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 律 歌
聯分上下有規定 字句一定要對等
一聲二聲叫平聲 三聲四聲稱仄聲
平對仄,仄對平 平仄相間韻律強
上聯句末仄聲起 下聯收尾是平聲
詞性一般應一致 詞語結構要對應
上下節律要對拍 語意相關主題同
一忌同意犯合掌 二忌重字位不同
三忌上聯尾三仄 四忌下聯尾三平
五忌上下同字對 六忌上重下聯輕
內容健康立意巧 字字含情韻味長
平仄對立(一)
—— 仄起平收
【賞一賞】
銜泥雙紫燕;
采蜜幾黃蜂。
女子眉纖,額下現一彎新月;
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
【學聯歌訣】
仁無敵,德有鄰,一發對千鈞。
蟬鳴哀暮夏,鶯囀怨殘春。
【品一品】
捐來的縣官不如女仆
清朝,有一位花錢捐來的縣官,一次在鄉下遇見一位插秧的農夫,農夫給他出了個上聯:“稻草捆秧父抱子;”縣官胸無點墨,哪里能對得上。回到家里,夫人問他為什么發愁,他實話相告,農夫還等著他對對子呢。誰知夫人和他是一對草包,也對不上來。而在一旁的女仆卻隨口對出下聯:“竹籃裝筍母懷兒。”縣官聽了對女仆肅然起敬。
平仄對立(二)
—— 平仄交替
【賞一賞】
(1)奇書不釋心添慧;妙句常吟口溢香。
(2)細雨無聲潤物;和風有意迎春。
(3)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
【學聯歌訣】
猶對尚,侈對慳,懲惡對除奸。
愁中對夢里,巧慧對癡頑。
【品一品】
孫中山聯驚張之洞
清光緒年間,孫中山留學歸來,途經武昌總督府,想進見湖廣總督張之洞。他呈上名片,臨時附言:“學者孫文求見之洞兄”。張之洞一瞧和他稱兄道弟很不高興,便問門衛來者模樣,門衛回答是年輕儒生。張之洞隨即寫了一行字:“持三字帖,見一品官, 儒生妄敢稱兄弟?!遍T衛給了孫文,孫雯一看,這分明是一副對聯的出句。于是對出下聯,讓門 洞見字暗暗吃驚,急令門衛開中門迎接這位才華橫溢的讀書人。
平仄對立(三)
—— 平仄相對
【賞一賞】
(1)清高宗乾隆題杭州于謙墓聯
丹心托月;
赤手擎天。
(2)清·鄭燮題焦山別峰庵聯
室雅何須大;
花香不在多。
【學聯歌訣】
刑對賞,貶對褒,手舞對足蹈。
若思對原想,東奔對西跑。
【品一品】
蔡鍔對句索風箏
蔡鍔(1882—1916),湖南邵陽人。小時候有一次和小朋友們放風箏,風箏斷線落到知府衙內。蔡鍔領著小朋友們一塊去索要,知府指著帶頭的蔡鍔說:“童子六七人,無如爾狡;”
蔡鍔眼珠一轉,對道:“太守二千個,唯有公……”。
太守要蔡鍔說完,蔡鍔便說:“你把風箏還給我,當續一個“廉”字;若不還就讀個“貪”字。知府聽罷哈哈大笑把風箏還給了蔡鍔。
有趣的對聯(一)
—— 回文聯 疊字聯
【賞一賞】
(1)地滿紅花紅滿地;
天連碧水碧連天。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2)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學聯歌訣】
天對地,室對家,咫尺對天涯。
紅鱗對白鷺,凍雀對昏鴉。
【品一品】
秀才斗雞山上得絕聯
古時候,有個秀才到桂林游覽,來到了著名的斗雞山。他在山上看見有兩只山雞正在打架,“咕咕”直叫,脖子上的毛都豎了起來。秀才靈機一動,腦子里閃過了一個上聯:
斗雞山 上山雞斗
他很快發現,這是個回文聯。但是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出下聯了。無奈,他只好下山。他一邊兒走,嘴里一邊兒念,連撞上了一個人都不知道。
被他撞的人,是位白發蒼蒼的老翁。看見秀才沉浸在思索中的樣子,老翁不禁失笑了。秀才仔細一看,被撞得老翁竟然是自己的啟蒙老師。
老師問:“你在想什么呢?”
秀才回答說:“我剛剛想到一個上聯‘斗雞山上山雞斗’,可是無論如何也對不出下聯了。一時出神,冒犯了老師。
老師想了一會兒,突然說,我剛剛游過吟龍洞,不如就用它對出下聯吧:
吟龍洞中洞龍吟
秀才聽了,連連稱是。
有趣的對聯(二)
——頂針聯 數字聯
【賞一賞】
(1)樓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飛天外;
池邊綠樹,樹邊紅雨,雨落溪邊。
保俶塔,塔頂尖,尖如筆,筆寫五湖四海;
錦帶橋,橋洞圓,圓似鏡,鏡照萬國九州。
(2)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一掌擎天,五指三長兩短;
六合插地,七層四面八方。
【學聯歌訣】
優對劣,凸對凹,翠竹對黃花。
魚游池面水,鷺立岸頭沙。
【品一品】
唐伯虎搖扇對農夫
唐伯虎,明代著名畫師,又工于詩聯。一天,唐伯虎到水田邊領略農田風光,遇見幾位農夫。其中一人對他拱手施禮問:“唐解元!你是有名的才子,我出個對子你能對上嗎?”
唐伯虎說:“愿聞指教。”
那農夫跳上旁邊的水車,連連踩踏,水流出來了,笑瞇瞇地說:“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說罷腳也打住,水也隨之而止。
唐伯虎此時正在用扇子扇風乘涼,他看了看手中的扇子,靈機一動吟道:“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平仄對立
【學聯歌訣】
賞美景,度良宵。甘蔗對辣椒。
秋風吹落葉,時雨潤新苗。
【品一品】
三縣廟下和尚對
山西南部的曲沃、聞喜、絳縣交界處,有三座寺廟,建在紫金山的三個山頂山,故也叫三尖廟。
紫金山上多般都是灌木,小和尚拾柴,往往越界。一次,聞喜寺廟的小和尚,進入絳縣地界拾柴,被絳縣寺廟的小和尚抓住了。提出條件,要么把柴留下,要么對上對子把柴擔走。
聞喜小和尚愿對對子,絳縣小和尚出的上聯是:“此木為柴山山出;”聞喜小和尚一時找不到題材,眼看快要日落西山了,這時遠遠望見山下各村莊,都升起了做晚飯的炊煙,小和尚高興了,馬上對道:“因火生煙夕夕多?!?/span>
絳縣小和尚很滿意這個對句,忙說歡迎你們多來打柴,咱們結為聯友,回回都來對對子。
形對意聯(一)
【學聯歌訣】
三都賦,七步詩。有志對無知。
一日常三省,片言每在思。
【對聯故事】
重慶渣滓洞的春聯
1949年春節,重慶渣滓洞監獄關押的共產黨人和革命者,知道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淮海戰役決定性的勝利喜訊,歡欣若狂。他們要慶祝人民勝利又無法表達,就用紙煙盒小紙塊對起來,用棉衣套絮灰作墨,手指作筆,寫春聯。
女牢門上的春聯是:洞中才數月;世上已千年。橫批:扭轉乾坤
樓三室牢門上的春聯是:看洞中依然舊景;望窗外已是新春。橫批:苦盡甜來
樓七室牢門上的春聯是:兩個天窗出氣,一扇風門伸頭。橫批:樂在其中
樓一室牢門上的春聯是:歌樂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參禪。橫批:極樂世界
還有一副春聯,是揭露監獄封鎖消息的,充分表達了革命志士們的文雅風度和革命樂觀主義情操。聯文是: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橫批:大地回春
由于國民黨反動派的慘無人道,在他們敗出重慶時,將關押的政治犯殺害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后,為解放的黑暗處,一副副春聯都成為千古絕唱。
形對意聯(二)
【聯知初探】
對聯既要“對”,又要“聯”,說的就是我們《聯律歌》中的“上下兩聯有側重,語意相關主題同”,也是楹聯基本規則中的“形對意聯”,意思是形式對舉,意義關聯。指上下聯不僅形式對立(字句對等、詞性對品、結構對應、節律對拍、平仄對立)而且所描繪的境況,所表達的情趣,所反映的思想。所揭示的道理必須具有一個共同的主題。
【學聯歌訣】
唇對齒,角對頭,策馬對騎牛。
筆尖對筆底,綺閣對雕樓。
【楹聯故事】
聯罵慈禧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同年十一月二日,日軍侵占大連。敗訊傳來,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有人憤然書聯于北京墻頭: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慈禧垂簾聽政二十余年,喪權辱國,死后卻被尊為慈禧端佑康頤昭預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對此,有人書聯嘲之:垂簾廿余年,年年割地。尊號十六字,字字欺天。
形對意聯(三)
【聯知初探】
在一副對聯中,上下聯句涉及的對象盡管千差萬別,但是都必須為一個共同的主題服務,否則上下聯便毫不相干,收不到意境美的效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無情對。
【學聯歌訣】
絲對竹,劍對琴,素志對丹心。
千愁對一醉,虎嘯對龍吟。
【楹聯故事】
紀曉嵐智斗乾隆
紀昀,字曉嵐,河北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四庫全書》的總纂。他十分風趣、幽默,頭腦靈活。清高宗乾隆皇帝喜歡找人對對子,也算是一種娛樂。找誰呢?自然是紀曉嵐了。遮天,乾隆出的出句,聽著是:
兩碟豆
紀曉嵐心想:皇上一般都出難句,這次怎么如此簡單?要小心對付,答道:
一甌油
果然,乾隆改了口:我說的是——
兩蝶斗
紀曉嵐似乎早已猜到,不慌不忙地說:我指的是——
一鷗游
皇上又說:花間兩蝶斗
紀曉嵐隨口應道:
水面一鷗游
皇上說:“看來斗不過你喲!”紀曉嵐一聽,小心翼翼地說:皇上高明,臣不過是一只水鳥罷了?!?/span>
佳聯避忌(一)
——忌上下合掌
【聯知初探】
合掌,是指兩掌心合在一起。上下合掌是說一副對聯的上下兩聯所反映的事物或所表達的思想在內容或意義上相近或相同。對聯的上下兩聯應該從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角度去描述一個特定的景況,反映一個特定的思想,而且這種領域越異,角度越大,就越能深刻地反映特定的思想。這種異中求同較之同中求異的手法更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因此,上下合掌的現象要避忌。
【學聯歌訣】
山潑黛,水浮藍,雪嶺對云潭。
蕊香蜂競采,泥軟燕爭銜。
【佳聯積累】
1. 良師言不諱;益友色無諛。
2. 親仁德日進;近惡過趨深。
(《弟子規》對聯·親仁)
3.任憑險遠終達岸,只顧攀登莫問高。
4.冉冉白云,夜半高遮千里月;澄澄碧水,宵中寒映一天星。
【楹聯故事】
解縉續聯筆生花
解縉有一次訪友,被拒之門外,門口貼了一副對聯:閑人免進;盜者休來。
謝縉站在門口一看,知道這是取笑于他,便在上下聯尾各加了三個字,改為:“閑人免進賢人進;盜者休來道者來?!迸笥言陂T內笑著相迎。
佳聯避忌(二)
——忌不規則重字
【聯知初探】
對聯中有一種重復用字的有趣現象,重復用字用詞的聯簡稱為“復字聯”,連續重復又稱為“疊字聯”。
重復用字時一定要注意用字規則:
1.如果上聯(或出句)重復使用某個字時,下聯(或對句)必須在相同位置重復使用另外一個字,簡稱“復字”。
2.規則重字一般多出現于疊字聯、回文聯、頂針聯等中。
【學聯歌訣】
將對欲,可對堪,物美對價廉。
衷心對赤膽,不愧對無慚。
【佳聯積累】
1.汲取桓公教訓;仿學孟母擇鄰。
2.須尋根問底;莫借紙談兵。
(《弟子規》對聯·余力學文)
3.山高自有行人路,海闊不泛破浪舟。
4.波浪千層,喜見蛟龍得水;云霄萬里,驚看雕鶚橫秋。
【楹聯故事】
紀昀巧對乾隆回文聯
紀曉嵐隨從乾隆在北京街上私訪,發現一家酒店,字號是天然居,皇上覺得有趣,遂即興說出一副回文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乾隆對自己撰寫的這副對聯很得意,叫紀曉嵐也同樣撰一副回文聯。紀曉嵐想皇上的這副聯,不僅形式用回文,還寓意自己是天上的客人,對好實在不易。但行到一處寺院時,紀曉嵐還是對上了: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佳聯避忌(三)
——忌不規則重字
【聯知初探】
對聯中,上下聯的用字不能不規則地重復,這是對聯創作中忌諱的一點。因為重字缺少變化,意思相同,容易形成合掌,再者同字平仄相同,有失聯律。
不規則重字包括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所謂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在上下聯同一位置相對。所謂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這兩種情況都是要避諱的。
【學聯歌訣】
悲對樂,愛對嫌,玉兔對銀蟾。
眼底對眉間,李苦對瓜甜。
【佳聯積累】
1.書能通造化;筆可染云霞。
2.紙上讀來淺;行中悟透真。
3.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教無時想有時。
4.書生惜壯士韶華,寸陰尺璧;
游子愛良宵光景,一刻千金。
【楹聯故事】
劉墉狡辯悅乾隆
看過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的人都記得,乾隆皇帝突然來到劉墉編書的房前,他來不及更衣便藏到桌案下邊,乾隆其實看見了但故意裝作未見,問劉在嗎?下人答不在,乾隆坐在桌邊不走。
良久,乾隆裝作要走,高聲告訴下人他走了,輕輕地又坐在桌邊。劉在桌下問:“老頭子走了嗎?”下人不敢答,劉一出來嚇得趕緊跪倒磕頭?;噬吓瓎枺骸按竽懀〔怀鰜斫与抟簿土T了,怎么叫朕老頭子?”
劉墉畢竟腦瓜子好使,穩穩神,解釋道:“老是對人的尊稱,一般人沒資格得到這個稱呼;頭是首腦,至高無上,是最大的官;子是對圣人的稱呼,如孔子、孟子……”
乾隆知道這是詭辯,于是出一上聯譏諷他,叫他對:“劉家羅家郭家,四書五經倫理綱常在;”劉墉一聽便知,皇上是罵他劉羅鍋,干脆就用老頭子對吧:“老子頭子孫子,三略六韜兵家必勝篇。”從此,劉墉再也不敢在背后說不敬的話了。
佳聯避忌(四)
——忌上聯尾三仄 下聯尾三平
【聯知初探】
尾三仄,是指七言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五字應平卻仄;五言律句“平平平仄仄” 中,第三字應平卻仄,造成收尾三字均為仄聲的情況。
尾三平,是指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 第五字應仄卻平;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 中,第三字應仄卻平,造成收尾三字均為平生的情況。三平尾在古人律詩中極為罕見,是律詩創作的大忌。 對聯基本上沿用五七言律句式的詩律,故也以上聯三仄尾、下聯三平尾為大忌。如果是多分句聯,上下聯的分句中也不允許出現三仄尾、三平尾。
【學聯歌訣】
霜對露,浪對波,媚柳對枯荷。
酒闌對歌罷,玉律對金科。
【佳聯積累】
1.讀書心眼口;處世信誠仁。
2.書須逐本悟;事莫越規行。
3.計劃寬為限;踐行緊用功。
(《弟子規》對聯·余力學文)
【楹聯故事】
王羲之三寫春聯
王羲之(301-361),晉代人。精于書法,世稱“書圣”。
他從山東遷到浙江紹興居住時,恰逢過大年,便寫了一幅春聯貼到臨街門上。聯曰:春雨春風春色;新年心歲新家。不料春聯貼出一轉臉,就被喜愛他書法的人悄悄揭走了。
王羲之乘興又寫了一聯:鶯啼北里;燕語南鄰。
誰知此聯貼出一眨眼工夫又不翼而飛。
已經是年三十晚上了,夫人催他再寫一副。王羲之略思片刻,揮筆寫了一幅“急轉”春聯。叫小兒獻之攔腰剪斷,先將上半截貼出去。圍觀的人一看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字雖是“書圣”的字,因內容不吉利,沒人再揭了。
圍觀的人走后,羲之叫兒子把下半截再接上。大年初一早上,從門前經過的人發現,四言聯成了七言春聯: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眾人拍手稱絕,三寫終于留住了春聯。
對聯創作(一)
【聯知初探】
要創作出一副好的對聯,除了要符合聯律的基本規則之外還有一些更高的要求:
意要新。作者的創作意圖、觀察角度和創新手法要新。
旨要明。對聯要反映的主題應該明確、突出。
境要美。創作對聯不僅要有意境,而且意境要鮮明,要善于想象,將自己的“意”,與想象的“境”相結合,在頭腦中形成一副五彩繽紛、豐富多彩的畫面。
【學聯歌訣】
如對似,減對添,繡幕對朱簾。
探珠對獻玉,驚地對動天。
【佳聯積累】
1.與少取多爭議烈;報恩忘怨友情深。
2.加人先問己;損己勿施人。
(《弟子規》對聯·泛愛眾)
3.事清心自定;筆正字方端。
(《弟子規》對聯·余力學文)
【楹聯故事】
解縉以聯嘲紀崗
明朝永樂年間,有一年冬天,在一位朝官的壽宴上,解縉正在興致勃勃的與大臣們賦詩吟對。這時,錦衣衛紀崗走了進來,在解縉和大臣學士們面前硬充斯文,胡謅對聯,仗勢拿人取笑。
解縉不平,想煞煞紀崗的威風,便離席踱到廳中,對紀崗朗聲說道:“解某不才,也出一聯向閣下請教?!辈坏燃o崗反應過來,解縉便擲地有聲地對他念到:“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請紀崗對下聯。紀崗面紅耳赤對不出來。解縉笑著說:“這副俗對,大人不是對不出,怕是懶得對。那我就自個兒續上下聯吧:‘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紀崗目視此聯,默默地吟詠了好幾遍,終于悟出其中奧妙,頓覺無地自容,轉而怒氣橫生,卻又不好對解縉發作。從此,便與解縉結下了難解的私怨。
對聯創作(二)
【聯知初探】
要寫出高雅,有感染力的對聯還要做到:
情要深。情感是對聯的靈魂。凡是好的、傳世的楹聯都包含著深厚的感情。情感才能產生良好的意境;情深才能迸發出鮮艷的火花;情深才能提煉出優美的詞句。
格要高。楹聯的格調應高雅,一定要是高雅健康的,而不是低俗腐朽的。
味要濃。味濃就是耐人尋味、回味無窮。味濃的對聯能夠把讀者引入優美的境界,給讀者帶來無窮的想象,能燃起人們希望的火花,鼓起人們勝利的風帆,敲響人們頭腦的警鐘,掀起人們生活的波瀾。
【學聯歌訣】
逢對遇,仰對瞻,巧語對花言。
泛舟對立馬,越嶺對翻山。
【佳聯積累】
1.有疑隨筆記;得典用新讀。
2.信手拈書易;從新復位難。
3.學通方悟理;功到自成才。
(《弟子規》對聯·余力學文)
【楹聯故事】
秀才以影圖撰聯
唐代,有一位秀才,只顧關門死讀書,年輕輕就成了近視眼。
一日,他正伏案讀書,發覺窗紗上有牡丹芍藥花影晃動。他以為是小妹又來逗他玩,急忙出去觀看,不料,一看門就驚飛了樹枝上的黃鶯和蝴蝶。他明白了,那晃動的花影原來是它們的影子。此情此景使他突發靈感,即興寫出一比上聯:“日照窗紗,鶯蝶飛棲,映出牡丹芍藥;”一晃幾個月過去了,卻怎么也想不出合適的對句。
入冬,有朋友邀他踏雪。來到橋頭,他發現橋面雪地上有許多竹葉梅花圖形,問是誰畫的,友人笑答:“你真是個書呆子!這是雞和狗的腳印”。
秀才一聽樂了,邊往回跑邊嚷著:“我對上了!對上下句了。”跑進書房就寫:雪飄橋面,犬雞行過,踏來竹葉梅花。
《校本教材》
由新絳縣西街實驗小學 朱才勝、李春英、吳秀立、寧林祿、郝永紅供稿,崔仰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