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概念及特性
所謂校本教研,概括地說,就是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托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特色進行的教育教學研究。校本教研有三層基本含義:①研究教學,包括教學的內容、目的、手段,教學模式及其建構,教學設計與實施,教學評價等等。在現今時代,就是研究課程及其實施,特別是校本課程的開發及實施;②從學校的實際出發進行研究,按照新課程的要求,從學生狀況、教師構成,學校歷史、現狀及其資源環境出發進行研究;③教學研究的主體是學校領導、教師。教學質量事關學校的榮譽和生命,與學校中人休戚相關;我們的教育正處于一個大變革的時代,素質教育的推行,教育管理、教育體制的不斷創新,以及正在進行的課程改革,都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徹底改革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在這場革命面前,學校要承擔起教育教學研究的使命。隨著學校主體意識的覺醒,校本這一理念越來越被廣大學校所接受,學校確定了在教育教學研究中的主體地位。
大體上說,校本教研應具有如下一些特性:
1、校本性
最經典的解釋就是“為了學校,基于學校,在學校中”,意味著校本教研是以改進學校實踐、解決學校自身所面臨的問題為目標;學校自身問題,要由學校中人來解決;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安排學校管理、教學、師資培訓等一系列工作。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校本教研的目標是為了學校自身的發展,校本教研的主體是學校校長、行政和教師。那些專業研究人員、上級部門的領導、社區和家長對學校可以做宏觀的要求或具體的指導,但他們僅僅是同盟,也許會起很大的作用,但不能取代校長 和老師。
2、科研性
校本教研在本質上是一種科研活動,它不是主觀性的設想,也不是隨意性研究。它要求以科研的態度、科研的方法對學校發展進行科學規劃,構建科研總課題和子課題。所以,校本教研的核心工作就是必須找準學校的定位,選好課題和切入點,擬訂出近、中、遠期規劃,并持之以恒地開展科研活動。
3、人本性
校本教研是以人本、生本為基礎的,追求的是學校的發展和廣大學生、教師的發展的和諧統一。離開了人本、生本的校本教研,是一種畸形,一種變質,背離了校本教研的真義。因此,校本教研必須把學生和教師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放在首位,而不能以忽略甚至犧牲師生的發展為代價謀求學校的片面發展或效益。
4、牽引性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核心工作,學校的一切主客觀因素都必須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以教學研究為主的校本教研必然涉及教學的內外部環境、條件等因素的研究,帶動學校其他方面的發展。
5、依托性
與一般科研不同的是,在校本教研中,學校是課題的主持人,專家是顧問或指導者。但這并不等于學校可以完全不需要或排斥專家或科研部門的指導。相反,學校還必須充分地借助外界的力量包括區(縣)教科研部門的教研員、高校專家或各級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來規范學校科研工作、提升學校科研層次和辦學效益。廣開門路,相互借鑒和學習,盤活各種資源,為我所用。校本教研要求以學校為主體,倡導“教師即研究者”,但并不意味著學校要實行“關門主義”,拒絕外援。教研室是學校教科研直接聯系的業務部門,在教育教學理論的掌握上、教科研操作的基本規范上、學科教學的把握上擁有優勢,而學校一線教師在教學經驗上具有優勢。教研員與一線教師合作,不但能形成互補,更重要的是,這種合作是學校開展校本教研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保證。尤其是在校本教研作為一個概念、一種理念、一項試驗剛被提出和實施的時候,教研室的作用是不可缺的。
校本教研的價值和意義
1、校本教研是校本的最重要的體現,是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訓、校本課程等活動的紐帶
華東師范大學鄭金洲博士認為,校本主要落實、體現在四個方面:校本研究、校本培訓、校本課程和校本管理,其中校本研究,按照他的定義,就是直指學校問題,將學校實踐活動與研究活動密切結合在一起,大力倡導學校教師參與研究。對四者的關系,他認為校本研究是起點,校本培訓是中介,校本課程開發是落腳點,校本管理則貫穿滲透在它們中間,起著組織、協調的作用。(在這里,本文所提出的“校本教研”基本等同于校本研究。)由此可見,基于學校教育教學問題的研究即校本教研是開展校本活動的起點和基礎,是整合校本培訓、校本管理和校本課程的中心和紐帶。沒有校本教研,就談不上校本培訓、校本管理和校本課程。
2、校本教研,對學校而言,是創辦學校特色的重要支撐
創辦學校特色需要特定的條件,包括校長的風格、學生的需要、教師的特長、科研的支撐、學校的底蘊和社區的環境等。其中,科研的支撐、“科研興校”已成為學校的共識,而且越來越為廣大校長和教師重視。但如何走出一條立足學校、促進學校自身可持續發展的科研路子是許多學校尚不能解決的問題。而“為了學校、基于學校、在學校中”的校本教研正是廣大學校創辦特色的一條可探索的道路。在以課題研究為核心的校本教研中,學校可以通過與科研部門合作、校長與專家對話、教師與研究人員交流,確定學校的發展方向,提升學校的辦學理念,培養教師的科研素養和創造力,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逐漸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
校本教研的方法和模式
所謂行動研究法,創始人勒溫1944年的定義是:“研究課題來自實際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實際工作中進行,研究由實際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參與完成,研究成果為實際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實施,研究以解決實際問題、改善社會行動為目的。”行動研究的主要特性是:研究課題來源于實際工作者主動變革的需要;研究目的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改善現實;研究在實際工作中進行;研究的主體是教育實踐者,以研究人員、教師、行政領導乃至學生家長間相互合作方式進行研究;研究的動態性、發展性和螺旋式上升等。其一般程序如下圖所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