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北京之一
[食品介紹:豆汁,起源于清朝前期,據說是一家磨綠豆粉的鋪子管理不善,餿了一桶豆料,勉強一嘗卻別有風味,結果歪打正著,發明出了這種極具北京特色的玩意兒。這種老北京著名小吃,極富蛋白質、維生素C、粗纖維和糖,并有祛暑、清熱、溫陽、健脾、開胃、去毒、除燥等功效,唯味道餿酸,初嘗者幾乎無法下咽,而喝上癮的則無日可無,梁實秋曾在《雅舍談吃》里寫道,不能喝豆汁兒的人算不得北平城里人。喝豆汁,算是老北京的一種獨到驕傲了。
順便交待一句,豆汁的味道濃烈,溫度高,所以北京人習慣的喝法是順著碗邊吸溜,還要佐以小菜,如文中美眉那種豪邁的喝法,兄弟想,空前,大約亦且絕后。]
那天大概是快到中午的時候,從美術館出來,到了隆福寺對面的白魁老號,和我搭檔的本杰明·王要了一碗豆汁,兩個焦圈。
有滋有味的喝口豆汁,咯吱咯吱嚼著膠圈,這胖子滿意的嘆了口氣,抬起雙金魚眼,看看對面,發現我那一盤灌腸還紋絲沒動,不禁詫異的問:“你怎么不吃呢?”
我笑笑,用牙簽插了一片灌腸,對本杰明說:“現在我信你爸爸真的是北京人了。”
“這怎么說?”本杰明一笑,露出一口白生生的牙齒,這小子是公司的財務經理,中文的姓是王,記得他告訴我本老爹的老爹是國民黨大員,幾十年的仗打下來知道自己今生絕非共產黨的對手,一九四九年從帶著兒子從北京逃出去,干脆棄官從商,改行在新西蘭開農場了,本大員想來是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所以農場開的紅火,本家二代,三代十幾個子弟都在美國受的教育。
我說:“豆汁兒,可不是一般人招呼得來的,和北京沒這份兒緣分的,他消受不起。”
我就給他講了一段上大學的經歷,那回兄弟是當群眾演員,跟著拍電視系列片《中華小吃》,主角是個從香港來的小美眉,這美眉大概是米字旗下邊受的教育,平時都是說英語,讓我們很替她擔心。
誰知道一開拍才明白,人家那就叫專業素質,一開口京片子流利之極,咬字,念韻,不留神能讓這香港姑娘蒙了,以為她是四九城土生土長的旗人丫頭呢。弟兄們這叫一佩服。
那天是一排小吃攤子,大師傅都是各小吃名家的傳人,美眉一家家走過來,一一介紹,如數家珍,只說的周圍人口舌生津,饞蟲四起,暗罵這導演的三輩祖宗
一路順風,等介紹到豆汁兒,出新鮮的了。這位美眉看來是準備得十分充分,一上來就把“北京城最有魅力的功能性飲料”這頂大帽子給豆汁兒蓋上,然后,一面贊揚豆汁兒的營養滋味,奇妙配菜,一面把梅蘭芳飛機送豆汁潤喉等等包袱一一抖出,張馳有道,繁而不亂,娓娓道來,不由人自醉。
就在介紹完畢,香港美眉準備向下一個目標,龍嘴大茶壺茶湯進發的時候,預料不到的情景發生了。
那伺候豆汁的大師傅,大概是讓美眉感動得太厲害,忽然雙手一伸,把人家攔下了,鄭重的遞過來一碗:哎,XX小姐,講得真好啊,沒啥說的,咱就敬您一碗豆汁吧。
香港美眉臉上帶著甜甜的微笑轉過身來,大概心里還在琢磨
唰,全場肅靜,兄弟當時不是群眾演員么,正有個鏡頭
香港美眉顯然也聞到了,我想當時芳心肯定是一哆嗦,人家畢竟經驗豐富,一邊左右偷眼看有沒有救駕的,一邊嘴里還跟人家大師傅對付呢:“啊,謝謝啦,您太客氣了,啊,是給我的么?啊,就,就這兒喝么?”
人家大師傅實誠,又往前進一步遞上來
沒轍了,美眉只好把那一大碗遞到胸前的豆汁兒接了過來。這碗豆汁兒可能太多了,我看見人家美眉小手直有點兒哆嗦,那豆汁兒冒出的白氣把美眉的臉也映的有點兒發綠。
大伙兒都知道,那豆汁兒的味兒,老北京愛不釋口,外地人叫什么?――“餿半街”阿!
美眉就是專業的主持人,面不改色,端著豆汁兒環顧四周,還想拖延時間,嘴里叨嘮著:“就,就這么喝?”――
沒有,大伙兒從導演到攝影都目瞪口呆的看著她呢。
我離得近,聽見那美眉喉嚨里厄了一聲,嘴里輕輕又飛快的念叨了一句:“Fuck…”
一仰脖,咕嚕嚕嚕,一碗豆汁兒就下去了,喝完,抿住嘴,一言不發,碗口朝下,雙目炯炯的看著大師傅。
后來我才想明白,香港人好多都是老廣出身,老廣都有不怕死的傳統,別忘了一二八抗戰孤軍大戰淞滬的十九路軍就都是廣佬!所以,別看香港人平時看著有點兒酸,那是九十九年鬧的,真到關鍵時刻老祖宗的基因還是會本色一把,那是敢于拼命的!
這美眉不愧廣佬本色!
大師傅一諤,大概想說:您怎么這個喝法?正要開言呢,導演反應過來了
……
導演叫停,這邊兒一陣忙亂中,兄弟回頭一看,那香港小美眉卻安安靜靜的找了把椅子坐下,臉上的表情似哭似笑,十分豐富。
和明星湊這么近機會難得,我脫口就來了一句:“What’s
美眉看了我一眼,按著胸口打個很響的嗝,卻漫不在意,依然目光炯炯的看過來,出人意料的用國語給了我一個回答:“唔,我現在的感覺很中國。”
故事講完,本杰明已經是忍不住笑。笑過之后,這小子聞聞豆汁,皺著眉頭喝了一大口,哈哈大笑,說,對,對,這感覺很正確,――
唔,我現在的感覺很中國。
來源:薩蘇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745f6010000u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