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課指導學生以“自主加合作”的形式預習,預習步驟:一,學生自讀文章,掃清生字詞障礙,讀準讀熟;二,小組內學習,共同疏通文句,梳理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重點句式等知識。要求:一,學生不要板起臉來學習,心情放松,自然而然;二,不動筆墨不看書,邊讀邊劃,邊梳理邊整理在練習本上,有問題討論,實在解決不了問老師!
第二節課下發學案,讓學生展示預習成果,每組推選一個同學上臺板寫預習的結果,讓其他組的同學點評并就出現的問題予以點撥!
第三節課品讀文章,分析人物。關鍵不要越俎代庖,讓學生說出個人的感受,談出自己的見解。
可上第一節課,就感到接近一半的同學不是很習慣這樣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小組合作學習,同學們不善于以對話交流的方式來完成對文句的疏通,想獨立解決問題,又不習慣于借助注釋和古漢語字典,通過聯系上下文,來達成;結果把自己的學習逼向了死胡同!另外,也看出不少同學,受傳統課堂的影響課堂上放不開,端著以前的架子,不積極主動實實在在地去學習!這也反映了這些同學有很強的惰性!所有這些都反映了我在激發同學們自主學習方面,引領同學們合作學習方面還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第一節課上得不夠充分,直接導致第二節課進行得比較困難,因此只能靠第三節課來補充。計劃的第三節課的內容只能通過增加一節課來完成!
不過,也有可值得欣慰的地方,多數學生態度端正,學習認真,不排斥這樣的課堂教學。
再重溫一下余文森教授的話:“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現)可以列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主動學以及怎么學、會不會學。”
“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從不懂到懂,從懂的少到懂的多,從不喜歡到喜歡這門課程,這都表示學業上有收獲有進步,這就表示有效。”
“從當下來說,接受學習更節時,從終身發展來看,自主性學習更節時。”
我覺得我的課堂教學的大方向應該是沒問題的,只是需要不斷的改進和調整,也希望同學們進一步理解和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