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教師職業(yè)倦怠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教師職業(yè)幸福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一位美國學者曾指出,一個幸福的教師才有可能培養(yǎng)出幸福的學生。在當前的課改進程中,我們看到,一些教師正不斷地在專業(yè)成長中體驗著幸福和成功,越來越多的教育管理者認識到,只有通過不同的激勵機制提高教師的幸福指數(shù),才是最成功的教師管理。
一、誰讓教師丟失了職業(yè)幸福感
在網上以“教師健康”為關鍵詞搜索,得到的數(shù)據(jù)或信息讓人觸目驚心。2007年國內一所權威機構,對426名初中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過一次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4%的教師有心理問題,其中35%的教師屬于輕度心理障礙,17%的教師有中度心理障礙,2%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近70%的教師感到心累、精神疲憊94.8%的教師有焦躁、失眠等癥狀,36%的教師感到有時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31%的教師因感到心理壓力而不愿延長在校時間。
為何如此多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為何教師這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卻成了職業(yè)倦怠的“易感”人群?研究結果表明,最主要的因素依然是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例如,某中學有位教師一直擔任畢業(yè)班的課。作為班主任,他每天的生活程序是:早晨5點半起床與學生一起出操,然后晨讀;8點到11點半為上課時間,有課時上課,沒課時基本每節(jié)課都會在教室外站上十幾分鐘;中午吃完飯稍稍休息后便到教室里督促學生自習;下午2點半又開始上課、批改作業(yè)、備課或守候在班級里,直到晚上9點下課再去每個宿舍查看一遍,回家后還要計劃一下第二天的工作。這樣下來,等到他準備睡覺時已經是夜里11點多了。
這種生活程序在這位教師的職業(yè)生涯里已經重復了12年,被格式化了的生活,讓他早已失去了初為人師的朝氣和熱情。像這樣的情況在很多教師身上也普遍存在。
除正常工作外,那些隱性的工作量在很大程度上威脅著教師的身心健康。在這種工作狀態(tài)下,教師們如何才能體驗到職業(yè)的幸福?雖然我們不能用消極的態(tài)度來看待教師職業(yè)的生存狀態(tài),但是教師的生存狀況的確需要引起更多教育管理者的重視和關心。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面臨的壓力更大。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隨著教育體制的全面改革,諸如職稱評定、教師聘任、末位淘汰、按績取酬等,這些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并威脅著教師的身心健康和對職業(yè)幸福的追尋。
某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一位老師告訴筆者,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的壓力正面臨新的轉型。以前,因為教師的工資長期被拖欠,我們常常為生活所累;如今,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后,我們的工資有了保障,但課改帶來的教師專業(yè)成長,讓很多教師尤其是老教師面臨著新的壓力。這位教師感受最深的是,教師們專業(yè)成長的欲望并沒有因此得到有效滿足。如有關課改方面的培訓是灌輸?shù)枚?,與教師互動、交流得少,講的內容常常是理論性太強,對基層的教學實踐缺乏指導性。
筆者在調研中了解到,有關部門沒有考慮到教師的個性需求,教師成了專業(yè)發(fā)展的“被動的接受器”,特別是一些過于形式主義的培訓,反而成了教師的沉重負擔。筆者認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不是單靠培訓才能提高的,準確地說,它是一種推介、一個平合、一個引領你走向研究狀態(tài)的平臺。我也參加過好多培訓,主講者大都是從外地聘請的學者、專家、教授,但我總覺得收效甚微。例如,“新課改背景下的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訓練班,來講課的都是老專家、老教授,他們舉例老套,理論晦澀,把教師培訓等同于師范教育;就培訓的內容而言,教師只要課前吃透教材,課后對自己講授的內容進行有效反思,我想,大部分教師也會從教書匠成為學者型教師的,何必費時費力又費人民幣,大老遠地外出學習。
筆者與教師交談時,幾乎所有的教師都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當前的教育評價問題。某小學一位教師說:“課改讓我們學到不少新的理念,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卻常常放不開手腳,因為最終評價教師的業(yè)績依然是看學生的成績?!边@位善于思考創(chuàng)新的青年教師,曾對自己所教的三年級學生進行過寫作興趣培養(yǎng)。一年后,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明顯得到提高,但每到期末,家長要看的還是孩子考了多少分,對其他并不關心。讓教師感到困惑的還有,他們長期默默無聞在課改中所付出的努力,到頭來卻常常是收效甚微。有位小學老師說:“只要有升學考試存在,一些學校領導、家長就不可避免地以成績高低來評價教師的優(yōu)劣,面對個性不同的學生,課改所倡導的先進理念與現(xiàn)實的評價制度之間的巨大錯位,給我們帶來的只能是無盡的壓力和難以承受的心理負擔?!币虼耍瑹o論是對學生的學習還是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都要考慮評價本身的價值取向—通過科學、客觀、全面的評價,對學生和教師的發(fā)展及時提出反饋意見,從而使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方向變得更為清晰和光明。若能認識到這一點,教學評價的標準問題就有了解決的可能性。對學生就是要評價其各種能力和人格的發(fā)展狀況,能不能適應更深層次的學習,在社會上有沒有生存和發(fā)展的能力,而不是看他記住了多少“死”知識;對教師就是要評價他專業(yè)能力和專業(yè)品質的發(fā)展狀況,這里面必然要涉及學生的學習成績,但對這方面的要求應是發(fā)展性的,即學生的成績要處于逐漸上升或平衡的狀態(tài)。
例如,新課改,絕大多數(shù)教師對課改的認識,理論上早就統(tǒng)一了,內心也不反對和排斥。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一些課改開展較早,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積累了一定經驗的學校,卻一個個偃旗息鼓,又回到應試教育的老路上來。難道是教師的思想觀念倒退了?業(yè)務能力下降了?還是職業(yè)道德下滑了?顯然都不是。在人事制度改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末位淘汰”“競爭上崗”大行其道的今天,教師只有成功的義務,而沒有失敗的權利!當課改成功與否最終要靠分數(shù)來證明時,教師對課改的冷漠便不難理解了。課改一旦失敗,輕則遭受同事的非議、領導的歧視,重則要被學生家長“彈劾”,乃至被學校辭退,使教師身敗名裂。這樣的代價太沉重了,這樣的雷池誰也不敢輕易跨越半步。
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是幸福的來源,但不是唯一來源,幸福感應該是多元的、多姿多彩的。職業(yè)幸福感是獲取更多專業(yè)知識的動力,但又不是全部,兩者之間是通過一種教師專業(yè)知識引領,讓教師獲得更多的啟發(fā)。
二、追尋教師職業(yè)幸福生涯的二個藍本
隨著課改的推進,一些學校正在以個體的努力來推動著教師對職業(yè)幸福的追尋,而更多的教師已在不斷的專業(yè)成長中體驗著職業(yè)的幸福。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無論是縣城學校還是農村學校,有不少教師都在以不同的努力對教師職業(yè)幸福感進行著多元詮釋。在這里,筆者選取了二個藍本,試圖從不同層面呈現(xiàn)學校和教師在追尋職業(yè)幸福感方面所做的努力。
藍本一:人性化關懷的細節(jié)展示
某縣直中學的心理教師,她參加工作剛一年,工作之余常常會到學校的“休閑吧”里坐一坐。“休閑吧”是該校為緩解教師疲勞所提供的一個自由空間。教師課余可以到“休閑吧”里看書、備課、聊天。如今,“休閑吧”已成為教師課余時間的最佳去處,受到教師們的交口贊譽。
2004年,某校教代會提案中部分職工反映班主任早讀跟班,不能按時就餐,一些教師長期空腹工作,影響身體健康。這一提案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經過教代會討論后,學校決定每天為全體教職工免費提供3元標準的自助餐,并以此為契機,在教代會上通過了“健康溫暖工程實施方案”,學校責成工會監(jiān)督食堂飯菜質量,制定管理辦法,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兩年來的實施,加餐已成為該校職工生活的“特色”,早餐質量逐漸提高,加餐范圍逐步擴大。該校一位老師說:“加餐的事本身并不大,但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學校領導無微不至的關懷?!?br> 為給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舒心的工作環(huán)境,學校時時惦記著教職工的切身利益。學校工會對教職工承諾“五必須”和“三必談”?!拔灞仨殹保郝毠ぜ覍儆欣щy,工會必須登門看望;職工生病住院,工會必須派專人慰問;職工結婚生子,工會必須前往祝賀;職工失去親人,工會必須登門探望;牽涉到職工切身利益的事,工會必須過問?!叭卣劇保喊l(fā)現(xiàn)教師有想法時必談;教師取得成績時必談;教師有情緒時必談。工會深人實際為教職工排憂解難,使他們切實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學校還把住房作為教職工的最大福利,幾年來先后建起6棟270多套百余平方米的教師住房,解決了絕大部分教師的住房問題。學校經常為教職工購置各類生活用品,利用有限資金為職工辦好福利。學校每年還為教師做一次全面體檢。
近年來,某中學利用假期時間組織教師旅游考察,既活躍了職工生活,也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為促進教職工身體健康,學校開展了全民健身活動,每天下午專門抽出半小時時間供教職工活動,項目有籃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太極拳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深得教職工喜愛。
藍本二:與教師零距離溝通的多種嘗試
某鄉(xiāng)鎮(zhèn)中學戴校長很重視為教師營造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他經常與教師像朋友一樣進行交談溝通,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進了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積極性。與藍本一里的中學相比,這所農村中學沒有太多的財力給教師提供福利待遇,但這里同樣洋溢著和諧和幸福感。
教師職業(yè)倦怠困擾學校發(fā)展。長期以來,在校園里,教師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由于工作壓力過大而帶來的職業(yè)倦怠,使校園里的青春活力已大打折扣。給人健康,首先應當自己健康,給人幸福,首先應當自己幸福,為真正落實“健康第一”的目標。戴校長提出和諧校園、和諧生活的健康理念:和諧很簡單,其實就是各就各位,在自己的崗位上發(fā)該發(fā)的光,散該散的熱;把你該干的事干好,把你不該干的事情交給別人去干;把你該管的事情管好,把你不該管的事情拿給別人去管。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明白這些基本的道理,也許事情會變得很簡單,教育會變得很和諧。
戴校長說,如果在具體的學校管理中,能夠做到真正為教師著想,切實減輕教師的心理負擔,教師就會產生“士為知己者死”的工作激情。戴校長一直對教師職業(yè)幸福這個問題有著自己的思考,他在一次經驗介紹會上發(fā)言說:給教師一個說話的機會,教師才能從心靈深處和領導心意相通,才會自主地參與到工作中,才能感受到工作的快樂。
在某鄉(xiāng)鎮(zhèn)中學時,每次開完會后,戴校長都要留給教師適當發(fā)言的機會,發(fā)言可以是自己的工作心得,可以是對學校工作安排的意見和建議,凡是對學校的發(fā)展和生存有價值的東西,都可以作為話題進行交談。對所提問題,學校領導可以當面回答,也可以會后經過領導班子研討后回答,但必須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回音。
在該校,校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無限”,主要采取兩種方式:一是書信形式,通過校長信箱進行交流和溝通。二是網絡形式,校長向全體教職工公開自己的電子郵箱和網址,以便和教師在網絡上進行“隱身”交流。
在這里工作了一年多的一位教師告訴筆者,兩年來,戴校長沒有批評過一位教師。在教師們看來,戴校長不像是一位領導,更像是平易近人的朋友。這里沒有考勤制度,教師的獎金吃“大鍋飯”,校長不檢查教師的教案,也不要求教師“工工整整”地寫教案,……這些在一般人看來就是不可思議的事,可這里實踐的結果卻讓我們信服。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其背后是對教師充分的信任和尊重。這種以人為本、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必然贏得最大的管理效益?!耙凰鶎W校,校長和教師心理相融了,處處彌漫著濃濃的親情、友情和溫情,同志之間在思想上互相激勵、業(yè)務上互相切磋、生活上互相照顧,全體教師融合為一個整體,教師的工作自主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才可能產生“1+1>2”的效能。”這是戴校長從內心深處發(fā)出的感慨。
三、教師職業(yè)幸福感來自哪里
1.職業(yè)幸福感對教師成長的意義
在生活中,很多教師一心撲在教育教學上,真可謂兢兢業(yè)業(yè),嘔心瀝血,廢寢忘食,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可是干到退休,高級職稱還未評。為什么?一言以蔽之,這些教師缺乏發(fā)展自己的意識,缺乏平時的反思與積累,這種現(xiàn)象的直接后果是產生職業(yè)倦怠感。試想,一個有職業(yè)熱情而沒有成功體驗,不懂得發(fā)展自己的教師,其職業(yè)幸福感哪里來呢?一個教師如果懂得通過發(fā)展自己來發(fā)展學生,在相同工作量下,一邊為學生服務,一邊反思積累、研究,到最后學生發(fā)展了,自己也積累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所以,教師作為一個十分注重精神享受的群體,其幸福不僅僅是看到學生的成功,同時也應該使自己充實與成功。沒有學生的精彩就不會有教師的成就,同樣沒有教師的精彩,也就難有學生的成長。教師如果把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當作事業(yè)來做,作為生命存在的一種方式,把教育的樂趣與教育者的職責結合起來,把民族責任感與培養(yǎng)出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結合起來,那么教師工作就成了一種享受、一種幸福。
2.我們從那些方面為教師獲得職業(yè)幸福感做出努力
首先,要為教師創(chuàng)設友善的學校氛圍。筆者在平時的工作中,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經常抱怨:“讓我們愛學生,可是我們自己處于什么樣的狀態(tài),誰知曉呢?”由此可以看出,對于一個得不到關愛和幸福感的教師,如何要求他去愛學生呢?教師如果沒有身處友善、平和與安全的環(huán)境,其心理感受是不可能幸福的,更不可能培養(yǎng)出友善、平和幸福的學生。因而,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教師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學校營造的。
其次,社會應該尊重教師。教師這個職業(yè),有人稱之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人說是太陽底下最燦爛的職業(yè),然而沒有社會的尊重,教師是很難有幸福感的。例如,媒體報導某地個別教師喪失職業(yè)道德和天良,猥褻學生,造成惡劣影響,使職業(yè)蒙垢;受市場經濟大潮沖擊,有些學校巧立名目,亂收學雜費現(xiàn)象嚴重……為此,社會上一些人將教師比喻為“眼鏡蛇”等,這是不尊重教師的表現(xiàn),也會產生負面作用,影響社會對教師的評價。媒體應該客觀地、正面地報道,樹立對教師公正的社會評價。
3.怎樣才能獲得教師職業(yè)的幸福感
筆者認為,教師要珍惜自己,珍惜自己的潛能,明確興趣和愛好,尊重自己,才會有幸福感。幸福感是由衷的、發(fā)自內心的。如教師是你夢寐以求的職業(yè),而且在教書育人中自己的才華得到充分展示,這本來就是一種幸福。而一個沒有積極自我觀念,不能恰當認同他人,不能面對和接受現(xiàn)實的教師,就失去對真正幸福的感受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很難有幸福感的,所以教師要提升自我境界,塑造好自身的人格。教師應該重視自己的工作,不要過多地去批評或抱怨,如果把過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發(fā)牢騷上就永遠沒有幸福感可言。同時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閑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享受生活和友情不一定需要許多的錢,關鍵是有沒有一種先進的理念,當我們學會舍得用杯水車薪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或者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會、泡吧、旅游,開朗、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可以給我們增添許多快樂和幸福的。
總之,教師有幸福感是實現(xiàn)教育本質的需要,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標。先進工作者、教學能手只是一種來自外在的評價,而幸福則是行為主體的內在體驗,是職業(yè)幸福感的堅實基礎。因此,教師應在教書育人中首先使自己形成健康幸福的心態(tài),即一種平常的心態(tài),一種感恩的心態(tài),一顆對工作、對學生愛的心態(tài),一種沒有嫉妒和抱怨的心態(tài)。這樣做了,教師的幸福感一定能夠得到提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