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父親一直是我最尊敬和愛戴的人,因為他總是默不作聲的在關注著我們,他總是在媽媽嘮叨后,分析媽媽對我們發火的原因,然后用他的手摸摸我們的頭:“孩子們,我給你們講故事。”接著說老爸的政治課,我粗略地計算過,頻率大概是一個月一次。無論我中間怎么耍,他都沉默,當然,在他面前我很收斂,囂張的時候都避開他。每次老媽向他告狀,他只是“嗯”一聲,其實這感覺更嚇人。
等火候差不多了,罪過也夠了,老爸抓住某個問題,開講。肯定是先解決眼前的問題,誰是誰非,講講道理,其實他不講我也明白,錯肯定在我。接著一一羅列我一個月的表現,天哪,這才是最讓人冒冷汗的時候,你會發現,他什么也不說,其實每件事情他都了如指掌。最后,他從這里面總結出共性的問題,對我提出希望。
常聽到一些父母抱怨兒子缺乏男子氣概,甚至有有的人嘲笑這樣的的男孩“娘娘腔”,孩子本身也是很苦惱的,可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很多原因是在父親身上。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愛和母愛有這各種不同的影響和作用。特別提醒一些父親,可千萬別以為教育孩子只是母親的的職責,父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選自巧媽建議)
波爾特在書中寫道,定時炸彈型的父親是指那些常常在家中突然大發脾氣、暴跳如雷的父親們。擁有這種父親的人通常會在職場中察言觀色,知道如何去摸清周圍人的脾氣和心情。這些人往往能勝任人事經理或談判代表等職位。但擁有定時炸彈型父親的人也會在職場中缺少安全感或對他人不信任。
而即便是漫不經心型的父親也能影響到自己孩子的在職場的發展,因為他們總是對孩子灌輸在工作中回避困難和放棄挑戰的思想。但這種父親的孩子由于對父親的逆反心理往往會在工作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成為完全不同于他們父親的一類人。他們通常還會對自己的領導產生不滿以至于自己創業當老板。
波爾特指出,不同類型的父親可以對自己的孩子在工作中產生不同的影響,影響他們是否能與同事相處好,是否具備創業精神,是否為工作擔憂過多,是否玩命的工作,以及是否能夠成為老板等。
父親的因素是隱性障礙
波爾特說:“我已經看見過很多人在職場奮斗中撞上了玻璃天花板(一種看似沒有卻實際上擋在上方的障礙)或水泥墻,這就是我所謂的父親的因素。你的父親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這是個不可知的變化因素,但它必定會對我們產生重要影響,因為我們都是為人兒女的人。”
波爾特還指出:“許多人會說‘我從不了解我的父親’,其實,你了解你母親對他的怨氣,你對他的憤怒,你認為他是一個失敗者。所以請相信我,你是了解自己父親的。”他認為:“父親對一個人在職場的影響絕對像一個保守得很好的秘密,它還未被大多數人發現。”
同時,哈佛醫學院下屬的麥可里恩醫院男性中心的心理學教授兼主任威廉· 波蘭克也表示:“大量的研究結果證實,父母通過家庭生活不僅影響到孩子的個性,也影響了孩子在社會交往中的為人處事能力。而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父親在他們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能反映在他們在職場中與領導的關系中。”
一項研究表明,如果有一個好的父親,孩子在教學和閱讀理解方面的能力就會比較高,在人際關系上會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較強,容易與人相處。
孩子最理想的人格是同事兼具了父愛和母愛兩方面的內容。
在這里給各位父親提供些建議:
一、教育頻率適中。
對逆反心理強的孩子,就是要有忍耐力,悄悄地收集“犯罪”證據,耐心地等待教育時機。如果發現一次,教育一次,家里一定會雞飛狗跳。
二、教育的過程語氣平和,
就事論事。老爸從來不戴著有色眼鏡看我,不翻舊賬,也不預測將來,沒有表現出失望不滿的情緒,只是解決眼前的問題,這是我喜歡的方式。
三、用講故事的方式達到教育的目的。
這無形中增加了我對閱讀的興趣,我愛看書的習慣也要感謝當年的政治課。
四、形成了一種平和、愉悅、無話不談的交流氛圍。
剛“上課”的時候,我還作低頭認罪狀,等老爸講起故事來,我的勁頭也上來了,和老爸你一言我一語談的不亦樂乎,下課的時候還有點意猶未盡。我感覺老爸給我的自由度很大,允許我表達所有的觀點,哪怕錯了或不成熟,也不會疾言厲色地批評我。這也為高中時我們更為友好地交流做了鋪墊。
五、不要抹掉孩子的優勢。中國的文化倡導“敏于行而訥于言”,而徐楊這樣的孩子恰好相反,往往被認為是光說不練,夸夸其談。其實,說恰好是他的天賦,要給他足夠的空間。如果怕他“不練”,就不讓他“說”,勢必會南轅北轍。徐楊的缺點是過于倚靠自己的聰明,凡事都沒有用到十分的力氣,這才是最需要著力的地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