滿、白山、紅石三個水電站的建成,形成了“一江三湖”的美景,松花湖被定為國家級旅游區,吉林霧淞被譽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之一,龍潭山鹿場被列為國家級旅游景點。
山有龍湫,未必旁無夔罔兩;
龍峰疏柳籠煙暖;
![]() 風物江山艷陽侯;
三茅天際青蓮聳;
圣跡長留欣繼武;
眉頭春色十分濃,樂府新翻出塞曲;
景觀西南,觀紫氣西來,天低云淡;
法雨通南海;
![]() 望南海,駕祥云,祥光千萬道;
絕妙朋游,有明月一盅,好山四座;
五載我重游,桑海高吟詩世界;
登高遠望,四面云山,千家煙樹;
雁聲秋露白;
泰華西來云似蓋;
仙吏本蓬萊,夜雨名山,尋夢偶來香案地;
一畦杞菊為供養;
龍從百丈潭中起;
威震華夏;
| 霧漫寒江吞曉月;
寒江送暖升紫氣;
一江秀水千重霧;
寒江雪柳,舉世無雙奇景;
艱苦創業,應慕搖櫓大漢;
高塔織電網,點明海內千秋風月;
寒江雪柳,玉樹瓊花,書記船廠留佳句;
天外來客,風馳電掣,隆隆落地隕石雨;
雙亭比翼,臨閣低瞰,金碧輝煌仿古廈;
左右兩大院,一群公仆,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
歷千劫不壞身,大地蓮華開法藏;
![]() 一層誰更上,對秋空約色;
蓮花座下,占斷西風三月景;
無道無僧為圣地;
山高塵不到;
梵文儲貝葉;
生世為長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