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評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諸如,課上練習講評,家庭作業講評,單元試卷講評,期末試卷講評等。有些教師不甚了解它的效用,不研究它的教法。殊不知,有效的講評是解決疑難,提高教學質量的途經之一。
所謂講評,是既有講又有評,“講”就是講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和優良的解題方法;“評”就是評出現的問題或解題方法優點所在,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經或將好別的解題方法廣而告之。講什么,評什么是上好講評課的關鍵。忽略了這一點,盡管教師講的“頭頭是道”,學生卻是“似懂非懂”,效果不佳。
要想講評課取的最佳效果,首先在于課前教師的調查分析,備好講評課的預案。通過分析學生作業,練習測試中反饋的信息,發現學生好的解題方法,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對好的解題方法。讓學生說解題方法和思維過程。加以分析推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求異能力。對出現的問題要一一加以分析,找出共性和個性,教師要透過現像,把握實質,設法從根本上找出原因。這樣方能有的放矢。
評講什么
評講典型的錯誤。如分數、百分數的應用題,一般有這樣幾種典型錯誤:(1)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是多少,應該用乘法,學生卻用除法;(2)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應用除法,學生卻用了乘法;(3)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搞不清誰是標準量,誰是比較量。在講評時應該緊扣這些典型的錯誤來分析加一區別。
評講問題實質。如5千克糖果平均分成8份,每份分得5千克糖果的幾分之幾?1千克糖果的幾分之幾?是幾分之幾千克?這道題的實質就是讓學生弄清分數的意義,評講是需抓住實質進行。
評講知識規律。如求體積練習,在講評時要抓住體積總是底面積乘高這個規律。
講清每道試題要考查的內容。如:下面表示時間的是(
講清試題的知識聯系。試卷講評時,不僅要就題論題,還要把試題中所涉及的知識間的聯系跟學生講清楚,使學生全面系統的掌握知識。如計算某圖形面積,單為:厘米。可把它分割成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或分割成兩個長方形后計算。本題評講后,還可要求學生求一求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并問學生為什么要這樣做。從而進行了面積、周長概念和計算方法知識聯系。
怎樣講評
試卷講評運用歸類比較的方法比較好,測試的知識點越多范圍越廣,試卷中出現的問題有可能也比較多。因此,在講評時,教師應抓住共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歸類,進行比較,從相同中找差異,從不同中找相同,從而找出聯系,發現規律,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講評一般把問題作為出發點,即不以感知直觀為出發點,更不以告訴學生現成的結論為出發點。他的出發點是啟發誘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講評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有些問題是明顯的,有些問題是隱現的,需要學生去獨立去思考,去發現的。只有發現了問題,才能找出解題方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只有明確了解決方法,思維活動才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因此講評時同樣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明確問題的實質,并對問題作進一步的分析,綜合,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作業講評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和總結能力,使學生在主動思考和探究中掌握知識。例如,講評判斷“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形四邊形性?!?nbsp;
把各種錯誤的情況羅列在一起。讓學生找出這些錯誤的原因;可以把正確的解法放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討論,選擇最佳方法;也可以通過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對比,或者與過去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進行評講。
引導學生運用教學目標自我批評價。教師通過引導、講評。讓學生不單把試卷內容與相應的教學目標一一對應掛鉤,而且從自己解題正誤分析中了解自己對有關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然而通過集體或相互評判,填寫有關試卷分析表來分析明確知識點和學習水平的得失,實現自考自評,自我補救。
強化講評后的補救矯正及再評價。對少數未達標的學生和未能達標的內容,不是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而是切實做到有的放矢,務求人人達標,處處弄懂。
試卷講評結速后,教師可設計一些學生經常出錯的,且具有一些技巧性的,思維有梯度的題目,讓學生練習。以調動學生學洗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學生聰明才智。學生如果找到問題所在,放手讓學生編相應的題目,可以加深對知知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講評形式
全面評價與綜合歸納相結合。根據學生答題情況,對整個卷面進行逐題分析,不僅要分析各題得失情況,而且要分析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程度,是試題的原因還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原因,在此基出上進形綜合歸納。
重點評價與典型題例相結合。教師對整份試卷中學生答題情況做簡要的綜合評價,抓住試題的重點部分或典型的試題做較細致的分析。一方面,了解某個知識點是否得到良好的歸宿,以衡量命題的針對性的程度。另一方面,從學生答題的情況引起教師對教學的反思。
講評課能否避免枯燥無味,講評的形式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應該從講評的目標出發備好教評課預案,突出重點,改進教法。圍繞目標,著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采取多種講評形式,避免教師“一評到底”。如有的由教師講評,有的由學生講評,有的由學生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有的用討論的形式,從而達到糾正錯誤,溝通知識點的聯系,使學生正確、系統的掌握知識的目的。
同桌間互相講評。講評課還可以提倡座位周圍的幾同學互相檢查、評論試卷得失,看誰做得好,做得對。那幾道題做錯了,錯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互相評估,自我評估。典型的還可以上臺對全班同學說,說自己,說他人都行。這樣互動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建立“考后感擋案”。教師在講評中有意引導學生回憶考試時的情景,找出考試失利原因和學習成功的經驗,寫下簡單的考后感,這樣既可使學生對考題進一步思考,探索,加深對考題的理解,啟發了思路,揭示了規律,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也得到一份難得的了解學生考試的心理特征的材料,為“下藥防治”,改進教學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