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式教師反思性評價
作者:嚴育紅
首先,可以從教師自身在課堂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來做評價。“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做出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對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體驗進行反思:“我和學生在整個課堂上感覺快樂嗎?這堂課對于雙方來說上得有價值嗎?這堂課的活動效果和我原來想象的一樣嗎?有沒有讓我覺得特別滿意或不滿意甚至遺憾的地方?”這種教師自我情感體驗的反思,更能帶動教師對教學中體現的教學策略、教學機制、教學語言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教學中出現的亮點,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啟示?”“怎么會不盡人意?問題在哪里?”……
其次,可以從同行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反饋來做出評價。借助其他教師對自身教學的評價進行反思,可以客觀冷靜地分析、審視自己的教學,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有效途徑。一位教師上《矛與盾》后,聽課教師重點提了兩方面:一是本堂課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效果非常好,小組成員能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交流時,能大膽表述個人意見,發表不同的看法;二是在學生舉例時,有學生認為那個賣矛與盾的人應該說:“我的盾很堅固,什么多穿不透;我的矛很鋒利,除了不能穿破我的盾,其他都能穿破。”還有學生說:“那人不應該同時賣矛和盾。”學生沒有意識到問題實質,而只是從邏輯上加以理解和分析。教師應抓住這兩位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理解寓意。教者聽了反饋意見后,寫了教學后記,并在第二節課上作了彌補。
再次,可以從學生參與課堂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反映來作出評價。可以在課程結束后,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如“你覺得這節課有趣嗎?”“這節課你回答了幾次問題?”“這節課中發現、提出了幾個問題?解決了幾個?分別是怎么解決的……”通過這些調查中的學生自評,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中參與的廣度和深度有比較具體的了解,有助于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采取相應的措施和對策。此外,還可觀察學生的互評,如“這節課你最佩服誰?為什么?”等。
另外,還可通過與學生座談來獲得信息進行教師反思性評價。
最后,從同類課的課堂教學情況的比較來做出評價。課前或課后,教師可以找一些同課題的錄象課資料來觀看、剖析,然后與自己教學的每個環節作比較,通過不斷地切磋、琢磨,完善自己的教學。教師也可主動去聽教研組中其他教師上同一課題的課,然后進行參照對比,對自己比價成功的做法要及時加以總結和優化,對雙方不同的做法要客觀地加以分析,求得“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