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度”的把握
家庭教育中有一個難以掌握的問題,就是分寸問題。有許多父母,在管理教育孩子時,好走極端。比如,要說對孩子嚴格要求,就以為越嚴越好,認為嚴格的程度和教育的效果成正比例。于是,無論大事小事,一概嚴得不得了,把孩子管得死死的,一動不敢動,要說對孩子愛,就愛得不得了,看孩子哪兒都是優點,是“完人”,一點缺點、毛病都沒有,就完全放手,一點紀律、規矩也沒有,該要求的不要求,該管的不管;要說對孩子講紀律、規矩,就一點自由也不給,成天挑孩子的毛病,甚至吹毛求疵。要說跟孩子講平等,就和孩子一步點界限也沒有……這些做法家長不見得是有意識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種盲目性的表現,是不懂得事物發展的辯證法,不理解做事情掌握“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什么叫“度”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在哲學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在這個界限內,量的增減不改變事物的質,超過這個界限,就要引起質變。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在《小邏輯》一書中,曾經用比喻的方法對“度”這個概念做過解釋:一位農夫趕著一頭小驢在路上輕快地走著。農夫看小毛驢馱著貨物毫不費力,就給小毛驢背上增加貨物。加完后,看它還能馱,于是增加貨物。就這樣一點一點兒地往驢背上加,最后終因加得貨物太多,把小毛驢壓垮了,這“最后”壓垮小毛驢所增加的那一點兒貨物就是“度”。
民國年間朱慶瀾先生很重視家庭教育中的分寸問題。他發現,當時中國的父母,“一說讓孩子活潑,就無論何事聽任他自由,使孩子變得放肆;一說要孩子規矩,就常常何事都不許他自由,使之變得呆板?!彼J為,這樣肯定教不好孩子。他主張要嚴格掌握分寸,劃清界限。他就:“有規矩的自由叫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放肆;不放肆叫做規矩,不活潑叫做呆板。:他以孩子為例,說:小孩愛如何說,聽他如何說這叫做活潑;因為聽他隨便說,就粗話、橫話、下流混賬話都不干涉他,如此就是放肆了。不準他說粗話、橫話、下流混賬話,就無論何種話都不準他說,好似貼張封條在他嘴上,如此就是呆板了?!边@個界限是劃得很科學很清楚的,對人們很有啟發。
馬卡連柯對這個問題,給予發充分重視,并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普遍的教育原則提出來,做了詳細的論述。他把掌握分寸、尺度。叫做堅持“中庸之道”。所謂“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調和折中。他舉例說“孩子獨立性的成分應該有多么大,要給孩子什么自由,在哪一種程度上需要手把手指導,在哪一種程度上需要他自己來加以解決,禁止什么,什么應該取決于他本人的意志,等等,”這實際上是“某種標準的規則”
馬卡連柯認為,應當在以下幾個方面上堅持中庸之道,也就是注意掌握分寸,劃清界限:
第一,關于紀律和自由的關系。他認為,孩子沒有一點自由不行,但沒有紀律也不行。他說:“如果你們想到的只是對孩子的無限的自由,那么,這是有害的。可是,假如孩子應該什么都問,應該永遠到你們那里去,經常由你們去決定并且按照你們所說的那樣去行動,那么,孩子就沒有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機動性和從事個人冒險的任何余地了。這也是要不得的?!彼鲝垼?font color="#ED1C24">“應該在一定的程度上允許他去冒險,以便使孩子成為一個勇敢的人”;如果限制過多,什么都由父母決定,“會使兒子不能長大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第二,關于積極性和克制能力的關系。他說:“我所堅持的一個主要的原則,就是找出一個中庸之道。也就是找出培養積極性和克制能力的尺度來?!彼J為,如果能養成兒童的“積極性和克制能力之間的分寸感,也就等于解決了教育的問題?!币驗橐箖和瘜磉m應社會生活,只有積極性而沒有克制能力,或只有克制能力而沒有積極性,都是不可能的。
第三,關于父母與子女的關系。馬卡連柯認為,父母對子女雖然應該盡可能親近一些,但也不宜過分親近?!坝H近是應該的,保持距離也是應該的。不能對孩子親近得連一點距離也沒有了。在孩子的心目中,你們多少總是處在比較高的地位?!比绻改负妥优^分親近,父母在兒女面前毫無威嚴,子女對他們沒有適當的尊敬,合理的教育也是無法保證的。
馬卡連柯認為:“嚴厲并不是什么憤怒,也不是什么歇斯底里地叫喊?!?/p> 說到慈愛,馬卡連柯認為:“愛是一種最偉大的感情,它總是在創造奇跡、創造新的人、創造人類最偉大的珍貴的事物?!薄皼]有父母的愛所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蓖瑫r,他認為,對子女的愛也應當是有分寸的,正如服用藥物或對待食品一樣,“任何人不能吃十公斤面包并由此來夸耀他吃得很好。愛也是要求有分量,有尺度的?!?/p> 在這個問題上,有許多家長掌握不好分寸、尺度,從而往往陷于溺愛。他指出:“人們常說:我是父親,我是母親,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币詾橹挥羞@樣愛才算愛,其實過分的愛,恰恰是害。馬卡連柯把這種過分的愛看作是父母送給兒女的“最可怕的禮物”。他說:“這種可怕的禮物,可以這樣來比方: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給他飽喝一服足量的你個人的幸福,他就可以被毒死。”“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父母的幸福來栽培兒童?!彼麛嘌裕骸耙晃侗е缺哪c為兒女犧牲一父母,可以說是最壞的教育者?!痹凇陡改副刈x》一書中,他用生動的事例說明,過分的愛,以兒童為中心的家庭,只能培養出冷酷無情、毫無心肝的利己主義者。“假如母親把自己變成兒女的奴仆,兒女就將在母親勞動的基礎上過著主人的生活”,這樣只能造就出“小暴君和壓迫者”。
掌握分寸、劃清界限,是實現家庭教育科學化的重要條件,也是家庭教育科化的重要標志。為此家長必須克制自己的感情沖動,克服盲目和隨意性,謹慎從事。要以理智支配著自己的教育工作,克服感情用事的毛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