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淡淡才是真,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晃眼的花架子,樸實的課堂,大氣中流動著一股靈氣,這就是李老師的語文課。
《十六年前的回憶》課文較長,課文的背景與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學生的理解很難達到一定的深度。當聽說李老師要在公開課執教它時,我愣了,更多的是佩服。我相信李老師的實力。果然,一如既往的樸實,一如既往的大氣。這次我們的語文教研活動主題“在閱讀教學中,夯實學生的讀寫基礎”。怎樣將習作與閱讀有機的聯系在一起,是難點。長期以來,我們重視閱讀教學,也努力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墒?,學生的習作能力還是不盡如人意。李老師的課堂給我們做了很好地詮釋。以下就是我的幾點聽課收獲:
1、習作方法指導貫穿整堂課。前后照應的寫作方法是本文要求學生掌握的難點之一。李老師抓住李大釗的言行的句子讓學生體會李大釗的精神,更在學習中強化了前后照應寫法的學習。
2、學以致用,及時運用。學習了前后照應的習作方法,李老師在作業中給學生提供平臺,讓學生進行實踐。
3、因材施教,照顧全體。學生的能力不同,教師如果一刀切,就會讓一部分學生失去信心。李老師不管是課堂的提問還是作業的布置,都能兼顧所有的學生。
心有多大,路就有多遠。這是李老師課堂中的一句話,希望我們能和李老師一樣在平淡中體味語文教育的意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