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養良好的吃飯衛生及生活習慣,使孩子健康。小樹苗終究要長成參天大樹,健康的體魄很重要。家長堅持自身的良好習慣,看似平凡的做法,卻能讓自己的孩子快速的成長。
2)培養獨立的人格,遇到困難自己解決。培養孩子的獨立是不難的,重要的是自己先獨立,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孩子去嘗試各種事情,而且不要過早地作出對或者錯的結論,很快就能發現孩子真的很能干。
3)培養孩子的禮貌與人品,從小事做起。用愛來塑造孩子的心靈,有了美好的心靈,孩子便有了優秀的品質。
4)創造足夠的空間,讓孩子自由地展示自己。多給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間,有時會發現孩子簡直是個天才。要為孩子快樂成長創造寬松的環境。
5)尊重孩子的意見,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是沒有對錯的,有也是伴她成長的人給予的。尊重孩子,賞識孩子并加以正確方向的指引,我們會突然發現孩子已經魅力四射了。
6)理解、支持、配合孩子的幼兒園教育、學校教育。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缺點、壞話,要讓老師喜歡自己的孩子。家長與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會使孩子更快樂地成長。
7)走向自己的孩子,打開心靈通道。聽聽他們的心聲,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與情感需求,幫助孩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父母應該是個旁觀者,這樣的身份就告訴我們做父母的,要自覺承擔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主動幫助孩子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與疑問。
8)要學會做孩子的朋友。這樣,會得到子女的信任,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力。要放下父母的架子,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不要過多的批評與責怨,要平心靜氣地與孩子走在一塊。孩子失敗的時候,“恨鐵不成綱”地指責,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批評多,就會讓孩子在困惑的時候感到無助,增加心理壓力。這樣會使孩子的心離開父母的心。
9)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接受的,才是最好的。要改掉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的錯誤理念,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僅僅是物質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力量,不再停留在追求好的成績上,更要和孩子一起參與社會活動,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
10)要學會傾聽,和孩子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從孩子那里學習新知識,新的思維方式和新的生活理念。做到傳統和現代的有機結合。當前是科技發達信息暢通的時代,父母的觀念有時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要和孩子通過網絡獲得更重要的信息,尋找更寬闊的學習領域。更要多投入社會實踐,讓孩子在實踐中學到更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