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又是如何的情形呢?就目前的許多學生來說,課堂上的首要意識并不一定是像教師希望的那樣“與老師一起完成教學任務”,讓他整節課都專心致志,注意力不分散,這是“非常人”的要求了。想想看,一個學生在課堂上不專心聽課的理由有多少個?更何況全班50多號人呢!
看來,要讓學生專心聽課,得要提起他們的興趣了。這對教師可是個不低的要求,學習畢竟不是“老少咸宜”的娛樂,很多教師也沒有趙本山們的本事。幸好還有一個法寶――“課堂紀律”,你不聽課,你開小差,你在搗亂,那你就是違反紀律,你就要受到處理。所以,課堂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理想的課堂是教師的課上得好,把學生吸引住;如果教師的課上得不怎么樣,但能管理好課堂,教學任務也可能順利完成;最慘的是課上得不好,課堂管理方法也不行,課堂就容易亂哄哄了。當然,課堂上涉及的因素會有很多,并不只是教學水平的問題。比如有位教師課講得還好,在學生當中威望也很高,一次某個學生不專心,教師在課堂上當場批評了他,他可能當時心情不好,就與這老師頂了嘴,態度較為強硬。這老師很是氣憤,也覺得下不了臺,拉扯了學生一下,把他的衣服扯破了……結果是這節課上不了,家長還鬧到了學校。
事實上,課堂管理是個大問題,也是一門學問,是上好課的保障。如果管理不好,就算教師很有教學水平,也難保就有好的課堂。比如課堂不應因個別學生的問題而影響全班同學,不能“顧此失彼”,要先平息事端,課后再教育處理等等。課堂是師生交往的場所,是師生的一場相遇。如果教師能明白,課堂上的自己與學生的想法是不同的,很多時候自己的美好愿望或許 是“一廂情愿”,學生并不天生就應該是自己的“同盟軍”,學生并沒有權利一定得聽你這一課,他有權利說“不”(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就會冷靜地面對課堂的問題,從而幫助自己管理好課堂。
一個優秀的教師,不是不需要課堂管理,而是有課堂管理的藝術。這除了智慧,更重要的還是對學生的尊重,對學生主從地位的認同。他會把課堂上教師的“一廂情愿”變成師生的“兩廂情愿”,把學生引導到課堂的目標任務上來,并在相對寬松和諧的環境中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