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普遍早熟,有的學生還在預備年級的時候,就顯出與一般學生不一樣的“成熟”:對異性同學比較注意;比一般學生顯得沉默寡言;喜歡打扮等。進入初一,這樣的學生比例增多了。不少學生開始固執堅持把手機始終帶在身邊,和同學頻繁地短信、電話;學生之間開始亂傳“緋聞”、“配對”了;特別關注男生女生的話題等。初中生這種朦朧情感的出現,我們老師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呢?前兩天,在網上正好讀到了園區一中方興發老師寫的一篇文章,覺得他對這個問題的分析思路清晰,給出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下面就介紹給大家。
如何處理初中學生的朦朧情感
園區一中 方興發
進入初中以后,孩子就算進入青春期了,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特征為:自主意識增強,自尊心變強,渴望交流和友誼,易于沖動并富于幻想,性意識萌動并表現為初期的與異性疏遠,到逐漸愿意與異性接近,或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等等。這個時期也是孩子的迷茫期、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教育工作的關鍵時期。處理不好,很容易使孩子陷入朦朧情感的困局中而難于自拔。
一、孩子陷入朦朧情感中的表現
1,學習成績急劇下降。
2,聽課、做作業時很容易分心、走神,常有魂不守舍的樣子。
3,放學回家時間比原來晚了,而且往往不再與原來的同伴結伴回家。
4,常常沉默寡言、很不開心的樣子。
5,手機加密了,短信不再向家長公開。
6,QQ空間不再對家長開放了。
7,放學回家急于打開電腦查QQ留言。
8,晚上很晚還常發短信聯系。
9,對家長問到的交友問題非常敏感。
10注意自己的衣著打扮。
二、正確認識孩子的朦朧情感。
1,是正常的心理表現。進入青春期以后,孩子會產生對異性的朦朧情感是正常的心理規律。說明你的孩子長大了,生理心理都發育正常了。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孩子的“邪念”,更不要以為這是孩子在“耍流氓”,更不要把它等同于“不要臉”、“可恥”、“罪惡”。其實孩子的心理是純真的、是美好的。再說了,“愛”本來就是美好的。
2,是一種很表淺的異性情感。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對異性的“愛情”也還僅僅只是停留在朦朧的階段,是一種很表淺的異性情感,正如有人概括的那樣:“初中生的愛情就是一起回家,高中生的愛情就是一起吃飯,大學生的愛情就是一起睡覺,成年人的愛情就是一起回家吃飯睡覺。”初中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情感表現一般也就是兩個人放學后結伴而行,路上開心地說說話,相互之間傳傳紙條,沒人的地方牽牽手之類的,幾乎都不涉及到實質性的兩性關系(個別特例除外)。
3,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不要因為這種朦朧情感是正常的心里反應,且涉情不深,就不以為然,不引起重視。其實這種朦朧意識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涉世不深,心智很不成熟,把控自己的能力很差,一旦陷入其中就很難自拔。加上孩子碰到這種問題,總是羞于向家長和老師請教處理方法的,所以孩子自己心里也很焦慮,也很無奈和無助。以至于心態紊亂,心思無法集中,直接導致成績直線下降。
三、孩子陷入朦朧情感后的處理方法。
1,尊重孩子,保護孩子隱私。孩子對異性有了朦朧情感,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也不是孩子變壞的表現。作為家長和老師都應該淡定和從容。都應該跟孩子進行坦誠的交流和積極的疏導,引導孩子把重心轉移到學業和前途等問題上來。此時切忌采用簡單粗暴或者強行壓制的方法。比如有的老師采用“叫家長”或者“給處分”等方式,弄得滿城風雨,讓孩子無地自容。也有的家長或者老師,雖不聲張,但私下拿著孩子的“情書”或者“定情信物”,以此要挾孩子,要他(她)如何聽話,要他(她)考出如何的好成績,否則就把他的“丑事”公開。這些做法都是很不妥的,這樣的結果不是激發孩子的叛逆情緒,就是搞得孩子很沒面子,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2,加強親情交流,淡化孩子對異性朋友的依賴。人是有情感需要的,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都渴望與人交流,獲得別人的尊重、獲得別人的認可,以此建立自己的自信。他們開始在意異性同學對自己的評價,渴望獲得異性同學對自己的欣賞。而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心理上又進入“斷奶期”,開始獨立、開始遠離父母,加上叛逆心理開始形成,所以往往與老師、與父母難于形成良好的溝通和交流。這樣在心理上就更傾向于從異性同學那里獲得理解和溫暖。所以這個時期的父母,要更加關心孩子,關注孩子,多與孩子談心,爭取得到孩子的信賴,力爭成為孩子的貼心朋友,讓孩子在你面前能夠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讓孩子感到親情的溫暖和可靠。從親情中獲得足夠的信心和動力。這樣也就可以減少孩子對異性朋友的感情依賴。
3,豐富孩子業余生活,轉移孩子興趣取向。孩子在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以后,應該讓他參加一些健康的業余活動,可以是體育的,也可以是藝術的,也可以是文化的,可以是社團活動,也可以是社會實踐,可以是家庭出游,也可以是義務勞動。在健康的娛樂活動中,既可以培養孩子的情操,也可以鍛煉孩子的能力,更可以讓孩子體會成功和樂趣,這樣孩子的心門就會慢慢打開,心胸就會慢慢開闊,心思就會慢慢從朦朧情感的困局中解脫出來。
4,強化學習目標意識,轉移孩子“心理視線”。青春期的孩子,絕大多數心里都是很陽光的,也是有理想、有目標、有追求的好孩子。之所以會陷入朦朧情感的困局,主要是由于青春期的心理沖動、自我把控能力差,加上沒有及時得到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一旦陷入進去,他們也很迷茫,也很渴望得到幫助。這種時候,作為家長和老師,應該是適時地給孩子敲警鐘,提醒他們以學業和前途為重,切不可因一時糊涂而給自己造成大的遺憾。不斷地強化孩子的目標意識(包括學習目標、人生目標等等),引導孩子進行正確的心理轉移,讓強勢的心里目標,慢慢沖淡心中的情感困局。讓孩子慢慢學會把控自己,主宰自己,這就是孩子成長的正常的心路歷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